文明祭掃寄哀思

“碧波盪漾水清清,過了春分就是清明,清明掃墓是傳統,緬懷親人寄深情,文明祭掃很重要,以往陋習要改掉……”3月30日晚,利津縣融媒體中心錄製間,東營愛心驛站志願服務中心志願者李翔宇正在錄製山東快板版《文明祭掃過清明》。“能夠利用自己的特長號召大家一起過一個節儉、環保、文明的清明節,為講文明樹新風實踐活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我感到十分光榮。”李翔宇告訴記者。

東營愛心驛站志願服務中心站長趙長青告訴記者,快書、快板等形式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能提高文明祭掃的受眾面,起到了不錯的社會宣傳效果。山東快板版《文明祭掃過清明》倡導大家“網上祭掃”“獻花植樹”,既有利於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也有利於降低祭掃成本,改變的不僅僅是祭掃方式,更是引領了一股文明過節的新風尚。

《文明祭掃過清明》的誕生並不是一個偶然。在錄製禁燒秸稈宣傳視頻《秸稈是寶,別亂燒》的時候,趙長青就希望改變之前單一的表現形式,錄製快板作品倡導大家開展文明祭掃。“往年倡導文明祭掃大都是通過發放宣傳單、播放宣傳教育視頻等常規的方式,今年正好換個方式。”趙長青說道。趙長青通過總結提煉往年的文明祭掃倡導書,拿出了初稿,在利津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王曉東的幫助下得以定稿,之後又聯繫到愛心驛站志願者李翔宇幫忙進行錄製。為了達到滿意的宣傳效果,李翔宇提前通過微信進行錄製練習,最終,宣傳視頻只用了三天時間就與觀眾見面了。

參與這次錄製的李翔宇雖然只是一個12歲的學生,但他卻有著兩年多的愛心實踐經歷。在爺爺的影響和帶動下,他加入愛心驛站志願者服務中心並多次參加愛心公益活動,是個不折不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者。這次文明祭掃的視頻之所以選擇晚上錄製,就是因為他白天要上網課,只能晚上抽時間從東營趕回利津錄製,但他沒有絲毫抱怨,而是格外用心,提前把詞背熟,只為縮短錄製時間,讓作品更快成型。

(記者 張振 通訊員 王玲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