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精神在戰“疫”一線閃耀

閱讀提示

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團隊,堅守在與疫情短兵相接的前線陣地;帶領企業“跨界”生產醫療防護服;發動村民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威海市的勞模們在疫情防控中彰顯了責任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山東省威海市總工會號召、發動勞模先進投身抗疫第一線,勞模們第一時間響應,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不同戰線,用實際行動詮釋勞模精神,彰顯責任擔當。

奮戰“疫”線的白衣戰士

如果說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那麼,醫院急診科就是與疫情短兵相接的前線陣地,更是阻止“戰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線。

山東省勞動模範、威海市立醫院急診科主任鄭豔傑就是堅守在一線的白衣戰士。疫情發生以來,鄭豔傑帶領急診科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成立急診科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團隊,每天24小時不間斷對來院就診患者進行預檢分診,保證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搶救,同時做好醫務人員的安全防護。

抗疫期間,醫務人員人手不足。鄭豔傑除了做好本院工作,還帶領醫護人員承擔威海地區發熱高危患者的接診轉診工作,高鐵站、居民小區、疑似患者集中隔離點等疫情可能發生的地點,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威海市立醫院發出組建援助湖北醫療隊號召後,鄭豔傑率先報名:“我有非典救治經驗,而且急危重症搶救經驗豐富,安排我去吧。”雖然鄭豔傑最終沒能如願,但她依然幹勁十足地奮戰在抗疫一線。

兩天建成防護服生產廠

疫情防控期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普遍緊缺。2月9日,威海市迪尚集團決定緊急轉產,儘快建成一座防護服生產廠。集團董事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朱利華以“拼命三郎”的勁頭一頭扎進緊張的籌備工作中。

對有著服裝生產經驗的迪尚集團來說,生產防護服還是頭一回。二者看上去似乎差不多,其實不然:技術流程要重構再造,原材料、設備、工人等要緊急調配,一切齊備後才能組建起全新的生產線。

2月10日下午,集團全員出動協調生產線所需設備,當晚,還有幾臺壓膠機從齊齊哈爾連夜空運過來。很快,平縫機、包縫機、電腦縫紉機、壓邊機等近60臺設備全部安排在生產線上。

生產線組裝到位,就差工人了。集團緊急召回還在休假的工人,聽說要為抗擊疫情出力,第一批班組的60餘名工人迅速到崗到位。

經過兩個晝夜的協力奮戰,擁有5條生產線的迪尚醫用防護服生產車間落成,日產2000件防護服,二期第二工廠日產6000件。

勞模給村民吃下“定心丸”

“各位鄉親,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期,大家沒事不要出門,不要扎堆……”疫情發生以來,威海市勞模、初村鎮冢子莊村黨支部書記紀超就沒有片刻閒暇時間。每天,他都用村裡的大喇叭“吆喝”,沒幾天嗓子就啞了,全靠潤喉糖堅持下來。

“剛開始,村民對疫情的嚴重性認識不到位,對於不讓串門探親很不理解,因此做好宣傳和疏解工作是重中之重。”大年初一一大早,還沒來得及吃一口熱餃子的紀超就帶領村兩委幹部,成立聯防小分隊,並對村子執行全面封控,在村子的大小進出口設立卡口。

在紀超帶領下,村裡的黨員幹部輪班在卡口值守檢查,對外來人員進行登記,嚴控轄區人員流動,徹底紮緊疫情流入關口。

不過,光做好宣傳還不夠,防範措施也得到位。紀超通過種種渠道為村裡購買了防護口罩、消毒液、體溫計、噴霧器等防護物資,並堅持每天做好村裡公共場所的消毒工作,給村民吃下“定心丸”。

紀超說:“不少熱心村民還主動要求當防疫志願者,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村沒有出現一例疑似患者,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