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開會才有效率?

活動中心17653708


【大牙嘟嘟】為你解疑答惑:開會是職場中很常見的工作方式,也是最常見的溝通交流方式,但很多人並沒有掌握開會的技巧,會開好了,就能發現問題,找到解決方法;會開好了,可以提高效率;會開好了,可以消失分歧,以達到共識;而不會開會的人,只會把開會當做是一個流程,不但浪費大家的時間,還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開會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讓開會成為走形式,而是要明白開會的真正目的,如果你忽視這一點,那會議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想要開會變得有效率,在開會之前就必須要明白一件事:到底該如何開會?先學會開會,知道如何開會,才能做好準備,畢竟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事前的準備,要進行完善的策劃、有效的組織,才能保證會議的正常召開,會議是團體會議,它起著信息互通、想法共享、達成公司等作用,是解決問題、保證執行力的重要方式,會議是為了溝通會而不是發佈會,因此要保證會議的溝通的順利進行。

請學會怎麼開會,這樣才能達到開會的目的

在現實的職場中,總是能看到有的公司大會小會不斷,而有的公司卻很少開會,但似乎開會的頻率和公司的發展並沒有呈現正比的關係。有的公司不斷的開會,但是對於公司的發展似乎沒有什麼用,而且還浪費員工的時間;有的公司都不怎麼開會,甚至只開一些緊急的會議,但是公司卻蒸蒸日上。因此開會的頻率不能成為衡量公司發展的標準。

那麼為什麼開戶的公司會沒有發展,其實細想想,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會開會,沒有講究開會的策略,而導致所開的會議沒有任何的意義,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費了大家工作的時間,而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開會是一項團隊活動,只有在開會中體現出團隊精神,才能讓會議變得有價值。

★1、讓員工有平等的參與權

開會時,有不同崗位的員工和領導,但是隻要大家參與會議,就要讓每個參會人都保持地位的平等。

假如領導認為我的地位高,在會議上就有絕對的發言權,其他人都要聽我說,那這樣的心態就會壓制其他員工的想法,而導致會議出現領導一言堂,那會議就會變成領導的演講會。

假如員工認為我的地位低,在會議上要少說話,主要是聽領導發言,怕自己說話對得罪領導,這樣心態的員工就沒有必要參加會議了,因為在會議上他不會發揮任何作用。

因此但凡參加會議的人,沒有地位的高低不同,都有平等的參與權。

★2、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開會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那麼在此之前就要先要信息共享,而不是每個人獨佔著自己的信息,然後根據信息發表看法,這樣是會讓其他人對個人的看法表示不同,要通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在此基礎上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案。

★3、讓每個參與人都發表看法

針對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少做的到。

參與不是說坐在會議室就是在參與會議,真正的參與不是僅僅“聽”而是要參與會議的討論,有些員工僅僅關注自己手裡的那一小塊工作,而對於整個項目並沒有參與,其實這種“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做法並不提倡,既然能坐在一起開會,必然工作是相互連接的,要積極參與意見,不要會上不發表,會下再說這說那,需要建立主人翁的精神,這樣才能讓開會變成團隊的事情。

★4、達成共識、分工明確

會議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那就必須有解決的方法,否則本次的會議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會議的最後要達成一致意見,形成共識。然後根據達成的共識分工,在執行會議決議時,要分工明確且明細,這樣在執行過程中就不會出現推諉的現象,而且會議上需要明確各自工作的目標和需要配合的內容,這樣才能將工作串聯起來,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5、關注會議後的執行力

會議結束之後,能不能按照會議上的決議進行接下來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參會人經過一系列的分析討論作出了最後的決策,但是會議結束後卻沒有人按照決策去執行,這就是典型的執行力不到位,一定要杜絕這種情況。

一個人的執行力不到位將會影響這個決策的進展,因此要時刻關注員工的執行力,將決策迅速、完整的執行下去,對於每一個細節和節點都要落實到位。

小結:開會是為了讓大家把問題擺在桌面上,讓大家積極地討論分析,最後得出最佳的方案,假設有的員工長期不參與會議,或者在會議上沉默不語,漸漸的就會脫離組織,找不到歸屬感,因此要學會如何開會,讓每個人參與其中,通過交流的手段找到合適的位置。

開會還是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的,這樣才能夠提升會議效率。

上面已經說了,知道如何開會,但是怎麼樣的會議才能夠提升會議效率,這是應該重點關注的,大部分失敗的會議往往都是例行公事,沒有真正的參與其中,這樣的會議必然會導致效率低下,因此要掌握開會的技巧:

★技巧一:有明確的議題、議程和時間

會議是為了解決問題,在會議之前就要知道要討論什麼、為了達到什麼目的,這樣才能讓參會者有明確的討論目標。

在參會者進行會議討論的時候,要關注大家討論的議題,不要在商討的時候出現跑題的現象,這樣會讓會議無休止的進行下去而沒有結束之日。

再者要把控好會議的時間,會議之前就已經確定了會議時間的長短,員工們也會根據時間長短安排接下來的工作,而一旦會議延長可能會耽誤接下來的工作。因此在會議中要學會把控會議的時間,明確會議的流程,最好事先能規定好每個環節和步驟,這樣才能保證會議的時間。

★技巧二:選擇合適的會議時間

會議是一種消耗腦力的事情,因此最好能選擇合適的時間,儘量避開下列的時間才能保證會議的效率。

  • a、避開週末時間

週末都是大家盼著去休息的時間,佔用週末時間開會,反而會引起大家的反感,這樣的會議可能會變成大家的吐槽大會。

  • b、避開假期前後

假期前,員工的精力都放在假期之上,很難集中精力去參與會議;

假期後,員工還沒有從假期的慵懶狀態恢復過來,這時的會議也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 c、避開午休之前

工作了一上午,到了午飯時間還在開會,這時候的員工飢腸轆轆,可能腦子裡想的都是午餐而不是會議的內容。

★技巧三:會議不可太過頻繁

會議是為了解決問題,如果出現大的問題可以召集會議,通過集思廣益來達到共識,但是太過頻繁的會議就如同“狼來了”的故事,這樣會讓大家對於會議失去期待,同時也會浪費大家的時間。

因此要開這種頻繁的會議,等到真正需要開會的時候,才組織會議,這樣更能讓員工重視會議。

★技巧四:會議該有評估和總結

會議中要總結員工的發言和意見,這樣才能總結出最後的結論,如果有多個可行的方案,會議中就要將方案總結優化,以求達到最完美的方案。

另外評估一下會議的成功與否,找到會議中存在的缺陷或問題,這對於以後會議效率的提高是很 有幫助的。

★技巧五:消除會議中的消極行為

會議都是積極向上的,一定不能因為某些人的消極行為影響會議的正常進行,對於這些消極行為要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讓他們減少給會議帶來的消極作用。

  • ⑴遲到行為

有些人會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及時趕到現場,針對偶爾的遲到行為,要予以及時提醒,而對於頻繁遲到的行為,要按照會議上的規定進行處罰。

畢竟會議上的遲到遲到會影響參會人的關注,打斷會議的進行,從而影響整個會議流程

  • ⑵心不在焉

這類參與者的注意力很不集中,這樣的態度會給其他人帶來負面的影響,這個時候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讓其認真的聽取會議內容,從而集中注意力。

  • ⑶私下工作

這類員工沒有意識到會議的重要性,而是上面開大會,下面幹私活,不顧會場紀律而做和會議無關的內容,要及時提醒,讓其端正會議的態度。

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萬萬不能因為某些人的消極行為影響這個會議的進程,監督員工的行為也是會議中重要的工作。

小結:掌握會議中的一些技巧,可以提高會議的效率,避開會議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保證會議從頭到尾的連續性和正面性。

避開低效率會議,瞭解低效率存在的問題才能將會議轉變成高效率。

很多會議並沒到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因為公司存在一些低效率會議的特徵,這些特徵主要的體現:

會議過多或過少——遇到大問題開會,沒有問題不要頻繁開會;當然不開會也不行,因為沒有會議的公司該如何做決策。

會議拖沓——也就是沒有掌控好會議的時間,一個小時的會議可以拖三四個小時。

追求會議規模——不管會議的議題是什麼,讓大量員工參與其中,這樣會導致會議成本的增加。

會議議題過多——會議沒有重點,有很對的議題,員工對各個議題的參與只能是淺嘗輒止,而沒有辦法深入探討。

沒有公平民主——最典型的就是一言堂,領導只管說,員工只管聽。

沒有達成共識——會議是為了解決問題,可是會議的最後沒有得到結果。

沒有執行力——會議上達成共識,但是會下卻不按照共識來執行,那會議就和沒開一樣。

. . . . . .

這樣低效率的會議其實還不如不開,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而已。針對上面的問題要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樣才能降低效率轉變為高效率。

總結:

要知道,會議是一種正式的溝通方式,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發展策略等方面的決策和執行都是需要通過會議完成的,要保證會議的高效率,不能將會議變成例行公事,要將會議的目的明確,明確嚴格按照會議的流程進行,朝著會議的目標進行,這樣才不至於偏離會議目的的跑道。

我是大牙嘟嘟,也是在職場中摸爬滾打,希望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知給大家在職場中建議和幫助,歡迎留言討論,讓我們在職場中共同進步。

大牙嘟嘟職場論道


怎樣開會才有效率?


因為做企業管理培訓的關係,我參加過很多公司的一些大小會議。出現大大小小的毛病也確實不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老闆領導一言堂,下面死氣沉沉。


2.開會經常偏題,本來是討論A問題,結果討論就討論到C問題了,最後時間也耗費了,其實問題都沒解決。


3.開會紀律性不好,經常出現手機響,參會人員走動,導致開會的氛圍一盤散沙。


4.開會沒有結果。大家也都討論了,可最後落實下來出現了問題。


這樣的開會方式,最終導致很多人厭惡開會,寧願罰款也不想開會耗費時間,最終導致參會人心不在焉,而導致開會效率很差,逐漸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根據開會的情況,我們最後梳理總結了12個關鍵點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開會機制


1、先開中高層會前會,思想一致!一次會議只研究一個問題,如有三個問題就分三次會議解決。


2、鼓勵員工說話,切記老闆或主管一言堂

相關的人員參與(包含訂機制的八大策略)

做好會議紀要,形成文件。


3、每次開會必須要有結果,首先找到本次開會的主要魂,所有發言以魂為主,避免議而不結。


4、提問題的同時,附帶只少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


5、每次有結果以後,要有執行人。每次會議都要有追蹤結果的人,並在下一次會議通報上次會議的進度和結果。


6、確立開會時間:定時或不定時,根據參會對象的意願決定。


7、多提建議多加分,鼓勵參會者積極發言。

每次會議要有一個主持人:主持人積極要正面引導,對發言 者及不採用者不做評論,提煉出可操作性方案。


8、提前明確會議主題,並提前1天告知參會者。

對發言者多加分,特別是提合理話可操作建議的鼓勵或是獎勵。


9、開會之前可以做一系列的活動(如:跳舞、互動口香糖,講正能量故事)調整狀態,調動注意力及團隊精神!


會議紀律:(關手機、少走動、不抽菸等)訂好獎罰機制


10、開會的方式:總結和研討,什麼叫總結?就是知道下次要怎麼做?把焦點放在將來不要放在過去。


11、對事不對人,把焦點放在事情上面,不要對人有看法,在乎的不是誰提的方案,而是這個方案對事有沒有幫助。


12、開會的命脈:開會後要比開會 前有狀態,有動力,有行動力。



我見識過一場優質的會議,是一家印染公司的核心層開會。他們會前提前一天通知開會主題,時間,地點和參會人員,遲到者是需要交樂捐款的。到了開會的時間,每個參會人員把針對主題列出的三個方案依次做分享,在分享過程中不得打斷分享人,分享完後,給予其他人補充時間,其他人的補充原則 是針對這個方案更好的建議,而不是挑毛病。然後再下一個參會人分享,依次類推...(如分享的解決方案由重複就略過。)


期間會有記錄員,把分享人的方案羅列在白板上,所有人分享討論完後,大家投票表決,選出最佳執行方案。然後推選落實人和監督人,制定落實方案的落實截止時間,制定獎懲方式。


整個會議有一個重要的人,就是主持人,主要負責整個會議的流程和紀律,還有防止一些跑偏題的情況及時糾正引導回來。這個會議場最大的權利在主持人,不在老闆,老闆也得聽主持人的。


如果,情況允許,主持人可以邀請參會人裡面能力比較強的人為這場會議做總結性發言,對這場會議進行賦能。


整場活動下來,節奏井然有序,也不拖沓,效率非常之高。讓每個參與的人也享受參會探討和交流的過程。



作為公司,我們經常會涉及到開很多會,比如早會,夕會,週會,月啟動會,還有股東會等等...一場會開的好不好,主要看開完會大家出來的狀態就知道了。我們知道早會要學會早打氣,給大家更好的賦能,夕會要晚補胎,就是針對一天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而週會和月會就是針對每週每月的工作總結和下一個階段計劃的安排情況。


以上就是對如何開會有效率的一些建議和總結。相信,只要以此借鑑,你們公司的會議也會逐漸開得非常有效率的。


80後楊同學


俺開會開得頻次最高的記錄是一個星期開了34個會議,平均每天要參加將近五個會議。那一個星期,自己覺得自己就是個傻子,人在會場,但腦子卻是空空的,開到最後,幾乎反應不過來大家都在會議上談論什麼,有個詞好像叫“木然”還是“呆若木雞”,大概就是那個樣子。不能說他們開會沒有效率,而是在整體的會議安排上有問題。這是我自己的閒篇,就不多囉嗦了。

關於會議,我相信十個管理者有九個就沒有真正重視它。不是說內容,而是說方式方法。會議的形式也有很多種,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分類,或許可以分出幾十種上百種,但無論怎麼開會(注意:開會和學習、培訓是不同的概念,有些公司把學習、培訓、講話、會議混為一談),都應該講究會議的效率。怎麼讓讓一個單次的會議能有效率?

一、會議目的要清晰。

會議開始前,會議的發起人就是搞清楚,開這個會要達成什麼目的,最後是否要形成決議或者結果,如果沒有決議和結果,也要弄清楚解決什麼問題。很多會議的發起人只是覺得要開會討論一下,具體討論到什麼程度也不清晰,於是就糊里糊塗地開始,糊里糊塗地結束,達不成什麼結果,浪費時間。

二、會議的內容提前告知。

會議的大綱在會議開始前兩三個小時,甚至要提前一兩天,先發給與會者,讓與會者能思考會議的內容,以便做相應的發言。否則,大家不知道會議的內容,糊里糊塗到了會場就讓發言,這種臨時的發言,因為沒經過嚴密的思考,所以發言的效率會大大降低。

三、會議的流程。

會議的發起人要搞清楚會議的流程,誰先說,誰後說,誰記錄,誰總結,是否要分組討論,不能臨時想起一出是一出,影響會議的效率。

四、會議時長把控。

會議在開始前就要確定會議的時長,而不是想開多久就開多久,無限時的會議,會讓與會人忘記會議的初衷,該說的不該說的一起冒出來。會議的時長有了限制,會議才會真正有效地開起來。

五、禁止跑題。

會議發起人和與會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跑題,討論A,涉及到B,於是開始談論B;談論B,涉及到C,於是開始討論C.....最後不著邊際地瞎說一通,好像很熱烈,其實到最後都達不成結果,最後成了“下次一定要討論清楚”。跑題是最浪費時間但看上去最有效的行為。所以,會議應該有一個監督人(發起人可以擔任,也可以讓他人做會議監督人),監督會議的進程和時間,隨時把“跑題”揪回來。

六、會議紀要。

會議結束後,要形成會議紀要發給與會人,這樣可以在下次會議再討論同一主題的時候拿出來回顧,否則很多內容都會一遍遍重複討論,浪費大家的時間和精力。

七、會議紀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公司應該針對開會制定相關的規定,對會議前、會議中、會議後的事和人做出相應的約束。比如沒有會議主題的會議不許開,會議要提前五分鐘到場,不許遲到,手機靜音,以及違規的相關處罰。這個規定的目的在於確保會議的有效性。

小結:其實會議的效率在於“有準備、有主題、有時長、有監督、有結果”。很多人把會議當做一次“娛樂活動”,大家在一起還會談“家長裡短”,缺乏會議的嚴肅性,造成會議效率大大降低。對會議的行為做一些簡單的約束,效率即可提升。當然,會議效率的前提條件是公司的“氛圍”。一個氛圍不好的公司,大家不敢發表意見,不敢說話,怕說錯話,怕挨批,本身就會降低會議的效率。所以,公司建設健康的工作氛圍是會議效率的前提條件。


耕然夫


怎樣開會才有效率?首先說,你這個問題提得太過籠統。在職場上,會議的類型有很多,而且,大都是必須要召開的會議。不過,為了對你這個問題有所回應,針對你所提出問題下面附加的提示,包括開會要有好的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等,我想,這類會議也就是年度總結會議。要確保這類會議開出成效,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做好充分的會議材料準備。

召開總結類會議,重點是要搞好各單位總結材料的準備和集中工作。同時,要為參加會議的最高領導撰寫總結部署工作的講話材料。並且,最好把這些材料印製下發給與會人員,讓他們在會上、以及會後學習貫徹落實有章可循。

二,要做好會議直接彙報。

要安排時間,讓中層幹部分別對本單位工作進行彙報,要求簡單彙報全年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績,還存在哪些問題,並且要彙報下一步工作打算。爭取在各單位彙報中,進行工作交流,進行工作比較,進行工作排隊,起到激勵先進、鞭策後勁的作用。

三,要對彙報典型經驗進行表彰。

要對年度工作先進單位進行會議表彰。有條件的話,最好在會議上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做到獎勤罰懶,優勝劣汰,對其他單位起到充分的鼓舞和鞭策作用,從而使年度總結會議更有效率。

四,要對會議彙報中提出的各類具體問題進行當場分析,當場拍板,予以解決。

主要領導要對中層幹部彙報中提出的一些問題,交由參加會議的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討論,並且,直接在現場提出解決問題辦法,當場拍板,解決問題,這會使會議效率更高。如果涉及重大問題,要明確另外安排具體時間,專題研究,加以解決。

五,要對下步工作進行周密部署。

上述議程進行完以後,由主要領導進行總結講話,部署工作。總結時,要對上年度工作成績進行充分肯定,對相關工作經驗進行推廣,對相關的具體問題進行解決。同時,要對下一步工作任務進行部署,並且提出落實工作的具體措施。

六,要明確對會議落實情況進行督導反饋。

會議結束時,主持會議的領導要在會上明確提出,要限定時間對各單位落實會議情況進行及時反饋,並且對反饋的情況要進行通報,要對落實好的單位進行表彰,對落實差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從而確保會議效率落到實處。

總之,召開年度總結會議,主要是為了總結年度工作,肯定工作經驗,查找存在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並且部署下一步工作,提出工作落實措施,確保全局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力爭在新的一年裡取得更大的成績。


職場導航儀


有很多企業會議非常多,部門溝通會、晨報會、晚上總結會、微信上開會、電話會議、視頻會議、年會、月會、週會、日會等,甚至還要求時段會議。大大小小的會議非常多,有的領導還不會開會,會造成上班時間在開會,下班時間在工作的不良職場環境。不會開始、開會沒主題,成為很多職場人抱怨的對象。根據自己多年的職場經驗針對如何開會才有效率,給出如下答案:

一、會議要固定時間、地點、會議紀律等


一個企業的會議應該是固定,不能動不動就臨時準備會議,這樣會打擾員工的工作節奏。這裡建議是每週開週會、周總結、佈置一週的任務,上一週工作的總結及提升等。這樣員工就會知道本週的開始時間及相應的內容,如果有臨時的內容需要添加,會議主持人可以提前把會議主題放到溝通群裡,讓發言的人提前準備並提交相應的提案及對策。

二、會議主題提前控制時間


這裡對會議主持人要求比較高一點,要合理把控會議的節奏。每個人發言時間,發言時要及時的提醒和跟蹤。會議的主題有沒有一一討論和解決呢?這裡特別要強調領導發言時間,要事先跟領導溝通確定領導的發言時間。很多會議,領導不高興或者高興都可能會超時,超時其他人還不敢去提醒,這會很麻煩。一個公司會議,平時的小會議時間控制在2個小時,如果是評審會議或者財務會議等,可能時間會比較長,但是也要主題明確,言之有物。我就經過一個會議,因為業績不好,領導光罵人罵了4個小時,一個上午白白的浪費。我當時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該區域業績不好,員工不努力,可以單獨去罵,沒有必要讓那麼多人一起陪著罵。

三、會議要有記錄及反饋

如果想讓員工認真參加會議,開會除了有明確的主題、紀律等,還有要會議記錄及反饋。在會議中員工會提出問題、反應問題,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哪怕暫時不能解決也要有反饋,不然員工就不會主動的去發言,去發現問題。會議很可能會變成一言堂,其他人都不說話,只有領導或者某個人滔滔不絕。這樣會錯失很多寶貴的資源,這樣的會議也會效率極低。

一、PDCA工具使用

在會議前做好準備工作,利用這個工具很好的做個會議流程,每個環節都有監控;

二、思維導圖工具

這個工具也是非常好用,用思維導圖,把你本次會議的主題全部畫出來,然後根據導圖的內容進行講解,這樣既不會跑題也能很好控制發言的時間。

希望以後公司開會都能開出高效的會議咯!


李潁潁姐


如何提高會議的高效率和有效性,應注意做好以下事項:

①在發生問題,要求做出決策時,或有重要信息、情報時,要及時開會;

②會議前做好充分準備與安排,會前明確通知會議的目的(主題)、參加人員、議程、時間、地點,讓入會者有所準備;

③開會時,要開門見山,集中焦點,直奔主題。按照會議議程逐一進行,引導入會者參入意見,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④入會者要守時。準時開會,把握好時間進度討論會議內容,準時結束。會議時間一般以不超過1個小時為宜;

⑤參加討論和決策的會議以不超過10人為佳。若超過20人以上的,適合以通報或文件的形式報告。企業培訓活動不屬於會議;

⑥開會的重要原則是議事不議人;

⑦會議要創造出一種寬鬆、坦誠的氣氛,以有利於思想的交流與溝通;

⑧會議要有記錄,結束前要有總結、建議及解決方案或行動措施, 明確責任與期限,以及要明確會後跟進與督導考核安排。不能貫徹落實的會議是完全無效的!


致勝管理


開會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形式,也是上下級之間跨部門之間,同事之間工作互動的主要表現方式。但最大的問題是幾乎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將會議開好。主要原因就是效率太低,速度太慢。

根據蝸牛君在外資民企的工作經歷,將高效率會議的經驗做分享,希望能夠對你帶來幫助。

① 強化紀律,不得遲到和早退。

會議是在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時間,特定的一群人完成特定任務的工作方式。因此這種特殊的規定必須保證所有的人必須按時完成,按時到達。

② 提前準備,不說廢話和冗餘

開會議之前,特別是重大會議,要求相關參加人員必須做好提前準備。並將個人的彙報結果和諮詢的問題提前列出。會議不是一個用來特別探討問題的地方,而是用來一個進行彙報和形成結論及決策的地方。

③ 書面彙報,強調結果和計劃

雖然會議會涉及到問題,但更多的是要強調結果。因此彙報人和主持人應該以結果為重。而每個人彙報的時候,除了強調重點於結果之外,可以提出問題,但必須自行找到應對的方式和下步的工作計劃,也可以尋求公司提供哪些支持。

【蝸牛觀點】

大部分的效率低下,是因為大家沒有準備廢話連篇,爭吵推脫,不強調結果不提出對策。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如何提高會議效率

身在職場的同事經常抱怨,公司開會太多,一週開6次會議,一開就是小半天。如果你要找到業務部門的人,基本上都需要在中午吃飯的時候。

為什麼會議的耗時比較長呢?

一般是由於是哪個原因造成的。

1.會前。會議一般是臨時通知,還會前大家毫無準備,或者臨時準備。

2.會中。領導想起什麼說什麼,如果想不起來了就做思想工作。輪到員工發言的時候,看到領導說了那麼多,也不好意思只說幾句,於是會議的時間不斷的延長。

3.會後。領導想起來就問一句,上次會議安排的某件事情做的怎麼樣了?

這裡我加上了一個“會後”是因為,會議管理實際上是分為會前、會中會後三個階段。單純的想在會中節省時間,比如固定發言的時間,由於前期的準備和會後的跟進沒有做好,往往達不到開會的效果。

如何提升會議效率?

雖然會議分為很多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要點和注意事項,但是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對於這三個階段我分別給出了意見。

會前:上階段工作跟進反饋

會中:按照流程

會後:按排期跟進反饋

有人說,他們也是按照這個流程做的為什麼會議效率還是很低?主要的願意有兩點。

1.會議的流程並不完善。

2.會後的跟進太過草率。

關於如何進行會議的跟進,我以前做過視頻的分享,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給我留言。我給大家發過去。今天主要說一下第一點。

1.我們將會議進行分類,並確定具體的開會時間。。主要的會議類型有以下三類。

例會:每週一下午三點

日會:每天上午8:30-9:00

日報:每天晚上6:00前

2.對每一種會議確定具體的流程和會議時長。

(1)例會流程。彙報上週期未完成工作、按次序進行重點工作彙報、領導補充。會議時長:1小時;

(2)日會流程。昨天工作完成情況、今日工作安排、領導補充。

會議時長:0.5小時;需要注意的是,日會最好上班第一時間開會,為了保證會議的效果,建議站著開會。

(3)日報流程。今日工作完成情況、明天工作安排。日報一般通過群共享的形式完成,不會涉及開會的實現。主要作為會後跟進的一種形式。

(4)工作跟進。反饋未按時完成工作情況;反饋工作異常情況:延期等。會後跟進是一種主要的會議工作跟進形式,為了保證會議的質量,建議派專人負責,根據部門人數的多少,一般情況下,會議跟進的工作量每天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可以通過群共享的形式反饋今日所有人工作的結果。

3.注意事項。不論哪個崗位,我們身上都有很多的雜貨,如何事無鉅細的說,那麼一天都說不完。所以,在會議過程中,建議大家只說最多5項的關鍵工作。如果是公司級別的會議需要增加一些數量,但一般也限制在20條之內。


職場新萌圈


開會前就做好這次會議得主題,要得到什麼結果,有什麼目標。


很多人喜歡開會,偶爾是了一件小事兒,就說半天,大家還聊聊天,這個在大家不太忙的情況下,可以增加下團隊感情。


但是很多時候大家開會,半天,結果是啥,沒有,誰都不說具體的責任啊,完成的結果啊,等等,也許現在的人都超級聰明,太多的踢皮球啦。


我感覺要開會了,就寫好會議內容,列出幾個標題來,開會就開始討論,有做會議記錄的,然後把每個問題的責任到人,具體完成時間,都寫下來,完成會議後,給大家發郵件會議紀要,誰哪個節點完成了就回復郵件,讓大家知道進度。


就怕有些事情啊,領導覺得這個時候需要完成,等你完成了,結果領導說不需要了,這個就呵呵了。


總之呢,我感覺會議內容要明確,開會時長要把握。


塵玥姐姐


首先要明白為什麼開會,開會的目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效果,這是開會前必須要思考的幾個問題。像一般的企業都有早會,周例會,早會每天早上都有,周例會一般是每週一次,那麼在會議如此多的情況下,如何高效率提升會議質量是每個企業都需要思考的。

一、開會禁忌

1、不要因為開會而開會,因為每週都有例行會議,不要把開會當成完成任務,一定要做好會議準備。

2、明確會議主題,高效率交流並解決問題,不要開了大半天都沒有開出點火花,那就偏離了會議的目的了。

3、會議上多讚美少批評,畢竟眾目睽睽下,批評會讓員工臉上過不去,並打擊員工的自信心,批評的話可以私下說。

二、如何提升開會效率

1、做什麼

提出這次會議的主題內容,讓大家瞭解這次會議的目的。

2、怎麼做

接下來的工作安排,根據公司遇到的問題大家提出解決方案。

3、誰來做

把工作責任到人和事,並做好獎懲制度,跟進工作進度,考核工作結果。

以上是我開會經常用到的方法,按照以上框架開會,會讓你開會效率提升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