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們當地隨禮的風俗一般隨多少?

楓香村華兒哥


我是河南商丘虞城這邊的,如果一個村上沒有親戚關係的都是50元,旁親在100左右,朋友也差不多,關係好的話是200,可能我們那的禮金小吧!但是訂婚的話就要20萬,我這兩個兒子改咋辦啊!



牧恩說事


我們當地普通關係的隨禮是“200元”;

如果關係好一些,會隨禮300元或500元;

如果是是親屬關係,那1000元、2000元都可以,再高的就很少了。

隨禮多少錢,也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收入來看,像我們這裡大眾工資才2000-4000元之間,如果隨禮“過於多”,那這個月還怎麼生活呀?


婚喪嫁娶、滿月酒、喬遷之喜,親朋好友都會隨禮,孩子過12歲生日、考上大學等,這些也要隨禮,但是隨禮的多少,就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收入也決定,收入高的,可以適量多隨點。

這些年,我們家庭也隨禮無數次,禮金多少都不一樣。

去年同事家的孩子結婚,我隨禮200元,我們以前是一個科室的(他已經退休10年了),我結婚時他給了我100元(10年前的事了),去年他兒子結婚,我給了200元的紅包。

今年年初,兩個經常在一起玩的朋友各添得一個女兒,我們夥計們商量,每人隨禮300元,如果誰願意多給,那就讓他單獨給,我們隨禮300元的都一起去家裡看了孩子,當面把“見面禮”給了孩子。

今年年初,媳婦的妹妹家添得一個孩子,我們給孩子了500元“見面禮”,又給孩子買了二身新衣服。

今年夏天,俺三姨家孩子結婚,俺媽、俺舅、俺大姨他們商量好每人給1000元,因為這是外甥中最後一個結婚的(之前的都是500元)。

在我們單位,還有一種隨禮方式,單位某個同事家裡孩子結婚或待滿月酒,單位如果統一收錢,這統一收錢,每個人往往都是隨禮100元,因為雖然在一個單位,還不在一個部分,只是工作中有聯繫,沒有什麼“私交”,每人出100元,吃飯也是一個人去,捧個場、熱鬧熱鬧。


隨禮,是一種風俗,出多出少都是自己的心意。

不管你隨禮多少錢,只要主人家看到你能到來、能來捧場,主人家都非常高興。

在我心目中,隨禮,也算是一種鋪路吧,別人能邀請你參加,也說明你人緣好,都拿你當朋友,朋友多,路就寬!


人在風上走


近年來確實出現了很多的隨禮習俗。我家鄉這裡就有很多,除了結婚,滿月以外。還有升學宴,搬新家(主要是新樓房)都有隨禮的。關係一般的,一般起步都是二百,三百的。關係近的親戚朋友就更高一些了,最少都是五百起步,也有兩千,三千的。我姑姑家的表弟去年結婚時我和我的媽媽一共隨了五千塊錢。我們這邊家庭條件好點的,有點臉面的,比如開發商的孩子結婚,聽說有收禮收到四五十萬的。我所在的地方是在內蒙的東北部的一個小縣城。我所知道的就是這個校準,不知道其餘的朋友那裡是什麼標準。


月下獨酌為君殤


說到隨禮多少,親戚有遠近,朋友有薄厚,每個家族有每個家族的規矩,不能一概而論。

以我村而論,一般鄰居之間,以30元――50元不等,個別相處融洽的,也可能出到100元。

朋友關係,也分老年與青年。老年人之間以50元――100元較為常見。而年輕人則在100元――300元之間盤桓。

親戚關係,有走得疏遠的,則以50元――100元較多。親近一些的,有200元、300元、500元、1000元不等。

記得五、六十年代,人們隨禮是以角為單位的。鄰居吃宴(我們叫坐席)為兩角,不吃席為1角。朋友之間也就5角至1元。親戚之間,縱使至親也只有5元或10元。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隨禮的多少也逐漸加碼。年年有更改,歲歲有變動。真不知以後會發展到哪裡去。

這是社會的大趨勢,不是以個人的意志可以轉移的。暫且隨緣吧。


草田張


這邊酒席還真不少記事起就開始流行,婚喪嫁娶,喬遷,小孩滿月,老人壽宴,當兵,買車,考大學,以前考高中也會辦酒現在改成考大學了,一年到頭都有那麼10-20次酒席要參加,每次都是50-8000不等的禮金,真心負擔不起。

像一般鄰居家的酒席都是50就行,關係好點的最少200,父母的兄弟姐妹1000,表兄妹600,堂兄妹1000,自己的兄弟姐妹8000最多了,多了實在吃不消。不過這些都是禮尚往來的只是有些人家孩子多又有出息,所以就會不斷辦酒,當然也有不少人隨了他的禮到你辦酒直接不來的,遇到這樣的直接不來往了,人品有問題。

這邊親戚少的人家一般很少辦酒,划不來,現在物價這麼高又要請廚師和幫工,一場酒下來好幾萬,收回來的禮金才1萬多虧本的買賣人還累。

喪事再虧本都要辦畢竟人家最後一次了,只是風光與否了。


80後辣媽農民


我說說我們甘肅華亭這邊的隨禮習俗吧,結婚的話一般鄉里鄉親是50,也就是我們說的官禮,親戚朋友同事一般是100元,其他關係好的視情況而定,多了不說多,少了也不說少,你給我隨多少,我也給你隨多少,遲早都就還回去了。還有人去世了,有燒紙的習俗,連續三年,第一年叫頭週年,後面以次是二週年,三週年,頭週年和二週年不太隆重,一般隨禮就是十張白紙,十個蒸饃就可以了,到三週年比較隆重,要隨50至100百元的禮金。


多多爸的日常


“隨禮”的風俗無處不有,但是各地有各地的風俗,至於隨禮的多少要看是什麼情況。

一是根據當地的富裕程度——

我們家鄉宜城位於華中的鄂西北地區,是襄陽的一個縣級市,不窮也不很富。一般隨禮都是200~500之間,大多數是300元。像那些發達地區和一線城市裡的隨禮就偏大一些。



二是根據隨禮對象的關係——

“隨禮”也是要看辦事對象與自己的關係,特別要好的朋友和至親,那隨禮就大一些。像舅、姑、姨什麼的就比一般隨禮多一點,我老伴的孃家隨禮就大一點。但都是“禮尚往來”,你去的多,人家就回的多。


三是根據辦事的大小而定——

辦事有大有小,像人生三大事就辦得隆重一些:孩子出生後辦喜酒,洞房花燭夜辦酒席,歸西后辦喪事。像我們那個地方一般隨300元,關係不一般的隨禮都在500~1000元左右。(圖片來自網絡)


言勸


朋友200-1000,至親2000-5000左右,一村同姓的上10-100元。


最美娃她娘


答,直言,越是窮地方丶落後的地方,隨禮的風俗越盛行越邪乎!可見移風易俗要從邊窮地區抓起。這對維護社會正能量和黨風建設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大蠍子用戶5950467594


東北比較多吧 通知不去參加典禮300 去500 稍微好點1000剩下就沒有上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