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首春天的歌:《走近藝術》趙迎講談錄

唱一首春天的歌:《走近藝術》趙迎講談錄

雅琳: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到成都市文化館“走近藝術”的線上直播平臺,我是主持人雅琳。如果你是我們“走近藝術”欄目的資深粉絲,那麼我們本期邀請到的嘉賓老師您一定非常的熟悉,他就是我們的心靈音樂人趙迎老師,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參與我們“走近藝術”講座活動的一位老師,大家歡迎一下,趙老師來給大家打個招呼吧。

趙迎:大家好,我是音樂人趙迎,非常高興再一次來到成都市文化館“走近藝術”的舞臺。

雅琳:提到這一次的疫情這個話題,我的內心還是非常難過的,那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趙老師通過這樣的一個事情,對生活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趙迎:我覺得通過這樣的事情讓我有了更多對於生活的思考。過去我們每天都活的忙忙碌碌,疲於奔命忙於應酬,所以很難有時間去體會和領會生活的滋味和真諦,通過這次疫情,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損失的同時,也讓我們學會了用另一種方式和另一個角度去看待生活。生活如果要我用三句話來概括,第一句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第二句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第三句是各有各的活法,就像花園裡的花朵,各自綻放。這就是我這段時間以來對於生活的反思。

雅琳:通過這樣的事情,確實讓我們更深層次的去感受到了生活,感受到了生活的百態。那在這裡,請趙老師給我們分享一下今天我們直播當中會說到哪些內容好麼?

趙迎:我想說的第一個問題是音樂作品和歌唱的關係,很多人都有思考過,有的作品為什麼是用流行來唱,有的作品為什麼是用民歌來唱,而有的則是用美聲來唱,還有的是用戲曲曲藝的方式來演唱,究竟怎樣去演繹才能表達出作品最本真的味道,這是今天想分享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呢,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嗓音的衛生和嗓音的健康,其實這一點也是很多人之前有問到過的問題。

雅琳:好的,說到音樂的派別,那麼在音樂中,有哪些我們熟悉的派別呢?

趙迎:首先我們本土的就是民歌,曲藝、戲曲類的,然後還有流行音樂當中的Pop music、城市流行,還有民謠、鄉村音樂、搖滾、Jazz、Blues,還有Funk、嘻哈說唱、R&B等等。這些東西就是我們平時大家常常會聽到的音樂派別,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聽雷鬼音樂、新世紀音樂。其實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在這樣一個分眾的時代,歌者和聽眾也是“物以類聚”的,當我們聽得越多,我們越是注重:這首歌聽完,你心裡有沒有留下什麼東西。

雅琳:是的,這個很重要,有的人唱歌唱完就算了,有的人唱歌呢,他的聲音還在你的耳邊圍繞,可能在某一個情境當中,我還會突然想起他的歌聲,好像與這個情境挺符合。

趙迎:對,就是說,有故事的音樂,有內涵的音樂,它一定能夠激起你心中的某一點共鳴,因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這些事情有的就像是泥土,有的就像塵埃一樣,它會積累在某個地方,直到有一天,某一首歌像一陣風一樣在你的耳畔吹過,它又蕩起了你心中的塵埃。其實音樂表達的是人們內心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是通過音樂的方式引起人們的共鳴。

雅琳:這是不是就像歌唱和我們作品之間的關係?

趙迎:所以為什麼我們說是作品決定唱法,就是說這樣一個作品,怎麼能夠唱的更加符合這個作品的感情,我們就怎麼唱。我們首先拿到一首歌,不能說這個歌,你要讓他唱的像誰,而是你要看這個歌本來它是誰,你要先看這個歌它本身是什麼樣的意義,而不是說你喧賓奪主,你單方面的主觀賦予這個作品什麼樣的意義。雖然作品的美感和韻味是歌者賦予它的,但是歌者首先應該尊重作品本身的意義是什麼。

雅琳:所以說我們要首先尊重作品。

趙迎:當時我上省藝校時最重要的一句話,在我的老師那裡學到的,“是作品決定了唱法。”該你怎麼唱就怎麼唱,而且後來我上大學又徹底弄明白了老師說的另一句話:當作品在技術指標上和藝術感染力上發生衝突時,技術要為藝術讓路。比如說有些作品的某些樂句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需要歌者打破常規的歌唱方法去嘶吼,這個時候,就是技術要為藝術讓路的時候,哪怕這種技術在傳統聲樂意義上來說,可能顯得並不“科學”!

雅琳:那說到這裡,我覺得迴歸音樂的本心,尊重我們的初心也很重要,無論你走的多遠,肯定你的出發點還是要把你自己唱給大家聽。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那麼多的藝術靈感,不管是派別也好,還是說我們的歌曲也好,它始終是來源於生活,那我在這裡想問一下趙老師:你平時創作音樂的時候,靈感來源於哪兒?

趙迎: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是採風,採風就像是我們去某個地方,像個揹包客一樣去看看,然後寫一篇日記,所以音樂也是這樣的,只是說把文字變換成音符,或者說更有深意和更具有音樂性的文字。我覺得在我們採風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個人只有走出去才知道世界有多麼大,而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生活是多麼的五彩斑斕,而自己又是多麼的充滿偏見,就是要通過這種採風讓你打破認知上的偏見,才能在音樂的世界走向圓融。

雅琳:是這樣的,如果你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可能會出現很多的瓶頸,那我們背上揹包出去走一走,不管去哪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趙迎:對,如果你要寫一首具有某個地方民俗特色的歌曲,你首先要了解這個地方的民俗,你不能天馬行空,異想天開。對於藝術的傳承和創新上,我想給大家分享下我自己的看法:一味的走自己的路是一意孤行,一味的走別人的路是邯鄲學步,一意孤行是昏庸,而邯鄲學步是愚蠢。所以我覺得,傳承和創新一定要避免落入愚蠢和昏庸的極端,我們應該折中一下,在傳統中跟隨,在形式上創新。

雅琳:那在趙老師創作的過程中,是否也會遇到自己過不去的坎呢?這個時候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協調和平衡呢?

趙迎:過不去的坎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講,首先是看你的靈感通道是不是被堵塞了,如果是這種情況。就一定要出去採風,走出去看一看;其次就是我們可能是在技術上遇到坎了,比如說你要寫一首作品,是你未曾嘗試的風格或者是你從來沒有駕馭過的技術,那你就該去學習了。學習就像鋪路,鋪好路才能更好的前行,不能摸著石頭過河。因此,學習是能讓我們不斷突破坎兒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雅琳: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管有沒有天賦,但是我喜歡這個東西的話,我們應該用哪些方式或者技巧讓自己更快的融入到音樂當中呢?

趙迎:首先要多聽,就像是一個三歲小孩兒,他不識字,要想學會說話,他只能先通過模仿,所以要想盡快的融入音樂,首先是多聽和模仿,模仿是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就和寫文章一樣,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模仿的對象也很重要,你要先選中你喜歡的作品,其次,你要考慮自己是否具備歌曲的演唱者那樣的音區、聲線。具備不具備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是本能,第二是本事,首先你看你天賦的本能是否和你喜歡的歌手相匹配,其次,你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看是否具備了駕馭那首作品的本事。

雅琳:像我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那這裡趙老師能不能給我們分享一些唱歌方面的小技巧?

趙迎:首先音樂是情感的產物,自然會受到情感的支配和影響,所以你想要唱好歌,首先要調動你的情緒,這是最關鍵的,其次再說技巧,你要想唱好高音,要找到一種哭和笑的狀態,哭和笑都能幫助你唱高音,只是說你想要那種奔放的高音還是想要含蓄的高音。

雅琳:我想用嗓都是共通的,平時說話也好,唱歌也好,針對這個有沒有什麼分享的東西呢?

趙迎:說話式的歌唱也要看怎麼說,就好比不少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唱歌聽起來有些一板一眼的,我給他們提的建議是:唱歌的咬字不能太在意,而歌唱的情感一定要在意,要多用心,而不是多用嘴。其實唱歌和說話是差不多的,只是說我們平時說話帶的是標點符號,而唱歌帶的是音符和我們的感情。在音樂當中有很多的記號,這些記號是音樂的速度記號和力度記號,你唱歌的過程中除了你本身說話的狀態,再融入速度和力度記號,就又上一個專業的臺階了。

雅琳:針對我們平時唱歌的嗓音衛生方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趙迎:其實在上一次來做講座的時候,就有一些學員問過我一個問題:嗓子不舒服該怎麼克服。我覺得首先要分析原因,第一,是因為發聲方法不當造成的;第二是用嗓過度;第三是本身的聲帶有問題,感冒或者一些生理問題導致的;第四是因為不好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比如說抽菸喝酒,吃過於辛辣的東西,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需要因地制宜,辨證論治。接下來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套喉保健操:按摩風池穴、天突穴、大椎穴、合谷穴。

雅琳: 我記得去年有聽到過趙老師的一首歌叫做《成都是我家》,中間有一句詞兒是這樣寫的:“早上有小吃,中午有好茶,晚上還有紅紅的火鍋涮出麻辣的悄悄話。”聽到這裡感覺特別有共鳴,這正是我們成都人一天的生活寫照。

趙迎:是的,這首作品是由解明月老師作詞,由我們四川音協名譽主席敖昌群先生作曲創作的。其實這首歌也像是我們今天的這場座談直播,“涮”出的是我們對於疫情即將結束的一份嚮往和快樂。

雅琳:我覺得這首歌表達出了你對於成都這座城市的情感,我們四川人特有的熱情跟成都這座城市緊密的凝聚在了一起,給到了本是身處異鄉的你很大的安慰,讓你在這個城市裡面能夠感覺自己不是孤獨的。

趙迎:對,就是說這座城市沒有把我當外人,我自然也不會見外。

雅琳:那接下來你就為正在觀看我們直播的成都市民現場來唱一段兒《成都是我家》怎麼樣?

(趙迎現場獻歌《成都是我家》)

雅琳:非常的動聽,感謝趙迎老師的動情演唱,這場直播我覺得非常的愉快,趙老師你呢?

趙迎:是的,只是說遺憾的是,因為現場條件有限。我只唱了歌曲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大家可以在QQ音樂或網易雲音樂上收聽,希望我的歌聲可以陪伴大家度過漫漫長夜。

雅琳:再一次感謝趙老師今天的分享,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裡面能夠和我們“走近藝術”欄目有更多的交流,同時也期待與您下一次的見面。

趙迎:好的,雅琳,謝謝你,謝謝大家的觀看。成都是我家,成都市文化館,也是我的家! (整理、編輯/張尉峻)

唱一首春天的歌:《走近藝術》趙迎講談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