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朋友發來消息,問孩子的英語啟蒙應該怎麼進行更好一些?

於是這兩天大概整理了一下,加上自身的一些實踐,這一篇文章,好好說說關於孩子英語啟蒙的一些方法以及常見的誤區。

什麼時候開始?

一般來講,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開始了,0-3歲階段,主要以磨耳朵為主,選擇有趣又簡單的內容,多聽。可以選擇一些英文兒歌和童謠,在喬治小時候,他最喜歡的是《歡唱ABC》、《艾瑞卡爾棕熊系列》、《彩虹兔系列》。除此之外,《鵝媽媽童謠》、《歐美經典兒歌》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0-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是聽,基於對孩子視力的保護,不建議過早讓孩子看動畫片和長期閱讀紙質書,尤其動畫片,過早和長期的接觸,除了對孩子視力有損害之外,對孩子專注力也是極大的破壞。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2歲以後的孩子,可以慢慢加入動畫片和閱讀,剛開始,孩子聽不懂或者看不懂都是正常的,幼兒時期,讓孩子熟悉母語之外的語言,主要培養對這個語言的基本認知,不要去糾結孩子的理解程度,慢慢接觸閱讀和動畫之後,有圖片和情節,孩子慢慢自己也會理解其中意思。

父母不會英語,怎麼給孩子進行啟蒙?

拿我自己來講,我上學的時候英語就學的很差,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我開始萌生了與他一起學習的想法,繪本配套的有點讀筆,在給他讀之前,我自己會提前學習,還買了適合他年齡段的付費APP,內容完全是動畫片AI互動模式,還包含一些繪本資源和遊戲,每天大概20分鐘,我和他一起看,他看我對他的書和“動畫片”那麼有興趣,開心極了,覺得那是我們倆共同的朋友,堅持了一段時間,我感覺對於孩子的英語啟蒙,我自己也可以。再說了,有什麼事是比與孩子共同進步更幸福的呢?

這並不是說要把孩子完全交給點讀筆、學習APP,大多數時間,是我自己給他讀原版繪本,我發現,媽媽的聲音,他更喜歡,學起來也更快。

現在的社會,學習一門知識太方便了,外面的各種培訓機構、家教、網課等,對於小年齡段的孩子,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在孩子有興趣的時候學習,而不是固化到哪個時間點和什麼地方,培訓機構人多,空間小,上下課有具體時間,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適應上課時間,專門訓練孩子作息,這一點,我不太贊同。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英語啟蒙閱讀書籍的選擇。

我家各種類型的繪本很多,但是對於喬治的英語啟蒙,我發現我給他買的繪本,適合的、他喜歡的也只是部分,我相信很多家長跟我有同樣的遭遇,繪本難易程度不好把握,常常買回來的,孩子沒興趣。

相比較繪本,分級閱讀就好很多,目前喬治看的是《Reading A-Z》。分級閱讀繪本的好處就是難易程度適中,逐級遞增,孩子更容易接受。

關於雙語繪本,建議避免孩子接觸中文,學習中文可以看專門的中文繪本,但是一旦一本繪本,即學習中文,又學習英文,結果往往是1+1<2,因為很多孩子會了書中的中文,對於他聽不懂、看不懂的英文,會產生排斥。

這裡提醒一點,孩子的年齡,不是決定所讀書單的標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啟蒙教育,最重要的是保持興趣、保護興趣

當孩子對英語逐步有了興趣之後,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精讀,這樣更好的加深理解。

對於圖書的選擇,一定要買正版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孩子對英語沒有興趣,怎麼辦?

自從我開始看各種繪本、啟蒙教育類書籍之後,很多親戚朋友經常會問我,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學習怎麼辦?

我一般的回答,簡單粗暴就一句:

你自己先放下手機

放下手機和孩子讀書、學習看似沒有關係,其實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時間是恆定的,一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從一年半之前,我就很少看手機了,沒有刷的朋友圈能怎樣?沒有及時回覆的消息能怎樣?

我發現自從對手機不再依賴,開始對時間有所規劃之後,我有了大量的時間做各種事情,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親子閱讀。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相比較很多一出生甚至懷孕時就給孩子講故事的媽媽來講,我相對是比較遲的,在喬治一歲多的時候,我才開始給他陸陸續續的讀繪本。

拿目前國情來講,英語是教育中不可迴避的一點,不管是母語學習還是英語,道理跟孩子吃飯是一樣的,當你的孩子不吃飯你會如何?

在引導喬治對書本有興趣的最初階段,我一個曾經古板的財務工作者,硬生生變成了“戲精”。模仿人物分角色變聲、用誇張的動作、學動物叫、在臉上塗塗畫畫等等,費了好大功夫才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任何一門技能,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也許是枯燥的,孩子容易喪失興趣的,但是隻要善於思考,總有解決的辦法,我一個朋友家孩子一直是屬於全面發展、多才多藝,而且自主性很強的“學霸”,我問過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她給我的回答很簡單:如果想讓孩子堅持,首先父母得堅持下來

為人父母,不要總盯著自己家孩子哪裡不如別人家孩子,從來不反思,自己付出的時間、耐心和精力是不是少於別人家父母。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美式和英式發音,如何選擇?

拿發音來講,美式有44個音,發音口型相對誇張,容易模仿,學習資源相對多;

英式有48個音,發音口型相對含蓄,不易模仿,學習資源相對少一些。

聽童謠和兒歌階段,可以不用擔心口音,但是進入閱讀階段,建議給孩子堅持一種發音,多聽,多模仿。選好教材之後,反覆聽熟一本書或者一部動畫,等孩子基本口音相對固定時,一般就不用擔心再接觸另一種口音孩子發音會受到影響。

對於動畫片,每集看過兩三遍之後,孩子對情節有了瞭解之後,可以提取音頻,反覆聽,有意識的模仿。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關於自然拼讀。

自然拼讀,是英語母語國家的兒童從開始學英就普遍使用的方法,它通過讓孩子辨識字母及字母組合發音規律,在字母與發音之間建立直接聯繫,從而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

有數據表明,英語作為一種拼音文字,80%以上的單詞都符合拼讀規則。

自然拼讀只是一種拼讀方法,零基礎的孩子,不適合自然拼讀。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繪本,通過孩子循序漸進的學習,高頻詞彙見的多了,讀的多了,最終是可以掌握的,不必刻意去背。

自然拼讀和拼音儘量不要同時學習,不然容易出現混音,建議小學後拼音學會了之後再學習自然拼讀,此時孩子理解力增強,可以借學拼音的經驗更好理解自然拼讀的方法,進展會更順利,更快。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如果英文和拼音混音,如何解決?

過早的學習拼音或者自然拼讀,機械性的學習,以及前面提到的兩者同時學習,都容易導致混音現象。如果已經出現混音,可以:

  • 迴歸語境學習。語言學習,聽說先行,大量的聽說輸入,易出錯的地方,提取、放慢讀,時間久了,孩子自己會逐步分辨出不同,自我校正。
  • 語言是工具,會表達才是目的,孩子學習過程中,切記不停的去指出錯誤,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不願意開口,甚至討厭英語,適當提醒或者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再去指導即可。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中文功底紮實的孩子,英語學習的道路才能越走越遠。

很多家長對於英語的重視遠遠高於中文的學習,很多剛開始英語學的很好的孩子,後來越學越吃力,原因在於中文的理解能力拖了後腿。

比如有一些孩子,生活中的一些衣食住行基本常識都不清楚,情感、意識等抽象詞語更是儲備不夠,英語水平很難往上走。

語言的學習,是為了溝通效率最大化,這就需要詞語的使用恰如其分,對於我們大多數孩子,強勢母語早已建立,沒有體會和理解抽象化等東西,直接用英語講解,除非有很好的英語環境,否則,中文功底太差,英語的學習,越往後越難。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不應該拋棄母語。

英語啟蒙:絕不是“聽”就對了,這些常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長久意義來看,英語啟蒙不是“蹦單詞”。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英語的學習是需要背單詞的,但是一些常見的學習方法,比如“我是I,你是you,蘋果蘋果apple”,這種學習方法在孩子低幼階段,或許是有效果的,但是長期來看,意義不是很大,畢竟一個詞語,有多個意思,多個用法。

積累詞彙量,是為了靈活使用,運用於聽說讀寫當中,而不是機械的學習。

推薦從短語和詞串中積累詞彙量,這樣對語感對培養也是極有好處的。

寫在最後,啟蒙教育階段,相比較學習知識,養成日常學習習慣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