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

有人說巧克力的味道是成長的味道,剛開始的時候有點苦,有點澀,只有認真品嚐下去,才會嚐到它的香醇,它的美妙,古有好學者“頭懸樑,錐刺股”這是苦,後來取得功名這是甜;書法家王羲之為了練字而染黑了一池水這是苦,後來成為大書法家這是甜;有人說巧克力的味道是愛情的味道,短暫的苦澀後,舌尖會泛起濃郁的甜蜜,慢慢地,慢慢地,這甜蜜散到你心裡最深的地方,猶如愛情,先苦後甜,叫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所以相愛的人會送巧克力作為禮物,見證他們的愛情,巧克力是浪漫的。

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


每每提到巧克力,我都會想到“牛奶香濃濃,絲般感受”,把巧克力的質地、香濃表現得淋漓盡致,叫男女老少都為之痴迷,多種多樣的巧克力更是叫人眼花繚亂,無法割捨,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的風味,每一種都叫人想擁有。

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


愛吃巧克力的朋友都知道,每次打開巧克力總是規規矩矩,一板一眼的,每一塊巧克力上都會有一條凹槽縫隙,把巧克力分割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看似十分的美觀,那麼巧克力上這些“凹槽”究竟有何作用?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我們一起看一下。

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


錯誤想法一:

我一直自認為巧克力公司太人性化了,為了吃著方便,可以直接用手沿著凹槽縫隙掰下一塊吃,特別對於女孩子,吃著要文雅,所以要掰成小塊吃,更顯吃的畫面美觀和諧。

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


錯誤想法二:

我認為這樣做,很大的原因是可以節省原料,商家可以節省成本。

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


其實這些“凹槽”的存在有著我們想不到的更深層更科學的存在理由,具體要從巧克力的製作工藝說起,眾所周知,巧克力的製作原料是可可豆,可可豆是白色的,要在高溫環境下靜置發酵,5~7天后,可可豆逐漸由白色變為褐色,再經過暴曬和研磨加工,形成可可脂,從而達到絲滑的狀態,要想形成巧克力必須要冷卻和凝固,而磨具中的凹槽設計,一是增加接觸面積,能夠迅速冷卻,而且還可以使巧克力成型更加均勻,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冷卻後更好地脫模。想象一下,如果把巧克力原漿灌入一個沒有凹槽的容器裡,不僅不利於巧克力的凝固,凝固後一整塊也很難脫模。

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


為什麼巧克力上有凹槽?吃了20多年巧克力,現在才知道凹槽是幹什麼的,原來一直都想錯了!巧克力上的那些凹槽縫隙之所以一直存在,一直沒被改變,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巧克力原漿更好地冷卻凝固成型,並且方便脫模,當然加上我那兩條錯誤的理解就更完美了,這正是:生產者方便,商家節省成本,消費者吃著方便,一舉三得豈不美哉!我是曉峰,喜歡曉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吃貨峰子”哦!

吃了20多年巧克力,才知道那些“凹槽”有何作用,以前一直想錯了


本文由吃貨峰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