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脫貧答卷

中國西藏網訊 這幾天,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朗傑崗村的村民們正在為全村210畝新茶田忙碌著,這也是易地搬遷來的村民們第一年學習種茶。

“讓根系跟土壤充分接觸……”專業技術人員正在向村民講解茶苗種植、茶田管理、茶葉採摘的技術。

眼下,正是春耕農忙的關鍵階段,為確保完成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的目標,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強化生產指導服務,重點圍繞農畜產品有效供給、農牧重點產業等內容,西藏千名農牧科技人員深入一線投身於農業生產、農牧區發展、農牧民幸福主戰場,把農牧業實用技術、科技成果、市場信息送到田間、牧場。

3月以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農業農村局積極開展了2020年春季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在春季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開展過程中,八宿縣農機負責人員深入作業點同卡鎮沙熱村,對八宿縣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的農機深松整地作業情況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

“昌都市春播工作從低海拔的八宿縣逐步向高海拔地區推進,市縣兩級農技人員已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服務,指導群眾開展春耕春播工作。”昌都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澤仁四朗介紹說。

“3月8日起,西藏自治區已組織共2627名農牧科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服務,這是西藏自治區第一次開展多部門聯合,有組織的科技人員集中下鄉服務活動。”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韶民介紹說。

為幫助解決農牧業生產實際問題,千名農牧科技人員將分7個組深入一線服務,他們吃住在縣城、鄉(鎮),每人年內服務不少於100天。

田間地頭廣闊天地,“農”字大有可為。一批批農牧科技工作者源源不斷走向基層一線,把現代技術、生產要素、市場要素和創新資源有效植入“三農”,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也大幅度提升了農牧業技術的貢獻率和農畜產品的附加值。

西藏自治區自2005年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以來,通過不斷探索和發展組建了一支紮根農牧區基層、開展科技服務、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科技特派員隊伍,科技特派員總數達到10519人,實現每個行政村2名科技特派員全覆蓋目標,率先在全國實現行政村覆蓋率100%。

據統計,西藏自治區科技特派員累計培訓農牧民群眾及廣大縣、鄉、村農技人員65萬人次,有效帶動11410戶建檔立卡脫貧戶脫貧致富。

深入一線,在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他們為西藏農牧業穩產保供、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和農牧民增收送去了科技“及時雨”。

隨著幾場春雪,廣袤的雪域大地逐漸甦醒,犁地播種、灌水施肥……無邊的田野上又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中國西藏網 記者/賈華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