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春天的燕茶村

新華社南寧4月1日電 題:迎來春天的燕茶村

新華社記者王軍偉、黃慶剛、麥凌寒

春風和煦,雨後的茶山綠意盎然,身著民族服飾的侗族婦女忙著採摘春茶。村裡,叮咚作響,多戶村民正在起新房,親戚鄰居紛紛前來幫忙。

位於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的燕茶村,是典型的高山侗寨,屬於深度貧困村。近年來,村裡大力培育茶葉和油茶產業,侗族同胞日子越發紅火,即將擺脫如大山般世代矗立於此的貧困,迎來生活的春天。

茶和油

又是一年採摘季。清晨,一碗油茶過後,貧困戶粟麗背上茶簍,前往茶園,開始一天的忙碌。粟麗家有2畝茶,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春茶價格略有下降,但她每天採摘的茶青仍然能賣100多元。

油茶以茶和山茶油為主要原料,深受侗族群眾喜愛,一碗油茶往往是一天的開始。過去餐前飯後的調味品,如今成為燕茶村脫貧致富的兩大產業。

燕茶村有茶葉約3500畝、油茶樹5000畝。“採摘一天的茶葉,當天的柴米油鹽肉都不用愁了。”村黨支部書記吳明益說,通過種植茶葉和油茶,村民全年都有產業收入。

燕茶村駐村第一書記彭海賓說,過去茶葉和油茶樹種植不成規模、品種落後,扶貧工作隊員駐村後,通過產業獎補引導村民擴大茶葉種植規模,改種優良品種的山茶樹,並且幫助村民修通產業路。“村民的腰包逐漸鼓起來,村裡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精準識別時的60%多下降到去年底的4.45%。”彭海賓說。

眺望鬱鬱蔥蔥的茶山,吳明益感慨:“過去的‘柴山’變成了‘茶山’,這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房和居

木質吊腳樓是燕茶村傳統民居,但是由於生活貧困,村裡不少吊腳樓年久失修成了危樓,而且火災隱患突出。

得益於危舊房改造政策,從2018年起,燕茶村116戶村民實施了危舊房改造,平均有約四分之一的村民搬進了新居。最後10戶符合政策的村民也在緊趕工期。

2003年,一場大火燒燬貧困戶吳明萬及周邊28戶人家的房子。當年,在政府和親戚的幫扶下,他匆匆建成一棟簡易木瓦房,一住就是十幾年。

“當時用的木材不夠好,房子破舊。我很早就想起新房,但是錢不夠。”吳明萬說,今年他申請了危舊房改造補助資金,請親戚幫忙建房。

在貧困戶吳仁春家門口的空地上,3名木匠正忙著打磨木製架構,為吳仁春加蓋一層木房。“現在家裡只有兩間磚瓦房,兒子今年20歲了,我想再加蓋一層,給他娶媳婦用。”吳仁春說,他獲得近3萬元危舊房改造補貼,緩解了一家人的經濟壓力。

“駐村兩年多來,我感到村裡的路變寬了,環境優美了,但是最大的變化是很多貧困戶住進了新房,實現了安居。”彭海賓說。

歌與情

“飯養身,歌養心”。越來越多實現安居樂業的燕茶村人開始用歌聲詠歎美好生活。

傍晚時分,貧困戶楊美花結束一天忙碌,換上自己縫製的侗族服飾,加入村裡的合唱隊。村部二層木樓上,十幾位身穿民族服飾的侗族姑娘,圍坐在火爐旁,一邊打油茶,一邊唱起侗族大歌和琵琶歌。

“日子過好了,所以想唱歌。採茶一天辛苦,晚上唱歌很放鬆。”楊美花說,她家今年享受危房改造補貼和產業獎補,對脫貧很有信心。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吳純娟見證了村民精神生活變化,“過去村裡沒有人唱侗族大歌,如今成立的‘燕之聲文藝隊’已經發展到50多人。”

吳明益說,過去村裡窮,糧食只夠吃半年,許多人外出務工,村裡冷冷清清,現在村裡越來越熱鬧。

“為脫貧齊奮鬥,同心協力建家鄉,時代列車隆隆響,各行各業齊向上,脫貧攻堅結碩果,共同富裕奔小康。”夜間,微風習習,一曲侗族大歌唱出村民的心聲,他們知道,燕茶村的春天到了……

11歲的侗族姑娘吳葵花,彈起琵琶有模有樣。她說,以後走出大山,要把侗族大歌唱給更多的人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