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縣歷史沿革


永興縣歷史沿革

永興縣是郴州市轄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境北陲,東經112°43′-113°35′,北緯25°58′-26°29′。東西長90千米,南北寬10.8至56千米,總面積1979平方千米。總人口70萬人(2015年)。全縣轄11個鎮、4個鄉:便江鎮、馬田鎮、金龜鎮、柏林鎮、鯉魚塘鎮、悅來鎮、高亭司鎮、黃泥鎮、樟樹鎮、太和鎮、油麻鎮、洋塘鄉、大布江鄉、龍形市鄉、七甲鄉。縣政府駐便江鎮大橋路55號。

地處湘南中山低山區東部,耒水中游。地域狹長似蠶。便江、永樂江流經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礦藏有煤、鐵、錳、銅、鉛、鋅等,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和商品煤基地縣之一。民間傳統冶煉工藝獨特,是有名的“冶煉之鄉”。紀念地有烈士陵園。名勝古蹟有觀音巖、侍郎坦、漢三侯祠、明代太平寺和鵝鳳寨塔等。

漢高祖五年(前202)始置便縣。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0)併入郴縣。陳永定三年(559)復置便縣。隋開皇九年(589)再度併入郴縣。唐天寶三年(742)更名高亭縣。北宋熙寧六年(1073)更名永興縣,取永遠興旺之意。元屬郴州路。明、清屬郴州直隸州。1914~1922年屬衡陽道,1949年屬郴縣專區,1952年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屬郴縣專區,1994年屬郴州市。

1996年,永興縣面積1979.4平方千米,人口約60.3萬人。轄7個鎮、18個鄉:城關鎮、湘陰渡鎮、馬田鎮、塘門口鎮、金龜鎮、柏林鎮、鯉魚塘鎮、城郊鄉、碧塘鄉、油市鄉、高亭鄉、洋塘鄉、油麻鄉、復和鄉、悅來鄉、三塘鄉、黃泥鄉、香梅鄉、太和鄉、樟樹鄉、洞口鄉、千衝鄉、大布江鄉、龍形市鄉、七甲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1998年,撤銷油市鄉,設立油市鎮。調整後,全縣轄8個鎮、17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永興縣常住總人口576848人,其中,城關鎮36492人,馬田鎮55822人,湘陰渡鎮27574人,塘門口鎮19975人,金龜鎮19235人,柏林鎮34591人,鯉魚塘鎮24526人,油市鎮26887人,城郊鄉6091人,碧塘鄉21142人,高亭鄉27756人,洋塘鄉19489人,復和鄉20324人,油麻鄉17053人,三塘鄉19966人,悅來鄉23262人,黃泥鄉27852人,香梅鄉18379人,樟樹鄉30726人,太和鄉16662人,洞口鄉10352人,千衝鄉5382人,大布江鄉13790人,龍形市鄉14612人,七甲鄉13452人,馬田煤礦12507人,湘永煤礦12949人。

2004年,永興縣轄8個鎮、17個鄉:城關鎮、馬田鎮、湘陰渡鎮、塘門口鎮、金龜鎮、柏林鎮、鯉魚塘鎮、油市鎮、城郊鄉、碧塘鄉、高亭鄉、洋塘鄉、復和鄉、油麻鄉、三塘鄉、悅來鄉、黃泥鄉、香梅鄉、樟樹鄉、太和鄉、洞口鄉、千衝鄉、大布江鄉、龍形市鄉、七甲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永興縣常住總人口572655人,其中,城關鎮76122人,馬田鎮69745人,湘陰渡鎮30919人,塘門口鎮14166人,金龜鎮18091人,柏林鎮31885人,鯉魚塘鎮22426人,油市鎮25288人,城郊鄉5656人,碧塘鄉22372人,高亭鄉29423人,洋塘鄉18974人,復和鄉19359人,油麻鄉17512人,三塘鄉20449人,悅來鄉20241人,黃泥鄉27234人,香梅鄉10508人,樟樹鄉29334人,太和鄉15167人,洞口鄉7984人,千衝鄉4708人,大布江鄉13397人,龍形市鄉10323人,七甲鄉11372人。

2012年,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2]12號)批覆同意:一、將城關鎮、城郊鄉、碧塘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便江鎮。二、將鯉魚塘鎮、千衝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鯉魚塘鎮。三、將柏林鎮、洞口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柏林鎮。同年,悅來鄉、復和鄉、高亭鄉、黃泥鄉、樟樹鄉、太和鄉撤鄉設鎮。調整後,全縣轄14個鎮、7個鄉:便江鎮、馬田鎮、湘陰渡鎮、塘門口鎮、金龜鎮、柏林鎮、鯉魚塘鎮、油市鎮、悅來鎮、復和鎮、高亭鎮、黃泥鎮、樟樹鎮、太和鎮、洋塘鄉、油麻鄉、三塘鄉、香梅鄉、大布江鄉、龍形市鄉、七甲鄉。縣政府駐便江鎮。

2015年11月27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5]97號)批覆同意:復和鎮、馬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馬田鎮。三塘鄉、油麻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油麻鎮。香梅鄉、金龜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金龜鎮。撤銷油市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新設立的便江鎮、高亭司鎮。湘陰渡、塘門口、便江3個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便江鎮。高亭鎮改設為高亭司鎮。調整後,全縣轄11個鎮、4個鄉:便江鎮、馬田鎮、金龜鎮、柏林鎮、鯉魚塘鎮、悅來鎮、高亭司鎮、黃泥鎮、樟樹鎮、太和鎮、油麻鎮、洋塘鄉、大布江鄉、龍形市鄉、七甲鄉。總面積1979平方千米,總人口7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