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記憶——人類記憶不僅存在於大腦

細胞記憶理論是現在流行的一種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捐贈器官的細胞會記憶並且回想起以前身體所實施的指令。

器官記憶——人類記憶不僅存在於大腦


基於CD8+T記憶細胞的線性和逆線性分化假說分別建立了數學模型,並研究了各種T細胞亞類的動力學。發現在優化劑量抗原入侵的條件下,兩個模型均能產生記憶,並可較好地模擬實驗結果。通過進一步模擬發現CD8+T細胞記憶與抗原的存在緊密相關,再次證實了抗原在維持T細胞記憶中的作用.另外還討論了記憶細胞壽命的問題。認為逆線性假說具有更強的反應性和記憶性。這說明病人在移植他人器官後可能繼承一些相關特徵。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家加里·施瓦茨(Gary Schwartz)把器官移植後的改變現象稱為“細胞記憶”。他的理論是,由於細胞囊括了人體整套基因“材料”,因而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必將從器官捐獻者身體上“繼承”某些基因,類似於形成記憶的細胞條件反射,諸多事件證明細胞可能存在記憶現象。其中一些基因決定了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甚至是口味的偏好。但這種想法在臨床上無法證明。他宣稱,自己的研究證明,至少10%的人體主要器官移植患者———包括心臟、肺臟、腎和肝臟移植患者,都會或多或少“繼承”器官捐贈者的性格和愛好,一些人甚至繼承了器官捐贈者的智慧和“天分”。


器官記憶——人類記憶不僅存在於大腦


儘管懷疑患者“繼承捐獻者記憶”的說法,但其他專家們仍然謹慎地表示沒有證據可以完全否定這種說法:心臟轉換到另一個人身上以後,儲存在心臟中的某些性格、愛好的記憶也隨之轉移到另一人身上。澳大利亞一些專家認為,大腦不是唯一有記憶功能的器官,心臟也能存儲記憶。

澳大利亞一名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男子術後食性大變,變得愛吃漢堡和薯條。據說這顆心臟的原主人是一名18歲的少年,原來也愛吃漢堡和薯條。科學家統計記錄顯示,至少有70個器官移植者在手術後的性格變得與器官捐獻者的相似。美國亞里桑那州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蓋裡·希瓦茲在歷經20多年調查研究後認為:人體的所有主要器官都擁有某種“細胞記憶”引功能。

中國發生的案例

揚子晚報2019年2月6日報道 現年65歲的哈爾濱人楊孟勇,曾於八年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成功接受了一次心臟移植手術,成為了我國醫學史上年齡最大的換心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從換了顆年輕人的心臟之後,楊孟勇的身上還出現了很多其他的變化,不但性格變得敏感暴躁,人也感覺越來越年輕,老伴因為受不了變“小”了的丈夫,與他提出離婚。楊孟勇來到南京市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希望能對手術後的一系列變化獲得答案。專家表示,楊孟勇的情況純屬“個案”,心臟是否帶有記憶功能,目前世界科技水平還無法解釋。


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2006年3月18-19日,一位名叫Gary Schwartz 的美國科學家在英國倫敦舉行的Eicons Of The Field會議上,公佈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接受心臟器官移植手術的人也同時繼承了器官捐贈者的許多特質。Schwartz教授提供了70多個案例來佐證他的研究成果。我們僅舉幾個有代表性的案例。

器官記憶——人類記憶不僅存在於大腦


案例一

器官捐贈者是一個死於摩托車事故的18歲男孩,叫Paul。接受捐贈者是一個被診斷為心臟內膜炎和心臟病的18歲女孩,叫Danny。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Paul和Danny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神秘的聯繫。身為精神病醫生的捐贈者Paul的父親說道:“我的兒子常常寫詩。我們在他死後的一年多後才清理他的房間。我們發現了一本他從未給我們看過的詩集。而我們也從未對人說起過。那是一本讓我們感情和精神上都十分震撼的書。這本書講述了他在死亡一瞬間的所見。我的兒子還是一個音樂家,我們找到了一首為“Danny, 我的心臟是你的”歌,歌詞的大意是寫我的兒子預感到他的死亡,而把心臟捐獻給了一個叫Danny的人。我的兒子12歲時就決定捐獻他的器官。 當我們見到那個接受器官移植的女孩時,我們太驚訝,我們不知道,真的,我們不知道那種感覺,我們只是不知道Danny”。
接受器官移植的Danny說道:“當他們給我看他們兒子的照片時,我馬上就意識到是他。我可以在任何地方認出他來。他就在我身上。我知道他就在我身上,他愛我。他永遠是我的愛人,也許是在其他時間的某個地方。他在幾年前是如何知道他會死掉,然後把心臟給我?他是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叫Danny的?我以前從未彈過樂器,但是移植心臟後,我開始喜歡音樂。我感覺音樂就在我心中。我的心在與之共舞。我告訴我的媽媽我要參加吉他課程,那是Paul曾經玩過的樂器。他的歌就在我心中。我在許多個夜晚可以感受到,就好像Paul在對著我輕唱。”


Danny的父親也談到女兒手術後的變化:“我的女兒,一個從地獄中爬出來的人,曾經非常活潑,然而現在她變的十分安靜。我認為是她的疾病所致,但是她卻感到更多的而非更少的力量。她說她想彈樂器,還想唱歌。當她寫出她的第一首歌時,她唱道她的心臟就猶如她的愛人的一樣,是她的愛人拯救了她的生命”。

案例二

器官捐獻者是一個16個月大的男嬰,叫Jerry,因掉在家裡的浴缸窒息死亡。接受捐贈者是一個患有嚴重心臟病的7個月大的男孩,叫Carter。
身為內科醫生的捐贈者的媽媽說道了她看到Carter時的感覺:“重要的是我不僅僅可以聽到Jerry心臟的跳動,我可以感到他和我在一起。當 Carter第一次看見我時,他跑向我,用他的鼻子在我的鼻子上蹭來蹭去。而這恰恰是Jerry喜歡和我們做的。Carter移植Jerry的心臟已經有五年了,但是Carter的眼睛跟Jerry的一模一樣。當他抱著我,我可以感覺到這就是我的兒子。我的意思是說我可以感覺到他,不僅僅是象徵意義上的。他就在那兒。我知道人們會說我需要相信我兒子的靈魂還活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我需要。但是我確實感覺到了Jerry的存在。我的丈夫和父親也感覺到了。我發誓,你也可以問我的母親,Carter所使用的詞語與Jerry完全一樣。那天晚上我們與Carter一家呆在一起。半夜, Carter進來我們的房間,希望和我們一起睡。他就像Jerry曾經做過的那樣,蜷縮在我和我的丈夫之間。我們忍不住開始啜泣。Carter告訴我們不要哭,因為Jerry說一切都好”。


而Carter的媽媽也證實了這種變化:“我看到Carter跑向她(Jerry的媽媽)。他從來都不這樣。因為他是個非常非常害羞的孩子,但是他跑向她就好像嬰兒時期的他,習慣於跑向我一樣。當他耳語道:“一切都好,媽媽”時,我的心碎了。他叫她媽媽,或者是Jerry在說話。另外一件事證實了我們的預感。當我們與Jerry的媽媽交談後,我們得知Jerry左半部大腦有輕微的痙攣,而Carter也有著類似的問題。他在幼兒時期從未有過,只是在器官移植手術後才開始的。 還有一件事。一次我們一起去教堂,Carter從未見過Jerry的爸爸。當Carter進入教堂,甩開了我的手,直接奔向了站在一群人中的 Jerry的爸爸。他爬上了他的大腿,開始擁抱他,並且說“爸爸”,我們大吃一驚。Carter是如何認識他的,為什麼他叫他“爸爸”?------當我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時,他說不是他做的,是Jerry做的,而他只是跟隨著Jerry”。

案例三

美國一名芭蕾舞蹈家於1988年接受心肺移植手術前,很注重飲食健康,可是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衝去吃肯德基炸雞。她又發現自己性格大變,由冷靜保守變成衝動好鬥。經過苦苦追查,她終於發現捐贈者原來是個死於電單車意外的18歲青年,生前個性衝動好鬥,而且喜歡吃肯德基炸雞。


案例四

美國一個56歲的大學教授在進行完心臟移植手術後,開始常常做類似的夢。他看到他的右臉有一束光,他的臉越來越熱。對,像在燃燒。在那之前,他覺的他或許隱約看見了耶穌。這是唯一一件同他以前的生活不同的事情。後來經調查發現,捐贈者是一個34歲的警察,在抓捕毒犯時正是被擊中了右臉。那束光是他最後看到的可怕的事情。而那個毒犯梳著長頭髮,留著鬍子,看起來很安靜,從某個角度上說,他長的有點像耶穌。
在很多人看來,上述案例足夠神奇。但是Gary Schwartz教授在通過對上述桉例的研究後認為,人體所有主要器官都擁有某種“細胞記憶”功能,可隨器官將記憶轉移到他人身上。

研究證實,至少10% 的人接受他人心、肺、肝、腎等主要器官移植後,性情大變,“繼承”了捐贈者的性格、才能,甚至記憶。  

現在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一些人在進行器官移植後,肯定會存在著一定的記憶,雖然我們無法確知的是:這種記憶在什麼情況下會存在?什麼樣的器官移植手術會百分之百產生記憶?還有,這種記憶對接受器官移植的人的生活會產生怎樣和多長時間的影響?它的後遺症是什麼?而這些都有待人們去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