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萬人同時在線,聽復旦“00一代”講述他們的戰“疫”故事

昨天(3月31日)下午,復旦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組織開展了“踐行回信精神,名師助力成長——復旦00一代的戰疫故事”線上光華論壇,這次特別的主題黨日活動在嗶哩嗶哩“復旦大學”直播間吸引了68000餘人在線同時觀看。

直播中,六位來自不同專業的復旦學子講述了他們的戰“疫”故事,每位學生代表分享後的“老師加油”環節,邀請到張文宏、蘇長和、潘偉傑、周葆華、王志強、劉明波等復旦多學科名師大咖視頻連線點評,為學生進一步成長成才“加油助力”。

近7万人同时在线,听复旦“00一代”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

一隻口罩背後的故事

“雖然不能像很多優秀黨員前輩一樣奔赴前線,但能夠作為一顆螺絲釘,為上海市的精細化管理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軟件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劉佳興講述了自己加入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羅力團隊,在16個小時內為上海開發口罩預約配售系統的故事。

整個系統精細到58家配送企業,1100多家藥店,6000多個居委的日常口罩配售工作。“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積極配合上海市政府舉措,讓每一隻口罩被高效、公平、有序、平價地配送到需要的居民手中,減輕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我們感到由衷開心。”

藉助“糖心旦”回覆心理諮詢1400餘次

大三學子王瑞琳作為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藉助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的“糖心旦”朋輩心理互助項目平臺,從2月1日開始累計在線服務248小時,回覆消息1400餘次,為超過100名復旦的小夥伴提供陪伴和傾訴的空間。

除此之外,她還為湖北地區青少年兒童提供志願輔導,從心理學的角度為他們私人訂製的“成長陪伴”計劃。她說,希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用“心”陪伴更多的人,攜手在困難中繼續堅持,在挑戰中迎接希望。

用數據可視化的報道粉碎謠言

“和身在疫情前線的記者前輩們相比,我覺得我們在後方的數據整理工作並不算什麼。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鬥中,我們能發揮學科特長,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已經無比榮幸和滿足。”

溫瑞琪是新聞學院的大三學生,她和同學們在《數據分析和信息可視化》授課教師徐笛的指導下,通過數據抓取1月20日至2月11日期間946條微博信息,並進行編碼分析,用數據可視化的報道手段粉碎謠言,提供辨別謠言的有效方法。她說:“從踏入大學校門,我們就開始學習做新聞的意義。真實性是新聞的核心價值所在。”

數學建模助力疫情防控

學校第26批人才工程預備隊(一期)隊員、數學科學學院大四學生李飛虎的這個假期非常忙碌。他組織起數學學院的“數院大神”學習小組,在線志願輔導高等數學課程;他還參與了學院導師程晉、陸帥帶領的研究項目:利用神經網絡模型,預測疫情發展,為武漢市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

他在直播中談到,李大潛院士曾說過“數學要真正顯示出它在各個領域、各種層次應用中的關鍵性、決定性作用,顯示出它的強大生命力,必須設法在實際問題與數學之間架設一個橋樑。”他進一步感受到數學人服務於國家發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從艱深的理論到服務民族復興的實踐應用之間,還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知識、付出更大努力。”

家鄉一線防疫 搭建線上法律援助

“怕,確實怕……但我交過入黨申請書,看過無數次入黨誓詞。作為積極分子,應該向黨員前輩們看齊,在緊要關頭勇敢站出來。”這是法學院2018級本科生郭天成與好友的聊天對話,也是他寒假投身家鄉疫情防控工作的真情實感。他主動報名家鄉一線防疫志願者,助力家鄉取得0病例的成果,也獲得優秀志願者稱號。

除了“起而行之”,他也“坐而論道”,與法援社團的夥伴們一起探討疫情期間的法律問題、編寫涉疫情普法推送、搭建“復旦法援”線上法律諮詢平臺,力爭向更廣泛的受眾講解法律知識。在直播間裡,郭天成也開啟了“普法宣傳模式”,現場普及了疫情防控相關的《傳染病防治法》《刑法》知識,他說道:“法律的強制性是為了更穩定的社會、更幸福的生活。”

遞交入黨申請書 成為“有困難先上”的人

疫情期間,許多醫務人員火線入黨、貢獻一線,許多非醫學專業的學生也踴躍遞交入黨申請書。疫情以來,復旦已有100多名文社理工科的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更多的學生表達了入黨意願。

中國語言文學系2019級本科生陸佳妮說,聽到張文宏老師說“有困難黨員先上,很多非黨員會看在眼裡,整個集體有了勇氣做一個事情時,大家就可以把恐懼壓制下去”時,內心也產生了想要加入這個優秀組織的強烈願望,於是毫不猶豫地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雖然目前只是一名剛入校半年的學生,但她從服務同學們的網絡學習做起,在一點一滴中傳承復旦精神,“希望未來也能在關鍵時刻成為那個‘為社會負重前行的人’”。

近7万人同时在线,听复旦“00一代”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