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白銀時代 恆大的"增、控、降"三字真經

大象起舞不易,但恆大做到了,並且跳了一曲華麗的華爾茲。

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步入白銀時代,房企遭遇著一場歷史大考。在各大房企高打"活下去"旗號,將"地產洗牌"定性為未來潮流之時,恆大打出了一條極其清晰的戰略: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

3月31日,恆大發布2019年度業績:銷售額6011億元,同比增長9%;核心利潤408.2億元,同比下降48%;資產負債率77.9%,同比增加4.2個百分點;淨負債率159.3%,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現金餘額2287.7億元,同比增長12%。

地產白銀時代 恆大的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發佈會上,許家印正式提出恆大要轉變發展方式,從2020年開始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戰略轉型,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作為萬億梯隊的龍頭,今日的恆大宛如一頭大象,足夠龐大,但轉向也足夠靈活。新戰略的背後思維,是在市場上升時激進,在市場橫盤期穩健。面對未來,恆大比其他人看得更遠。

地產白銀時代 恆大的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增為"首":提升銷售促業績

銷售這一環,向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隨著"經濟下行"逐漸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經濟形勢的關鍵詞,銷售的高增長成為企業壯大生存的基礎。過去23年,恆大年銷售額從零起步,激增至逾6000億,2020年,恆大銷售目標為8000億,2022年為1萬億。

恆大之所以定出如此之高的目標,原因在於今年一季度,恆大取得逆市飄紅。憑藉"網上賣房"創新舉措,恆大一季度銷售額大增23%至1465億,銷售回款大增55%至1133億。

作為行業頭部房企中的"大象",恆大在銷售上給予市場足夠多的驚喜。


控為"收":控制規模保發展

過去幾年,以規模的迅速擴張促進盈利的模式屢試不爽,而規模的"虛胖"也造成了內耗的增加。如果以增加銷售為單一落腳點,而不適度地控制規模,那穩健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在業績發佈會上,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控規模"從土儲負增長和多元化投資收緊兩大方面著手。

首先是實現土儲負增長。未來三年,恆大土儲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說,集中消化現有土儲、嚴格控制新增土儲,將是恆大未來幾年在土儲策略的兩大基調。

然後是多元業務投資收緊。許家印在發佈會上再次明確宣佈,5年內不再投資其他任何產業。

無論是嚴控土儲,還是收緊投資,其核心要義都是"開源節流",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地產白銀時代 恆大的

恆大一季度銷售及回款對照圖

降為"守":降低負債穩增長

增長與負債齊飛,這是規模型房企的共性。在"去槓桿"的時代大潮中,房企的降負債之路已刻不容緩。以高增長為攻,以降負債為守,一進一退,是對時代趨勢的精準把握。

回溯歷史,恆大每一次新發展戰略的提出,背後無不存在行業格局鉅變的影子。而每一次關鍵時刻的選擇,隨後總能得到市場精準的驗證。

按照恆大規劃,未來三年將實現負債大幅降低,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而根據許家印在現場算的賬,該目標的實現並不困難:"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據業內人士分析,以恆大目前的資金成本計算,每年降低1500億負債,不僅大幅降低槓桿,還將減少一百多億的資金成本,而這一數據,會直接反映在利潤中。同時恆大具備實現這一目標的巨大優勢和條件,包括強大的銷售能力、充足的土地儲備、過硬的產品品質、強大的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


在市場洪流中,企業經營猶如逆水行舟,恆大在近幾年不斷提質增效的情況下,今年進一步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新發展戰略。這背後,無論國際環境還是國內環境,無論宏觀經濟還是房地產,都面臨著遠比過去更為複雜的局面,穩健發展、高質量發展正在變成迫在眉睫的現實。

未雨綢繆,方能避免陷入危機。恆大又一次率先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