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偶过东垣感慨增,离离禾黍满沟塍。水流哽咽君知否,欲向行人说废兴。”石家庄市区东北部的东古城村,就是如今唯一完整坐落于东垣古城遗址的村子。

  古代赵国的繁华东垣城,如今只是石家庄二环外面的一个乡野小村,今天村北有的是大块的荒地,但已没有滚滚的滹沱河水。东古城就这样联系着历史的两头,历史留下的文化遗迹,昭示着省城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与灿烂。现代人用词较为考究,说到故,就是故去了,看不到了;说到古,那就是现在还有影儿,今人以古为傲。东恒故城,很不幸的,是故不是古,现在只剩几个大土堆,东西古城和南北高营四个村子里的老人依稀还记得一些与城有关的地名,如“城角寺”“城道沟”“城坡口”“西城坡”“城疙瘩”等。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沿谈固大街北行,恒大御景半岛处择路拐向东面,会看到一个醒目的大土堆,且向东绵延几乎到东二环北延路西侧,位置就在天山视界城北侧,这应该是东恒古城的东南城墙了。找了个周末的日子,我一个人爬上爬下,在这荒土堆上爬了半天,在齐腰深的土堆顶荆棘中穿行,看楼房新矗,看静水流深,看阡陌纵横,看车水马龙,抚今追古,不亦乐乎——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缘起:战国城邑曾作汉代国都

  今日东古城村,曾是历史上显赫一方的东垣──真定古城的所在地。

  “整个东古城村就建在东垣古城的上边”,东垣古城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是中山国的重要城邑,后被赵国夺去;秦时设东垣县;公元前196年,刘邦亲率大军攻拔平息了叛乱,更东垣为真定,取“真正平定”之义;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此建立真定国,地辖四县;东汉建武十三年,废真定王国为侯国,改属常州郡。东晋末北魏初,常山郡移至安乐垒(今正定)。至此,东垣就失去其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历史的热度逐渐冷却。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2004年,考古部门经挖掘证明:东垣古城西起东古城村西部,东至北高营村南,南到桃园村北,北至石太高速路南、东古城村北。整个城市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址内外地表散落大量陶片,而在钻探过程中也经常有各时期的陶片、瓦片及瓦当、铺地砖、柱础石等遗物出土,大多为汉代遗物。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而据东古城村石碑村志记载,东古城村在唐初,郡、县移至现正定城后,这里仍称常山城,一直延续到唐末,以后渐渐演变为古城村。清雍正年间改成东古城。村里的老人感叹地说,在此走过的人,俯下身子,就能摸到有两千年历史的陶片。

成长:“河北大寨”的昔日辉煌

  东垣──真定──常山,东古城作为郡、国、县之治所,前后达千年之久。赫赫王城,今日虽剩下遗址,但王城的显赫终在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武帝时此地为真定国都。”付雨来说,秦汉是东垣城历史上最显赫的阶段。既曾是郡治,又曾是国都,还有名人的点缀。史载,东晋末、北魏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常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东垣,后来的真定,在这场大迁徙中衰落下来,把繁华让位给了滹沱河对岸的安乐垒,成就了今天正定城的辉煌。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不过历史上就曾有起有落的东古城,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终究迎来了再度辉煌。,利用背靠滹沱河的独特优势,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就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滹沱河的河滩上,开发出远近闻名的以苹果为主的果园,此外还有桃园、梨园。以后,东古城村又在滹沱河边建起化工厂,同时,编织、食品、明胶、纸箱、石材、洗涤、五金家电、电器节能等产业渐渐兴起。

  “当时更被称为河北农业大寨,为此老书记陈福庆还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当年为接待外国人进村参观学习,东古城村于1975年修的一条柏油马路,这也是石家庄市市郊第一条柏油马路,这也就是现在的志诚街。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然而,随着滹沱河的改造和汊河绿化,东古城村已经看不到苹果树了,位于滹沱河岸的村办企业因没有自己特色而停产。现在村北的石材厂可以算是东古城村的支柱产业,曾发起建立第一家石材厂的付雨来感慨地说,1989年,这里还只是一家石材厂,现在已经变成了河北省最大的石材市场,随处可见一家家石材店铺,这个占地250亩的石材市场,聚集了各地石材商人到此。

  定格:2400年前古城,石家庄文化的根

  说起东垣古城,东古城村民皆如数家珍,那历史似乎就在眼前。“何止是听说过,这里的村民家中好多收藏有东垣旧物。还有人用从地里挖出来的陶罐一类的器具盛五谷杂粮。”东古城村一位村民提及消逝的古城说。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文化大革命前村中还有一段长数百米的土制城墙,但最终还是被推倒了。城墙毁后,土被垫到沙地里种粮食了。如今,在东古城村,只有一些古老的地名可以让人联想起当地悠远的历史,“东垣路”、“真定路”……几乎每个名称后面都若干传说,村民都能讲出许多关联历史的故事。

  而村里人更曾在这座旧城遗址上挖出汉钱、“五铢钱”、陶马、泥碗、金香炉、银腊台等文物,没有文保意识的村民还错把刀形币当废铁卖掉了。上世纪50年代,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规定,凡挖坑深度在1米以上,都要报请文保部门审批。据村民李先生介绍,位于村东的24号墓,这是目前东古城村唯一的一处古城遗址,听老人们讲,这至少是一位王侯一级官员的墓地,占地一亩多,现在虽然变小了许多,还是有四五丈高。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历史的足迹渐行渐远,但东垣古城却为年轻的石家庄染上了一层沧桑底色。有文史专家感慨:东垣古城是石家庄城市文化的根,也是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根。“如果要我说我们发掘和研究这座古城遗址最大的意义,那就是这座古城是咱石家庄建城的源头。”世人皆知,石家庄是缘于京汉、正太两条铁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而东垣古城的发现将石家庄市的建城历史上溯到2400多年前。也就是说,石家庄市是历史上的东垣———真定———正定的继续发展和现代新区。

东古城村的三大历史名人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赵佗(?———公元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赵佗一共治理岭南81年,其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赵云,字子龙(?──公元229年),常山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村)人,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战将,在他50年戎马生涯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号称常胜将军,曾做过牙门将军、翊军将军、征南将军、中护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爵至永昌亭侯,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蜀国五虎上将。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病故,终年70余岁,追谥为顺平侯。

石家庄二环外的小村不简单,2400年前东恒城,赵云、赵佗来自这里

  李杲,字名之(公元1180—1251年),因祖居东垣故城(今石家庄市东古城),号称东垣。他医术高明,与金代医学家刘完素、张从政和元代医学家朱震亨并称“金元四大家”。一生治愈许多危重病人,药到病除,人称“神医”。他撰写了《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用药法象》、《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医学发明》等不朽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