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正確地愛孩子?

xiaolong281at


一、父母對孩子愛的誤區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忽視孩子的地位、輕視孩子合法權益的事屢見不鮮,這實際上是走入了愛的誤區,分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誤區一:干涉孩子的自主發展。

  

  自主發展是兒童生命和發展權的重要體現。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的一切都是屬於父母的,孩子幹什麼都得聽父母的。因此,他們常常不考慮孩子的意願,自主地為孩子規劃他們的未來,強制性地對孩子進行超負荷的定向教育,從而剝奪了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常常使孩子處於被動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旦孩子子發現父母為自己“精心設計”的前途並不符合自己的願望時,就會與父母產生矛盾,形成“代溝”。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父母的干涉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終使孩子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

  

  誤區二:剝奪孩子的勞動權利。

  

  許多家長對孩子“疼愛”過度,事事包辦,使孩子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至於長大後還要依賴大人照顧,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兒。有關報刊曾報道大學生因生活不會自理,不得不請保姆或鐘點工的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父母從小剝奪孩子的勞動權利,不僅使孩子失去了勞動鍛鍊的機會,感受不到勞動的快樂,有的甚至對勞動產生厭惡感,所有這些都將影響孩子今後的生活和發展。

  

  誤區三:限制孩子的遊玩。

  

  不少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才三、四歲,就忙著到處讓他拜師學藝,孩子整天忙著“學琴”、“畫畫”,被限制在狹窄的空間,失去了遊玩的自由,沒有了遊玩的快樂。其結果是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孩子失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影響了孩子個性的全面發展。

  

  誤區四:無視孩子的意見。

  

  在某些家庭中,家長在處理問題時,往往憑主觀行事,很少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對孩子較多的是訓斥和強迫服從,缺少輕鬆的氛圍和寬容的態度,缺乏真正的信任和尊重。居高臨下式的說教,常常使孩子覺得和家長難以親近和溝通。

  

  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應享有的合法權益,沒有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來對待。因此,家長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是反感,家長也往往因此而產生無盡的困惑和煩惱。這種親子關係難以使孩子形成樂觀、獨立、進取的人格,這種忽視兒童權益的教育對兒童將來的發展必定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輕鬆“愛”的策略

  

  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這也是所有父母本能的心理。孩子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觀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從小就有擺脫父母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的衝動。

  

  初生兒要掙脫父母對其手腳的束縛,為的是自由伸展;嬰兒要掙脫父母的攙扶,為的是想自己學會走路;兒童要掙脫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以說,孩子從一出世起就在為爭取自主發展的權益與成人鬥爭著。難怪馬卡連科把父母對孩子事無鉅細一律包辦代替、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的做法說成是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也正是因為這種“可怕的禮物”存在,成長中的孩子就有成長中的煩惱。成長中的孩子渴求成人對愛心的理解,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求自己的發展。

  

  策略一:“讓我做一做”。

  

  生活能力的獲得過程,就是獨立性發展的過程。無論吃飯穿衣、鋪床疊被、洗手帕、給花澆水等,孩子一開始往往是做不好的。他澆花時,給花澆了水,還會想當然地給花籃也澆澆水,甚至給花籃邊的皮球也澆了水;吃飯時飯粒會灑滿身上、地下;穿衣不是穿反,就是穿倒了……,孩子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通過自己的實踐、思考成長起來的。帶點童心去理解孩子吧,既然沒有人能代替孩子成長,家長又何必做些越俎代庖的事呢?

  

  策略二:“讓我說一說”。

  

  愛問愛說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斷地問、不斷地說的過程中逐步瞭解世界,形成自主意識的。限制孩子的想法,不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就猶如一根繩索縛住了孩子想像和思維的翅膀。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木訥寡言。帶著童心去理解孩子吧,如果全家想外出遊玩,又何妨徵詢一下孩子的意見呢?當孩子對著你喋喋不休時,一定要耐心地傾聽,那是孩子思想的火花在閃爍,而在成人的耐心傾聽中,孩子得到的是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策略三:“讓我試一試”。

  

  孩子在各類活動中都會產生自由的想像,進行自由的創造。同樣的玩具,採用了不同的玩法;同樣的操作材料,變換出不同的做法,他們從自己的發現和創造中感受到莫大的快樂。也許這樣做,有可能弄髒家裡潔淨的地面,弄壞新的玩具材料或給大人添上許多麻煩,但比起孩子的發展,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帶點童心去理解孩子吧,不要用太多的限制約束孩子的探索行為,更不要用簡單的訓斥來對孩子的錯誤嘗試。孩子把籃子塞進冰箱,是在試驗籃子裡是否會開出美麗的冰花;孩子把泥土挖起來盛在紙箱裡,他是在試驗小草是否會在紙箱中破土而出。這是多麼大膽的嘗試,孩子從中獲得欣喜又何異於科學家實驗成功時的驚喜!

  

  因而,尊重孩子、理解童心,這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送給孩子的一種最為輕鬆的愛。有了這種愛,孩子們便會感到被愛者的輕鬆與幸福。進而,他們才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與氛圍,他們的潛能才會得到良好的挖掘與培養,從而成為新世紀的新一代而茁壯地成長起來。願我們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夠擁有最輕鬆的愛。


鍾勇180607335


想要正確的愛孩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說起來哪有不愛孩子的家長呢。可是每個家長給孩子的愛,並不是都令人滿意的。

愛孩子卻不能讓孩子滿意。一定是家長的愛出現了問題,問題出現在哪裡呢?

愛的資格!

愛需要能力,能力達到了就是愛的資格。

首先是說愛的觀念。

並不是說你想愛就愛,你怎麼愛都是正確的。愛其實是一種教育。要正確的愛孩子,你就要正確的認識愛的教育。從正確的角度去教育引導孩子。

愛絕對不是無度的給予。

然後是說愛的方法。

即使是觀念正確了,愛的方法也是有講究的,也是一種技術活兒。不懂方法,就沒有愛的資格。就沒有正確的教育,正確的愛。

然後是說愛的思路。這種思路,有大思路小思路。大思路是說始終保持操作的一致性,持續性。不能前後矛盾。自相矛盾。

然後是說愛是要有原則的。

原則的把握也是一種技術。處理不好,會產生親子的矛盾糾結。

……

說白了,要正確的愛孩子,就要正確的理解家庭教育,努力學習,家庭教育,給孩子一個更恰如其分的愛。

正確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愛的資格。家長朋友,你具備了愛孩子的資格了嗎?





家長話題


大家好 這裡是大號哥哥和小號妹妹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無限的,疼愛孩子,比疼愛自己還重要。作為家長,應該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愛,而不是用生硬的口氣來對待孩子,那麼怎樣才算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首先疼愛孩子,不能溺愛孩子。應該保證孩子按時的吃飯,即使孩子喜歡吃冷飲雪糕,也不能總是順應孩子的意願,要學會科學的教育。

  疼愛孩子,在言行上要有分寸,不可過分的強迫孩子。現在的家長總是覺得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懂,事實上孩子到了5歲左右,基本上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家長不能過分的要求自己的孩子。

  疼愛孩子,要學會用科學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生活。孩子做錯事情,獎勵懲罰也應該科學教育,可以罰面壁思過,不可過分的罵孩子,更不能採取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疼愛孩子,就要懂得關心孩子的生活。當孩子生病了難受了,做媽媽的肯定會十分焦急,但是不要過分的責怪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用平和的語氣對待孩子,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安靜的家庭氛圍。

  疼愛孩子也該讓孩子學會受委屈。部分家長不捨得讓孩子受苦,更不願意讓孩子難過,當孩子不高興時,可以隨意的哭泣,這樣會讓孩子長大後,形成喜怒無常的壞性格,平常應該給孩子立些規矩,讓他努力的去完成。

 疼愛孩子,就要讓他接受社會的成長。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並不代表孩子不可以接觸到自己的好朋友,孩子既要學習,又要懂得生活,更要讓孩子學會去實踐,去接觸外界的世界。

世界唯有親情最大,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我們愛孩子,正是因為他或她是我們的兒子或女兒,這就是我們愛孩子的理由,除此之外,也就不再需要理由了。所以,我們愛孩子,就要百分之百地接納孩子的一切,把孩子當作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人來珍愛。




大號哥哥小號妹妹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華人教育模式有哪些特點。當特點被過度使用時,問題也就伴隨產生了。首先,我們的文化裡有“挑錯”的習慣。在我們看到錯誤,改正錯誤的時候,往往如果過分強化,就會傷及自尊。

比如寫作業的時候,半天做不出來,有的家長就罵了,“你看看,磨磨蹭蹭的,這麼簡單都不會做,你還會幹什麼?!”有時候的挑錯,常常會無限誇大,也因此常常會讓孩子覺得“我什麼都幹不好。做什麼都不對,我是無能的。”

偶爾還好,如果這樣的“挑錯”習慣性的累加,孩子就會逐漸變的不自信,輕視自己的能力,不把自己當回事,甚至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再碰到突發事件,像今天發生的孩子因為沒考好,跳樓身亡,就是這樣的結果。孩子到萬念俱灰的地步,甚至生命都是無所謂的了,是被摧殘多少次被否定多少次之後的結果啊!相對照呢,心理學認為心理暗示對人心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們提倡正向的鼓勵,鼓勵其努力,而不鼓勵他聰明。客觀的鼓勵,而不絕對化的誇大。如果這樣,那麼父母的出現,就是他們自尊的來源,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來源,這難道不是我們身為父母,更應該關注更應該做的嗎?

從這個跳樓事件,也可以反應出華人教育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成就”取向。“龍生龍,風生鳳。”古時候就有科舉制度考取功名,光耀門楣的傳統。現在有高考。我們的孩子被家長包圍著,甚至有的地方的家長,幾個人圍著孩子轉,參加各種輔導班興趣班,每天轉戰沙場,各種學習任務精確到每一個小時。似乎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大家才能熬出了頭。可是孩子沒有自由的時間支配,沒有習慣安排自己的事務,沒有獨立的能力,大學以後各種心理問題就會湧現出來。我也接過一些大一新生的電話諮詢,說不敢跟同學們在一起,不敢一起去洗澡,不敢一起活動,總是擔心大家不喜歡我。。。。。。我想起來之前寫的一篇文章,關於奧運會賽場升國旗的時候,誰哭的最兇?誰笑的最綻放?我們就發現,中國,日本,韓國幾個國家的某些運動員在得了冠軍之後,熱淚盈眶,能看出過去有很多壓抑的情緒,終於釋放了。而某些一些運動員得了冠軍之後 ,會發自內心得開心。為什麼會有不同呢?一定成就導向,才能取得成績嗎 ?尊重個性得發展就一定不能成功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而事實上,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成年人壓力很大,又不自覺得把自己得壓力傳導給孩子,甚至有的希望孩子實現自己未完成得夢想。人生只有一次,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更多得時間做他喜歡得事情呢?為什麼讓孩子一定走自己設計得路呢?難道我們不是用過去得經驗,教育現在得孩子去適應未來得生活,難道這樣合理嗎?真的會成功嗎?跟很多同齡人聊天,不乏一些所謂得成功人士,很多人在說,我也不知道我這麼大條的人,這麼喜歡交際的人,卻在國際一流的實驗室裡做實驗。這是喜劇還是悲劇?如果可以選擇,都相從頭活過。自己都想從頭活了,為什麼不放過孩子呢?

我們華人的教育模式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強調壓抑情緒。我就記得我小時候,家長常常說,“哭什麼哭,有本事別哭!”男兒有淚不輕彈“啊!還有什麼諺語,我記得很多諺語關於壓抑情緒,不表達情緒才是最厲害的。這些我們曾經追捧的至理名言,其實都是與人性相違背的。人其實,需要的不是壓抑情緒,而是適當的表達情緒。情緒就像洪水猛獸,一定要給他一個合理的出口,否則也可能象洪水氾濫一樣釀成大災難。現在發生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前幾天朋友圈裡發的一個新聞說,一個學生高三模擬考了一個很高的分數,結果另一個同學把他給殺害了。聳人聽聞。情緒的管理何其重要,成就導向的教育有時候帶來的是變態的結果。

那麼教育孩子學會合理的表達情緒,家長自己就要先學會合理的表達情緒。孩子都是在學習和效仿家長。是什麼影響了情緒呢?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想法,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如果一個人規條比較多,而且僵化,那麼他的情緒會特別多,如果這個人富有彈性,對事情的看法,比較看的開,那情緒通常比較穩定,不容易大起大落。仔細想想,真的每一次考試都那麼重要嗎?真的考不上清華,人生會大打折扣嗎?真的出去罰站了,就一定是壞學生嗎?人家剛才不高興的瞥了我一眼,真的跟我有關係嗎?為啥我就不高興了?我給他在朋友圈點評了一下,他都不回覆我一下,一定是因為對方不高興了嗎?會不會是人家很忙,沒空呢?所以

當你認定的想法過於僵化的時候,就容易有極端的推論,有絕對化的推論而走向情緒化。所以,從絕對化到相對的彈性化,是我們需要重視和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情緒管理很有幫助。

當父母的情緒管理提高了,我們的精力才不會被情緒損耗掉,否則我們可能大部分精力被用來應對情緒,而真正思考事情做事情的時間和精力會大大打折。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在情緒暴躁不穩定的時候,做的決定常常是錯誤的。當我們有效的管理情緒之後,我們才能獲得更充沛的時間和精力可能作出更合理的決策,並更恰當的去執行。維持內心的穩定,寧靜和祥和,是我們更渴望的狀態。而相對的彈性,使得我們可以相對的容易做到。

另一個,我想問的是,我手上有100元的紙幣,我給它揉了,我把它給弄溼了,它還是100元嗎?難道因為揉了溼了我就花不出去了嗎?它的價值還在,還是100元。同樣的道理,孩子的價值,不會因為某一件事,而折損他稱其為人的主要價值,我們愛的是這個孩子,不是因為孩子外在的東西。我家附近住著一個傻姑娘,已經大概30來歲了,智商還跟幾歲的孩子一樣,大冬天也是半袖短褲。但是他的父母也仍然每天照料,陪伴,不離左右。我們更多人,孩子是健康的,不妨靜下來,想想,我們愛孩子,原因不就是一個,那是我的孩子,就這麼簡單!難道因為他優秀,我們就多愛一些?因為他愚笨,就嫌棄嗎?

這裡引出一個全人的發展觀,就是我們不是愛孩子做了什麼,而是愛孩子這個人,不管你怎樣,我們一樣愛你!孩子都是在效仿大人,慢慢的,孩子也就學會了,不是愛自己做了什麼,而是愛自己這個人,不管自己怎樣,都一樣愛自己。真心的悅納自己,愛惜自己的生命,和自己存在即有的自身價值。如果這樣,請問,今天那個男生,會因為考試成績跳樓嗎?有個已經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說反正我按照你們的要求考上清華北大了,我完成了你們的願望,現在我可以輟學了!想一想這些個案,個個都讓人內心很是觸動。


心理諮詢師馬子淳


愛孩子需要做到:愛的語言、愛的感恩、愛的禮物這三方面的提升。

舉一個例子:愛玩遊戲的孩子,因為他在遊戲中能夠充分得到這三方面的滿足。遊戲中對孩子友情的提示,取得勝利的鼓勵,不幸失敗的鼓舞等等,在語言上的方式,是非常值得我們家長借鑑和使用的。

遊戲中,愛的感恩就經常提示了,因為我之前也是比較喜歡玩遊戲的,對於玩家的支持,長久的消費等等,有很多優惠,因為孩子在遊戲中付出了心血,遊戲給孩子感恩,孩子也很欣然接受。父母恰恰缺失了這點,認為孩子做了什麼都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其實,孩子也需要得到肯定和感恩。

愛的禮物,在遊戲裡面,勝利後,會獎勵孩子一些道具什麼的。同比之下,孩子考得好成績,父母什麼都沒有表示,孩子肯定覺得還是遊戲“有情有義”。

如果你戰勝了遊戲,你就非常愛孩子了。


全網學習資料分享


我們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愛孩子的方式卻不一定是對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本能的,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會鼓勵孩子的獨立,捨得孩子的離開,並且在孩子獨立或離開之後依然愛他。因為孩子也是生命的個體,生命需要尊重。我們應該順應孩子自然發展的規律,父母給予孩子愛的環境和自由的空間,不要管理孩子,讓孩子能夠自我成長。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愛孩子的方式卻不一定是對的,當愛孩子的方式錯了,或者愛過火了,給孩子帶來的往往就是傷害而不是愛。有的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延伸,總想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心願。總是想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願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如何給予孩子良好的愛的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可能並不正確。不正確的愛的方式通常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愛叫做父母沒有長大。很多父母本身就是不會付出愛的個體,他們自己都沒有長大,所以沒有耐心去關愛孩子。比如我們有的爸爸,下班回家,依舊只顧玩遊戲,對家務不管不顧,還抱怨妻子有了孩子就不關心自己了。不但沒有擔當起爸爸的角色,自己還像個大男孩。

第二種叫情緒化的愛,也稱為不正常的愛。就是老一輩常說的,親開親死,打開打死。這主要表現為父母開心的時候對孩子很好,不開心的時候就愛搭不理,甚至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這兩種不正確的愛的方式,都會在家中形成一種不健康的愛的環境。如果有一個長不大的爸爸,媽媽也許就會經常抱怨,於是孩子對爸爸就會不認同。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不穩定的,時有時無,這就會讓孩子陷入焦慮和恐懼中,孩子很害怕失去你的關心,所以就會表現出一種特別依賴父母的狀態。

如果愛孩子的方式是正確的,那麼孩子就知道這份愛是穩定的,孩子知道他不需要刻意去討好父母來獲得關注,那麼,他就會把精力放在發現和認識這個世界上。當父母的應該怎麼做,才能夠給孩子正確的愛呢?

兩個養育孩子需要父母注意的事項。

第一個,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成長的機會,並讓他感知到你的愛。當孩子想要嘗試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急著去制止,你只需要在旁邊引導他安全地去操作就可以了。要讓他時刻能夠感受到你的關愛和鼓勵。

第二個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迴歸理性。這點是很多父母需要學習的。千萬別拿自己的孩子比來比去。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小時候最討厭父母和別人比。所以不要再把這些情緒傳達給自己的孩子了。我們要清楚這一點,這些你認為是對他好的話,其實很多是你自己的希望和你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而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頭上,是不是有點自私呢?

最後,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並給他足夠的耐心。成人習慣了使用權威,而孩子需要通過漫長的實踐去自己建立規則。我們應該尊重成長的自然規律和法則,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儘量不要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去代替孩子做事情。控制情緒,學會理解。

本文內容,是閱讀中國著名的幼兒教育與心理學家孫瑞雪的著作《愛和自由》,第二章內容的思考。讓孩子養成獨立人格,以正確的方式面對社會,這也是我們給孩子自由的最大的意義所在。


牽手教育






心理學高大夫


“如何正確愛孩子”這個問題是人類進步史中的一個重要的長期課題。確實是有1000個人,就有1000個意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正確的愛孩子就是用中國幾千年來的民族文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來教導孩子。讓孩子做一個正直,有愛心,有信之人,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整個家庭成員以身作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自然、健康的成長,這樣的孩子我相信長大差不了


美食美景豐富你的生活


如果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每個階段的愛做法應該都是不一樣的,1.嬰幼兒時候給ta一個健康的環境和身體,用足夠的耐心去愛,2.童年時期,給他的ta一個正確的行為意識,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用智慧去愛,3.青少年時期,給ta一個人生規劃指引,使ta少走彎路。用學習自身去愛, 當然,少不了物質,精神上更要培養出一個符合未來社會需求的,或能體現其自身價值的人,


淘公說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寶寶好,就是愛寶寶,所以這個問題可以轉化成,怎樣才是為寶寶好。第一,給寶寶適當的物質滿足,第二,滿足寶寶的精神需求,第三,為寶寶的將來做好規劃,第四,幫助寶寶塑造好性格和品德,第五,為寶寶做一個好榜樣,讓寶寶覺得自己有一個偉大的爸爸或媽媽


忽然感覺,真正的愛寶寶是一個好難好難的事呀,所以有些問題不能上綱上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