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度注意身體的某個地方,這個地方就不舒服,是怎麼回事?

悠甜甜阿


我認為不是你過度注意身體的某個位置,那個位置就不舒服。而是那個地方以前就有小毛病,沒有表現出來時你注意不到,當出現微小的症狀時你才有所注意,且症狀有越來越重的表現。這時你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才能將病情消滅在萌芽狀態,以除後患。


老丁194383310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過一部電影《小兵張嘎》,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

嘎子在戰鬥中負傷,但他似乎沒有感覺到,直到戰鬥結束,他才感覺到疼痛,甚至無法走路。

還有就是小時候我們和別人打架時如果手受了傷,打架時感覺不到,等打完了架往往才感覺到手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很好解釋,那就是:

人的“感覺”和“注意力”成正比!

通俗地說,就是越是關注某一個部位或器官,這個部位和器官的感覺就愈發敏感。

當然也有“自我暗示”在起作用,比如你說看電視裡的一些情況,等於是自己不自覺地“被暗示”了。

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一是與你本身比較追求完美,凡事認真,想事情想得比較細,想得多的個性特點有關,這是“內因”;

※再者與你最近是否壓力比較大,生活中出現了一些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有關。

這種情況一旦發展下去,還很容易出現臨床上常見的“疑病症”。




心理醫生張彥平


我們可能有類似的經歷,我分享一下我的情況吧!

2018年因為運動過度而造成膝蓋受傷,進而導致骨髓水腫,在醫院養了兩半個月才出院,後面一直不敢劇烈運動,有時候稍微運動一下就感覺受傷的部位不舒服,但是仔細去感覺,好像又沒有什麼不舒服!

當然造成這種感覺的我想可能是兩個原因,第一,心理作用,因為那個部位以前受過傷,可能就有心理陰影!第二,可能確實那個部位出問題了,不然你不可能每次就關注那個部位,應該是身體那個部位出現了某些變化進而讓你的注意力不自覺就轉移過去,從而加重這種關注!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經驗以及推測,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樂山勇仔


我認為這是心理素質方面的原因。過於關注自己身體。性格內向。恐懼,思維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聽到,看到,別人或媒體,講某種疾病或流行病對人健康的危害。就形成一種心理暗示。擔心,覺得自已身體也會發生。心理暗示的確能給人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現代的催眠術。傳統健身功法。靜坐氣功中的意念。以及古代巫醫治病方術。以及現代專門治療心理疾病的學科等。也用到藥物或心理疏導的方法。人,是由肢體和各個器官構成的一個整體。在身體正常的情況下,不會感覺到他們的存在。也是佛教功法中常講的虛,空。如果感覺身體某部位不舒服。如痛疼,脹悶,昏沉等。這就是身體器官給人的神經傳遞的信號。要及時諮詢醫生,或去醫院檢查。做到早預防,早治療。象你這種情況。我建議應多參加文體活動。多與人交流。達到身心愉悅。多專注於自已的學習,工作或事業。獨處,胡思亂想無益。以減少人們常講的易鑽牛角尖的思維方式。保持良好心態。增強身心健康。





佳雨杉


很高興很多您的問題[呲牙]

當你覺得你過度消耗自己的身體某個部位,

首先不用擔心,先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如果沒有問題。但你依舊覺得心神不安,那麼你可以:

一 :適當出去放鬆一下心情,調整好自身狀態[呲牙]

二 :加強鍛鍊,每天吃完飯休息半個小時,出門走一走,跑一跑。疫情期間推薦在家裡做做體操,瑜伽

三 :人類長壽的秘訣很多來自於心態,開心一點多看看搞笑的娛樂的視頻

四 :放下手機,調整好睡眠,設好鬧鐘,給自己一個合適的時間起床,記得要打開在睡一會。科學證明回籠覺是有益處的![呲牙]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魚打卡了呀


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你越關注什麼心裡總裝著什麼。特別是病的時候,你這方面知識越多就會更多懷疑病的產生。比如你感冒了用過此藥一用就好,當你再次使用時由於心理作用效果會更好。如果心理不認可效果再好的藥,它用後總感覺效果慢達不到要求。一夲醫學雜誌上曾經對癌症病人這樣評述,大部分病人由於心理恐懼,吃了💊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是病情更加嚴重。平和我們的心理學會開導自己恢復好的心情,心病是我們健康最大的敵人,做些能舒緩心情的事比如旅遊,就能在玩中釋放心理陰影,離開不開心的地方一段時間都會有很好的改善,這需要長時間的修復


關注生活中的哪些事


樓主你好:

不用擔心太多啦,這其實只是你的心理作用而已。

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這項內容。

心理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我們在生活中無時不在接收著外界的暗示。比如,電視廣告對購物心理的暗示作用。,由於你過度注意自己的心理情況。所以當你在看到某個方面的消息時,你主觀上就會給自己一種肯定性的假設,是沒有依的。

當然如果你還是擔心的話,建議你去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徹底解消自己的顧慮


不平凡的小呆


  1.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考慮有焦慮的情況。這種情況可能和你心裡緊張,有持續的壓力以及個性等因素有關係。建議建議你首先要進行積極的自我調整,也可以找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

  2. 建議平時要多與人交流,釋放壓力,煩惱,緊張和不安,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多做有氧運動。要注意勞逸結合,減輕自己的壓力。發展自己的愛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要學會放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