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19收入8588億!徐直軍:國家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


華為2019收入8588億!徐直軍:國家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

2019 年,華為在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外部變量,無疑是美國政府的打壓。


這種打壓,一方面讓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公司站在了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政府對立面,也讓華為被迫站在了全球媒體的聚光燈之下;與此同時,華為在外界溝通中也變得積極主動——但華為的業務也實實在在地受到了影響。


根據華為方面透露的消息,2019 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海外收入受到的影響,至少在 100 億美元左右,這與 Google 的 GMS 服務不能使用密切相關——中國以外的消費者業務在 2019 年 5 月 16 日之前高速增長,之後快速下降,第四季度稍有恢復。


幫華為頂住美國壓力的,還是中國市場


3 月 31 日,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 2019 年年度報告。


其中顯示:

  • 2019 年,華為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銷售收入 858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9.1%——作為對比,2018 年的同比增長率為 19.5%,二者基本上持平。
  • 淨利潤 62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5.6%——作為對比,2018 年,淨利潤增長率為 25.1%。

由此可以看到,美國打壓之下,華為一方面在整體業務上表現出的強大抗壓能力,但另一方面其淨利潤卻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從華為的三大業務板塊來看,華為運營商業務實現銷售收入 296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8%;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 89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8.6%;消費者實現銷售收入 4673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4%。

華為2019收入8588億!徐直軍:國家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

可見,在 2019 年,由余承東領導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已經成為保證華為整體營收增長的引擎。

而在業務比例上,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營收佔比達到 54.4%,運營商業務為 34.5%,企業業務為 10.4%——消費者業務的分量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


如果按照地域地來看:

  • 中國市場:業務收入增長了 36.2%,這不得不歸功於消費者業務的發展和企業業務的推動——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的營收佔比高達 59%;
  • 歐洲中東非洲區域:增長了 0.7%,基本上持平——作為對比,2018 年同比增長率為 24.3%;
  • 亞太地區:出現了 13.9% 的收入下滑,主要是受到一些國家運營商市場投資週期波動、消費者業務不能使用 GMS 生態的影響;
  • 美洲地區:同比增長 9.6%,主要因為拉丁美洲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及消費者業務中端產品競爭力提升。


可見,華為之所以能夠在 2019 年保持營收的穩步增長,主要依賴的還是廣大的中國市場;而其中更為著力的是消費者業務,其核心正是智能手機市場,這與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相適應。

總體來看,幫華為頂住美國壓力的,還是中國市場。


華為在 2019 年的業務亮點


2019 年,華為在業務層面具體取得了哪些業務進展?


首先來看運營商市場,年報顯示:

截至 2019 年底,華為 5G 承載解決方案已在全球超過 90 家運營商部署,在中東區域簽署全球首個 5G SA 核心網商用合同——整個 2019 年,幫助全球 35 家已經商用 5G 的運營商打造 5G 精品網。


在企業市場,華為雲已上線 200 多個雲服務以及 190 多個解決方案,300 多萬企業和開發者基於華為雲進行雲端開發。截至 2019 年底,全球已有 700 多個城市、228 家世界 500 強企業(含 58 家世界 100 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夥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市場之下,華為雲業務不斷髮展。


根據 2020 年 2 月 IDC 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 2019 Q3 跟蹤》報告,華為雲 2019 年 Q1 至 Q3 在 IaaS+PaaS 市場連續三個季度的增長都超過 300%。


其中在中國,華為雲已服務於政府、互聯網、汽車製造、金融、基因等多個行業,包括 30 多個國家級部委、600 多家政府與公共事業單位、互聯網 50 強企業中的 30 家——在海外,華為雲與夥伴在全球 23 個地理區域運營 45 個可用區。


在以消費者業務為載體的終端業務領域,華為在 2019 年的表現非常惹眼,具體來看:

  • 2019 年,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 2.4 億臺,同比增長超過 16%,其中 5G 手機發貨量超過 690 萬臺。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IDC 和 Strategy Analytics 的報告,華為在 2019 年的市場份額達 17.6%,位居全球第二。
  • 華為 Mate 和 P 系列旗艦手機發貨超過 4400萬臺,同比增長 53%,佔據華為全部發貨量的 18.33%。
  • PC 發貨量同比增長超過 200%,平板在中國市場的 Q3 和 Q4 份額超越蘋果,位居第一;智能穿戴業務發貨量同比增長 170%;
  • 終端雲服務業務已經覆蓋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全球設立 6 大區域運營中心,15 個數據中心;終端雲服務的月活躍數量超過 4 億。
  • HMS 全球註冊開發者超過 130 萬人,集成 HMS Core 的應用數量已超過 5.5 萬款;HiLink 平臺已經積累了 5000 多萬用戶、接入 100 多個品類、覆蓋 1000 多個型號,IoT 連接設備總出貨量超過 1.5 億。
華為2019收入8588億!徐直軍:國家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

另外,在研發層面,華為在 2019 年投入了 1316.59 億進行研發,佔全年收入的 15.3%,近 10 年累計投入研發超過 6000 億人民幣;從事研究和開發的人員約為 9.6 萬名,佔公司總人數的 49%。


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在美國的打壓之下,華為在溝通層面變得更加開放,其中 4500 多名中外記者、3000 多位專家學者、1000 多批次政府團組訪問,公司高管接受採訪的 300 次。


據相關統計,截至 2019 年 12 月上旬,任正非接受採訪、發表演講、文章等對外溝通高達 40 次。


徐直軍: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


2020 年,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挑戰;華為更是不例外。


在年報中,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2020 年華為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既要克服長期 “實體清單” 限制的挑戰,也要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


不過,針對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年報發佈會上也透露稱:華為在中國的生產活動基本上恢復。

華為2019收入8588億!徐直軍:國家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

因此,對於華為來說,2020 年更大的挑戰可能來自於美國的 "實體清單"——同時,雷鋒網也注意到,根據路透社在 3 月 26 日報道,美國正式正打算對華為的全球芯片供應(比如說臺積電)實施新的限制措施。


對此,華為輪值董事長也進行了回應,如下:

我想,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或者對華為置之不理。相信中國政府也會採取一些反制的措施。為什麼不能基於同樣的網絡安全原因,禁止美國公司的 5G 芯片及含有 5G 芯片的基站和智能手機、各種智能終端在中國使用呢?就算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還能從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 MTK、中國展訊購買芯片來生產手機,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和韓國、日本、歐洲、中國臺灣芯片製造商目前提供的芯片來研發生產產品。


徐直軍補充稱,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他還表示,期望路透社的上述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後患無窮——畢竟,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由此,2020 年,如何應對美國政府帶來的挑戰,恐怕會是華為所要面臨的最大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