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可及》:對他人溫柔有時也是一種傷害,眾生皆平等才是真理

很難想象,社會上層人物,家財萬貫的富翁,和在貧民窟長大,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平民會混在一起,這兩類人會以怎樣的形式和平共處呢?《觸不可及》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與真人事件改編的故事,像我們描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事情。菲利普是一個病號,高位截癱的他已經站不起來,雖然財富能夠讓他幸福的度過一生,可對他來說,金錢已經不能增加幸福感,有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他內心的煎熬。拒絕了許多專業的陪護專家,菲利普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一個剛剛從監獄出來的黑人小夥子德希斯,因為在這個黑人的身上,菲利普看到了那種眾生皆平等的態度,對他沒有一絲的溫柔,德希斯的這種對人的態度,恰巧是菲利普現在最需要的。

《觸不可及》:對他人溫柔有時也是一種傷害,眾生皆平等才是真理

我們看到一些可憐人,總是會氾濫自己內心的同情,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憐的人不一定能夠接受別人同情的眼神,就很容易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觸不可及》就給人了一種非常溫暖的答案:對他人溫柔有時也是一種傷害,眾生皆平等才是真理。全世界有非常大一批殘障群體,當我們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一眼就能看得出他們在生活上的窘迫以及無奈,這個時候有人可能會想做些什麼,所以出現了很多以憐憫和同情為基礎,去幫助他們的志願者,以志願者的身份介入他們的世界,無償的付出也會讓人感覺內心充滿正義,但是對殘障群體來說,他們每天都在經歷什麼呢?"你平時生活不方便吧?""你還有什麼需要幫助的?""還是讓我來做這件事吧,你做起來太吃力了!"這樣的問題每天都響在他們的耳邊,很容易讓他們自己感到"我是個廢物嗎?"

《觸不可及》:對他人溫柔有時也是一種傷害,眾生皆平等才是真理

菲利普便是被這樣的想法充斥腦海的一名殘疾人,一直以來別人都在對他施以同情和憐憫的目光,可他卻不是一個需要在溫室中待著的人,所以曾經伸手可得的自信和尊嚴不復存在,所有人都想讓他待在溫室中,避免在外面受到傷害,像菲利普這樣的殘障人,他們想要的最為簡單,不是細心的呵護,也不是同情的目光,更不需要一大堆的志願者圍在身邊,能夠把他們當成一個正常人一樣對待,哪怕是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不便,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內心上的安撫,看到這裡大家是否明白了,這部分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觸不可及》:對他人溫柔有時也是一種傷害,眾生皆平等才是真理

菲利普在對生活喪失信心之後,同樣的學會了一些負面思想,生日聚會的時候很透徹的看清一些人的真實目光:"他們來參加聚會,主要是來看我是不是還活著。"可儘管如此,菲利普仍然還是裝作一副驚喜的面容,皮笑肉不笑的表象之下隱藏著真實的情感,也避免了雙方之間的尷尬。德希斯雖然沒有過陪護的經歷,也不知道怎麼去照顧人,可是他恰巧懂得如何與菲利普和平共處,在他的眼中,菲利普是一個正常人,他也賜予了菲利普享受一切正常人的待遇,這是讓菲利普最高興的事,並且在每一次菲利普難過的時候,德希斯都會保持距離,避免走進對方的心裡,這叫愛的距離也叫愛的默契,對於別人的痛苦無能為力的時候,該給對方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決定自己這個時候到底是需要安撫還是視而不見。

《觸不可及》:對他人溫柔有時也是一種傷害,眾生皆平等才是真理

整部劇都在用幽默而且輕鬆的方式去詮釋兩個人這種極端的生活,並且用這種藝術手法向我們展示瞭如何去關注殘障群體,電影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幫助他們重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比援助他們的生活更重要,德希斯對待菲利普的方式也值得我們學習,相信每一個殘障人士都會想要得到這樣的待遇,因為這能夠讓他們找到自己失去的正常生活的權利。有人認為同情和憐憫同樣也是愛的一部分,有這樣的想法也不能稱之為錯,的確,一個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人,一定是一個心中有愛的人,可站在不同的角度出發,每個人說的都有對的理由,就連壞人有時候做壞事也是有理由的,無緣無故去做喪盡天良之事,這種壞的純粹的人,生活中又有幾個呢?大家對《觸不可及》這部電影有著怎樣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