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 Feet

生與死的距離有多遠?美國卡格爾漫畫網告訴你,也許只有六英尺。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持續升級,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的重要性日漸凸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將密切接觸(close contact)定義為“約六英尺或兩米以內”,因此保持社交距離的標準也隨之設定為約六英尺或兩米。

在卡格爾網站名為“Social Distancing——Your Choice”(保持社交距離——你的選擇)的漫畫(刊於《參考消息》3月24日第10版)中,左圖是一對相隔六英尺而行的男女,右圖是一位長眠於墓碑六英尺下的逝者。六英尺赫然成為生死抉擇。

如果說“六英尺外”(six feet apart)是疫情期間的新社交禮儀,“六英尺下”(six feet under)則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短語,意為“已故並下葬”(be dead and buried),但頗有調侃語氣。十多年前,曾有一部美劇圍繞洛杉磯一個經營殯葬業的家庭展開,劇名就叫“Six Feet Under”(《六英尺下》)。估計國內不少英語愛好者是從這部劇中學到這個短語的。

為什麼都是“六英尺”?就保持社交距離而言,CDC的解釋是,六英尺大約相當於一個身長(about one body length)。事實上,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目前美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為五英尺九英寸,約合1.75米。而六英尺約合1.83米,超出了平均身高,因此成為相對安全的社交距離。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六英尺通常是“高個子”的門檻(threshold),想想我們國內對男性身高1.8米的執念(obsession),雙方倒是不謀而合。

至於“六英尺下”,現在通行的解釋是,曾有規定要求墓穴深度不得少於六英尺。有關“掘地六尺”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之一恰恰也是一場疫病(plague)。1665年至1666年,黑死病(Black Death)又一次肆虐英國,當時的倫敦市長下令將已故感染者的遺體深埋於地下六英尺,以防疫病進一步傳播。另有說法稱,六英尺足以保證逝者免受動物和盜墓賊(gravedigger)驚擾——畢竟對於中等身材的盜墓賊來說,挖出一個超過自己身高的深坑也非易事。

在美劇《六英尺下》熱播十餘年後,2016年美國一首同名單曲讓這個短語再次流行。歌曲緬懷了逝去的愛情(the demise of the romance),其中幾句歌詞為:Our love is six feet under/I can't help but wonder/If our grave was watered by the rain/Would roses bloom?/Could roses bloom/Again?

試譯如下:愛已隨風逝,悵然難自知,雨露如有意,花開復幾時?

人間至痛莫過“往者已矣”。但我們會說“來者可追”,英文中也會說“Tomorrow is another day”。生者照管好自己的六英尺內,也許是對六英尺下的逝者最好的告慰。(張熠檸)

Six Feet/六英尺

卡格爾網站名為“Social Distancing-Your Choice”(保持社交距離——你的選擇)的漫畫(刊於《參考消息》3月24日第10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