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Hi,艾瑞巴迪!

這一季的歌手們很棒!

之前幾乎沒有哪一季像今年一樣歌手們能愈戰愈勇,每一場的精彩程度都在疊加,驚喜、驚豔層出不窮;每一期都有讓人以為是最精彩的一期,直到下一期播出。

這要歸功於歌手們自身的積累,也要歸功於節目組越來越包容的姿態——允許原創、允許小眾、允許先鋒、允許聽不懂、允許各色各類各花各樣登場。

閒話不多聊,我們來看看本週大家的表現:


| 華晨宇-《降臨》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第一位也是老師想重點談談想法的一位,是花花同學。

從歌詞意象與面無表情、抱手孑立的表演方式上,可以看出這一場的《降臨》是上一場《神樹》的呼應與延伸。

話雖如此,兩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

前者聲色激昂,畫幕墨如長夜、紅如殷血,歌手淺吟長嘶,壯懷悲亢。

後者聲色玄朗,畫幕皓如明月、璨如星閣,歌手輕喃慢頌,壯懷虔誠。

先說說歌本身。

雖然歌詞的意象與表達都比較隱晦,但通過表演呈現大致能猜測出《神樹》有著末世寓意,而《降臨》便是神的造化。
呼應“環保“主題,《神樹》似乎講述了一棵有著神性的樹,看著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招來山呼海嘯的懲罰,禍及蒼生萬物,從而生出無限悲憫。
乃至發散想想,或許這棵樹以其高大堅挺,最終被打造成巨浪不可摧的諾亞方舟,載下了地球生靈的最後火種。


而《降臨》似乎寓指著神在造化人間的過程中所因仁慈而縱容出的“惡”,如不加小心敬畏,必將惡果盈發,招來神的懲戒。
其中有一句詞挺有意思的:
“ 伊甸園放走阿修羅 ”。


一開始因為節目字幕錯打成“伊甸園放走後陷落”,所以覺得不知所云。

後來聽音頻版本時看到正確字幕,才反應過來。

為什麼說有意思呢?

因為伊甸園的故事出自《聖經》,是猶太教所創,後被基督教傳承。

阿修羅是佛教中的概念,是非神、非人、非鬼的存在,性格好勇喜鬥、兇狠殘暴。具體闡述非常繁冗,在這裡大約指代人性中“惡”的一面。

所以這句歌詞我猜測是指代“人類的祖先因為偷食禁果被放逐出伊甸園”的《聖經》典故。

這兩個隸屬於世界兩大宗教的概念驀然地交合在一個畫面裡,雖然都意有所指,但還是唐突而滑稽的。

就好像聽到“孫悟空三打雅典娜”、“諸葛亮智鬥鋼鐵俠”。

(你說什麼?王者榮耀?)

不瞭解其中關係的人聽來不明覺厲,但熟悉宗教歷史的人聽來就會覺得這是在故作高深地賣弄了。

歌詞裡類似這樣難經推敲的暗喻其實尚有一些。

此外,節目裡還普及了歌曲採用的調式-雅樂音階,並歷數了中國古代五聲音階與今天世界通用的十二平均律的對應關係。

這當然非常有科普意義,讓觀眾更多瞭解一首歌的背景及其中趣味。

看到這一段老師有兩個想法:

1.就像花花同學在過往的節目中曾嚴肅教誨選手的那樣,對於音樂創作者來說有紮實的樂理功底非常重要。

“你得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

為什麼今天許多流行歌曲沒有“風格”,聽上去總是似曾相識的靡靡的所謂“芭樂”,正是因為創作者不瞭解調式、律動、結構等等變化可以為歌曲帶來的風貌上的大不同,從而沒有旋律創作上可供圍繞展開的核心思想。

也就是大家都會說的“沒有靈魂”。

沒有風格特徵的歌曲就像沒有風味的菜餚,可果腹而難品賞。

2.觀眾/聽眾需不需要學習歌曲背景知識?

從節目介紹來看,《神樹》和《降臨》歌曲的立意是“呼籲環保”。

如此說來,這是兩首具有普世的宣傳意義與創作情懷的歌曲。

因此,相信創作者也希望更多人能欣然接受這首歌並從中生出感悟。否則歌曲就談不上“普世價值”了。

所以在這樣的歌曲裡,無論是前面談到的歌詞內容,還是現在說到的音樂風貌,我們究竟需不需要觀眾/聽眾通過學習背景知識才能欣賞?

既然歌曲裡很喜歡用宗教隱喻,那老師這裡也舉一個宗教裡的例子來說明道理。

同是

《聖經》裡還記載了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巴別塔。(巴比倫塔)

大意是說,在古巴比倫王國,人類某日聯合起來希望能興建起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察覺到後,為了阻止人類冒犯,便讓建造高塔的人類說起了不同語言。

於是造塔的人們因無法溝通最終半途而廢,各散東西。

所以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卻也是交流的隔閡。

老師一直說,音樂是一種世界語言,其中聲樂更是如此。

我們聽不懂異國歌手說話,但這不影響我們欣賞他/她們唱歌,甚至還能因為欣賞對方的歌聲進而學會一些對方的語言。

所以,流行音樂創作者們其實不必去強調自己用了什麼奧妙,更不必把觀眾的欣賞建立在此之上。

尤其音樂性本身之複雜、之包羅萬象,每一首優質的歌曲也許都能解讀出一本小傳來。

術語也好、方法也罷只是創作者間的工具,具有欣賞價值的風格與形態就算觀眾不瞭解內部機理,一樣能領略到美妙感受。

(好比魔術?)

國內今天流傳的音樂形態已經要比上個時代豐富地多,而我們看到新生代的音樂人們帶給他們受眾的又是完全不同以往面貌的歌曲和表演,便是極好的證明。

所以,希望我們的創作者們不要有創作“包袱”,把內容豐滿,把表達簡化,讓歌曲成為通用語言而非彼此隔閡。

這才是風格成熟的標誌。
最後說說演唱。

整首歌下來最大也是最明顯的問題是和聲過大。

前幾場也有同樣的問題,而昨天這一場尤其明顯,無論是電視播出版本還是音頻版第一段副歌起主聲就已經淹沒在和聲裡。

雖然和聲編寫非常動聽,但這樣一來搶佔了歌手主聲的表現空間,讓原本晦澀的歌詞更難直接聽懂,並且也失去了聲音色彩和歌手口吻附加的感染力;

二來,畢竟是歌手現場競演的節目,無論是後面四打一的男團還是把自己包裹在和聲裡的花花,方式上都是欠妥的。

只是大家且為娛樂,不去較真而已。

但有一點值得品味的是,花花選擇的舞臺表演方式:

孑然獨立,垂肩抱手,冷眼低眉,面無表情——這個姿態從頭保持到尾。

這個明顯經過設計的動作,很有意思。

我們之前說過花花是一個表演型的歌手,一旦上了舞臺就會進入角色裡。那麼今天他是一個什麼角色呢?

答案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我們不妨根據表演猜測一下。

翩翩羽化的衣著,冷眼旁觀的姿態,口中呢喃的頌詞,像不像一個領命而來執行懲戒的天使?

帶著如此設定去看,這一段表演就會更有戲劇性,也更能進入到情境中去。

總得來說,花花連續奉獻了兩場精彩的演出,意圖把觀眾帶入到屬於自己的表演次元中。

雖然稍有些遺憾,但老師相信正當打之年的花花同學會把屬於自己的次元建設地越來越成熟。

| 太一-《玉》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這一季裡在黃霄雲同學之後每位登場的新生代歌手都沒有讓人失望。

沒有失望的點倒並不是唱得有多好,而是每一位新人帶來的作品都有著屬於他們這一代的面貌。

畢竟唱功可以訓練,對於合格的聲樂老師而言是沒難度的基本操作。

但意識落後就有些棘手了。

特別是在訓練成型時就打下的形態基礎,如果後期不遇高人的指點,或缺少通透的悟性,或沒有堅定的意志,是很難轉型過來的。

這也是老師最擔心黃同學未來發展的地方。

95年的“小男生”太一。

雖然以新人姿態登場,但其實25歲已經算不得年輕了,加之有上千首原創累積,所以太一的作品已經沉澱出鮮明的個人風格。

先說說唱。

在唱上面讓老師有些意料之外的,是他聲音特質裡的“糙”和“硬”。

就像上一期開頭提出的設問一樣,我們多久沒有聽到內在力量剛毅的男歌手了?

似乎無論是偶像團體裡的演唱擔當還是新時代的創作歌手,有著前衛標籤的男歌手都在往更輕柔、更細膩、更空靈靠攏。

原本預想中太一也會如此,但開口著實出乎意料,套用今天天另一首歌的歌名——直來直往,有力量又不失靈動。

力量來源於聲帶原始的肌能(真聲能力),而快速咬字的靈動則來源於咬字狀態的鬆弛。

這是很難得的。

雖然唱功總體上還比較稚嫩,需要技術動作的規整和控制能力的訓練,但沒有在前期模仿中丟失原生的力量感,這在後期塑造裡有很大優勢。

此外,看他的表演中有一種感覺,便是這個舞臺束縛了他的發揮。

也許是因為很少登上這麼“傳統”的、“正兒八經”的舞臺,面對的又是隻有鏡頭沒有觀眾的現場,無論是演唱狀態還是表演節奏,比如唱到半程跑去打鼓的片段,表演都顯得憋著一股勁兒——

有些焦急,有些“愣”。

可以想像的是,他的音樂風格與表演方式,如果放到熱火朝天的音樂節現場會自然融洽地多。

最後想提一句的是歌詞。

同樣是一會兒西瓜一會兒圍脖,一會兒又紅掌撥清波,看似莫名其妙,但都向著主題意有所指。

其實這種詞作風格大前輩們就玩過,比如發行於20年前,當時人們也覺得不知所云就是好聽的《催眠》:

“ 太陽上山,

太陽下山,

冰淇淋流淚。 ”

雖然寓意隱晦,依然保持著意象的精緻和韻律的流暢,值得今天零散隨意的“自由派”詞作學習。

對於語言體系和想象空間都更豐富的00一代來說,這樣的詞作方式相信會成為主流,也會在發展中變得更有章法、更加成熟。


| 袁婭維-《存·不存在》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對於這個舞臺上的“舊人”,我們在前篇中已經闡述地很詳細,而成熟歌手往往發揮穩定,每場表現大同小異,所以我們簡略說說。

Tia這一場總體而言唱得很不錯,最大的亮點是發聲模式的調整:

更邊緣化了。

就像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提前換聲”——把假聲的狀態下行帶入到原本真聲的區間內,讓聲帶振動更趨於邊緣,Tia這一場的發聲就十分邊緣。

加上原本就有的“關閉”動作,發聲點集中,聲帶發聲部分被壓縮到一個更小的區域內,所以她本場的演唱聽上去比原先更鬆弛,高頻段的泛音也隨著發聲邊緣化而更豐滿。

所以當我們看到歌曲編排是自己幾期以來最“大”的一首,並且中段還穿插了精彩激烈的call &response,Tia依然能以很高地完成度收篇。

但是之前的問題依然存在,那就是面對“大歌”時力量感的不足。

從音色上來說,是中頻聲音的缺失。

不對比或許尚可,一對比MISIA就會聽出明顯的差距。

在同樣第二換聲點前後高音長音的強處理表現中,MISIA始終保持著雄渾充沛的力量,並且狀態輕鬆收放自如;

而Tia力量感就要中空不少,並且容易唱得“累”,聲音狀態陷入疲勞。就像今天最後一句“Cause you”其實已經唱劈了。

但這不是技術上的問題,這是聲帶肌能上的差異。

所以如前篇所言,我始終認為Tia更適合帶點邪性、帶點風情、充滿著細膩變化的“小作品”,那樣更能唱出屬於她遊刃有餘的味道。


| 徐佳瑩-《Last Dance》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對於Lala同學,之前我一直以聲樂老師的角度去欣賞,於是誇讚她:

非常標準,是值得每個修習流行聲樂的女生效仿的榜樣。

這一次,我們是試著以一個聽眾的角度去品評。

我覺得,從聲音氣質上來說,佳瑩是一個在國內女歌手當中非常特別的存在。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她的聲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純淨晶瑩、輕靈柔亮的,朦朧的氣感包裹著乾淨磁性的音色,口吻親切唱腔溫柔,彷彿是在喃喃耳語。

如果僅僅如此,這樣的女歌手多不勝數。

但徐佳瑩特別就特別在,同樣是溫柔的聲音外表,她的內核卻不是纖細無力的。

我們可以聽到她支撐穩定的喉下音和舒展的胸聲,哪怕在換聲後的高音部分依然保持著聲音的開闊與力量。

所以她可以唱極致抒情的《尋人啟事》,也可以唱需要爆發力的《不醉不會》,她自己的作品跨度不侷限於傳統視角下所謂“小嗓”女歌手的能力範圍內,唱起來要遠比聽起來難。

溫柔包裝,不屈力量。

這是在女歌手當中是非常少見的。

回到這首歌的表演中。首先選曲很有看點:

一來伍佰老師的這首舊作最近正因為熱門劇中的安利而風靡全網,“國民度”高漲。

二來我從初次聽到這首歌起就心生期待——如果不用伍佰老師過於鮮明的個人風格來演繹這首歌,甚至是特質截然相反的歌手來唱,歌曲會呈現怎樣的面貌?

相信懷揣這種想法的不止我一人。

所以當看到Lala本期的選曲是這首歌,居然有一種得償所願的驚喜。但同時也捏一把汗。

因為伍佰的個人烙印是在太強,讓無數人為之“上頭”,所以要想擺脫他獨特的咬字和唱腔,重新賦予歌曲面貌,很容易讓熟悉歌曲的人有陌生的抗拒感,同時在不熟悉歌曲的人聽來又缺少辨識度。

幸而她最後完成地不錯,同時演唱設計上也很聰明:

例如開場A段選擇清唱。

一來清唱十分考驗歌手演唱的穩定程度,音準、節奏的準確以及音色與動態的呈現都只能憑自己拿捏,並且一旦暴露瑕疵會非常明顯。

如果遇到功力不足的歌手清唱,就容易出現特別尷尬的情況,比如等樂隊一起,發覺歌手唱跑調了等等。

所以用清唱起頭,在難度上是加分項。

二來清唱可以避免配樂對於原曲記憶的喚醒,讓聽歌的人在安靜無雜念的氛圍下單純地聽到歌聲,更容易接受歌曲的新面貌。

於是,當熟悉的晶瑩音色與溫柔口吻空靈地響起,歌曲和觀眾都被迅速帶進了“徐佳瑩”的次元裡。

稍有遺憾的是中後段。

可能是編曲上多少想讓觀眾回味一下原曲的“上頭”,配樂從“徐佳瑩”的次元抽離出來到了“伍佰”的次元,Lala的演唱甚至掛起了伍佰式的哭腔,但在表現力上又沒有伍佰那麼個性張揚,以至於這一段完成地有些力不從心。

彷彿始終想去“夠”但沒有夠到淋漓的狀態。

關於這一點,也是老師想最後補充的。

我一直覺得很可惜的是——佳瑩是一位“歌紅人不紅”的歌手,她有許多高傳唱度的原創乃至翻唱作品,但知道她的“普通聽眾”並不多。

這其實與她舞臺表演的表現力有很大關係。

說得直白一些,她不是一位很會“演”的歌手,加上聲音特質的溫柔包裝,live表演就會缺少視聽上的震撼力。

放在歌唱比賽裡,假如遇到唱功或許一般但煽動性極強的對手,便容易被遮蓋鋒芒。

希望如果有機會,Lala同學能加強這方面的建設。


| 蕭敬騰-《我只想要一個人的感覺》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很遺憾,從本季一路走來的表現看,這位臺灣流行音樂的當家男歌手正在嚴重地走偏。

例如本場的全程“假聲”演唱。

真的像Tia說得這很難嗎?

作為一個聲樂老師我要很嚴肅地說:

非但不難,而且是偷懶。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假聲難不難無外乎能不能穩定地找到假聲狀態,這更多與聲帶條件有關。也就是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但是從演唱角度來說,蕭敬騰在本場中所呈現的假聲是沒有“芯子”,是放棄力量、虛掩聲門完成的。

這就是我說“偷懶”的原因。

看過前幾篇的小夥伴一定有印象,“芯子”也就是發聲點的穩定一直是蕭敬騰技術上的最大優點,賦予了音色以磁性、力量感與辨識度。

而為什麼到了假聲狀態(前文提到過的聲帶發聲區域更邊緣化)就拋棄原有的優點,變成一個漏氣的、沒有核心的聲音了呢?

作為對比,我們聽一聽高質量的假聲是什麼樣的:

比如Maroon 5的主唱騷當(Adam Levine):

追求一種外在的形態而丟掉了其中的靈魂,是捨本逐末的遺憾行為。

而蕭敬騰同學對於外在的過度追求不光體現在唱上,還體現在演上。

他的舞臺表演有著嚴重的包袱感,每一個動作都彷彿在提醒鏡頭捕捉自己的帥氣。這就好比一個高顏值的演員,在表演中時時不忘邪魅一笑。

(突然想到早期的曉明哥)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這種包袱感在表演藝術中是非常忌諱的,是干擾演員投入表演的雜念,它會讓演員的一舉一動從為表演服務中抽離,變形為自我展示服務,讓觀眾瞬間出戲。

遊離於表演情境外是為浮誇,超出於自然反應上是為造作。

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油膩”。

舞臺表演的確需要能裝會演,需要能煽動觀眾情緒的誇張表演,但誰說一定要浮誇造作?

唱歌也好,表演也罷,從表達境界上來說正是要做到標題所言的——可以裝作不經意。

同場吉克雋逸的舞臺表現就是極佳的正面例子,我們後面再展開說。

逆耳的壞話點到為止,希望蕭同學別在越來越歪的道路上走下去啦。

最後提一句這一場的舞臺佈景,細節挺有意思的。

比如鋼琴上放了一隻杯子,可能是在模擬夜晚在家獨自彈唱的輕鬆氛圍。

琴面上還有玫瑰花瓣鋪成心形。我一直以為蕭敬騰在最後會一口氣把花瓣吹散,這樣更符合歌曲“去他的愛情”的主題。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他最後的確是吹氣了,不過是對著鏡頭吹向觀眾的,並不出意外地留下了寫著帥字的邪魅一笑。


| 聲入人心男團-《Qui Con Me》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不太好多作評價,因為美聲和流行是不同的聲樂流派,分別有各自的評價體系,演唱理念上也多有不同。

只談幾點感受吧。

首先很可惜男生四重唱沒有男低聲部,這在配置上是很不合理的。

一來缺少最具雄性魅力的低音,二來也導致四人聲部上過於接近(男中-男次高-男高-假聲男高),在合唱中出現了聲音頻段擁擠的“搶頻”現象。

其次四人組隊合唱對陣其他人獨唱,如果放在嚴肅競賽裡是很兒戲的設置。

因為在大編排的歌曲演繹中,合唱的華彩與震撼程度遠非獨唱所能比,更何況是四人合唱,互相補足、互為承託,優勢不言而喻。

因此只能說且當娛樂吧。

另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人中最具有流行特徵的鞠紅川。

他的重要意義有兩點:

1.用清晰有質感的聲芯和開闊的泛音成為這一組裡最具有辨識度的聲音色彩。而美聲歌手如果要向流行靠攏,辨識度是首先得解決的問題。

(當然不止辨識度問題,除了聲音本身外,還有解決演唱速率、風格、表達等等不同之處。所以我一直說“流行美聲”是個包裝給外行看的偽概念,因為根本是兩個意識形態的東西。)

2.說明流行歌手完全可以與美聲歌手同臺表演,聲音形態不同但完成質量上沒有差異。

在三位美聲歌手裡,從直觀表現上來說我最欣賞的是蔡程昱,喉位非常穩定,技術水準很高。

而仝卓就要稚嫩許多,聲音狀態失衡,唱得有點“愣”的情況時有發生。

作為假聲男高的高天鶴在花腔部分有些可惜,因為他的“花腔”從模仿花腔女高音的角度來說音高太低了,始終在小字二組內,沒達到花腔應有的清亮纖巧。

最後在舞臺表演上提個小意見,希望能更自然鬆弛些,分散走位、增加肢體律動、減少相互側身微笑等等美聲表演中程式化的動作,相信會更適合這個舞臺。


| 周深-《有可能的夜晚》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這首歌很適合放在最後,當作一首沉靜舒心的晚安曲。

幾期下來周深同學的表演中,昨天這場是我個人最喜歡的。

首先在《(我是)歌手》舞臺上有不少拼接歌曲作為加花的作品,但是效果融洽、能為作品加分的並不多,大部分難逃生搬硬拗之嫌。

但在本場這一首歌插入了《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卻是合情應景,恰到好處。

說來挺有意思。在周深啟齒唱的時候,我就在想,這一版的編和唱都很有纏綿浪漫的“香頌”氣質。

想著想著,《La Vie En Rose》的熟悉旋律就響起了。

同樣是表達濃烈繾綣的愛意,同樣是極致抒情的呢噥語調,在歌曲氣質上的高度吻合讓這一次的點睛插曲昇華了整首歌的可聽性。

接著說說周深的唱。

聲音上的優點諸如高辨識度的音色、通透的共鳴空間、平衡的氣聲比例等等就不重複論述了,主要提兩個正對這首歌的優點:

1.表達精準。

周深在演繹這首歌時無論是動情的口吻還是輕柔的律動都把握得很適度,讓人能放鬆地享受其中,沒有最開始幾場做大口型的咬字習慣和刻意加劇的情緒表達。

唯一遺憾的是第一段最後一句“ 讓我成為你的有可能 ” 中“你的”兩個高音唱詞發力過猛,在聽感上造成了突兀的斷層。

根據歌曲結構和配樂表現,這裡選擇弱處理會更好。

2.聲音位置穩定。

我們上一期有說到閉口音咬字的問題。

有些喉舌分離訓練得尚不夠好的歌手,容易在遇到“一”、“心”這樣的閉口音伴隨著喉結用力,發聲位置往前開裂,造成聲道堵塞、聲音緊張。

這裡周深同學給我們做了很好地示範。

大家可以仔細去聽他唱到“替”、“你”、“心”、法語的“il”、“ll”等等帶“i”(音同“一”)韻的詞時,是不是聲音沒有擠壓、尖銳的感覺,而是保持了靠後的發聲位置和深度的咽腔共鳴?

最後同樣提兩個小建議:

1.舞臺表演的狀態有待更鬆弛,更有設計細節。

上臺緊張是必然的,尤其在沒有觀眾呼應的空場內面對看不清表情的攝像師表演,相信有過表演經驗的同學都能設想這種不自然的感覺

但是我們不能讓觀眾看緊張。控制自己的微表情,訓練的時候設計多一些舞臺表演的肢體動作、走位等等,讓自己的表演“看”上去更輕鬆愜意。

2.開場不要說話。

周深同學的音色有所謂“開口脆”的效果,最驚豔的往往是出聲的一瞬間。

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在演唱前加獨白,把充分的驚豔感留給唱的第一句。


| 吉克雋逸-《直來直往》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一首不太“直來直往”的《直來直往》,作為live表演堪稱驚豔。

前文提到了關於唱歌和表演是“刻意裝作不經意”的話題,從表演上來說吉克同學就是很好的說明——

什麼叫刻意呢?

指的是提前經過設計用於達到表演效果的動作,無論是表情,還是肢體、走位乃至使用道具等等。

什麼叫裝作不經意呢?

就是把這些刻意設計的細節用自然而適度的方式呈現出來。請看示範:

跟著節拍挑動的手指: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一抬眼間的明亮眼神: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輕佻自嘲的神秘微笑: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這些“魔鬼”細節動作幅度不大,出現頻次不高,執行起來輕巧隨意,卻每次能應情應景地挑逗到觀眾。

相反地,如果動作幅度過大過猛,一來控制肢體消耗太多精力,影響唱歌;二來容易顯得不自然,讓觀眾產生“ 這人在幹嘛?”的困惑。

而如果出現頻次太高,哪怕是細小的節動作也會讓觀眾產生疲勞,失去驚豔的挑逗效果。

例如吉克的挑手指動作是在開場A段,而輕佻的微笑是在唱最後一句前。

此外她也會隨著樂曲進程以“卡點”的方式做一些轉頭、扭胯、伸臂、抬腿等瞬間動作,頻率與時機都很合理、鬆弛、靈動、有張力。

所以,舞臺表演的動作設計適度、適時非常重要。

(當然以上說的不包括唱跳錶演)

唱歌也是同樣的道理。

怒音、哨音、加花、嘶吼等等技巧性的裝飾音乃至歌曲本身的輕重強弱明暗處理等等,都要貼合歌曲本身來設計,有節制、有章法地去鋪排。

再來說說歌曲本身。

這一版編曲可以聽出花了不少巧思在其中,讓觀眾在每一段都能聽到驚喜,這些是原曲裡沒有的。例如——

電聲效果的迷幻色彩配合吉克鬆垮的唱腔放大了歌曲裡暗黑的一面;

第一段尾句“你一定就得還”旋律的切割和重複一下把原本勢弱的收尾有力地昇華,承接下一段整體的拔起。

第二段副歌加入了大鐘樓的鐘聲,呼應了歌詞裡的“廣場”,讓聽覺意象瞬間開闊起來。

相似效果的還有最後一段主歌部分的歡呼聲呼應歌詞中的“人群”,同時這一段主旋律變形到和聲旋律,再更有力量感的同時聽覺上也更新鮮。

最驚豔的當然是尾段。

短暫空白後,配樂畫風突然扭轉,變成西西里靜謐憂鬱的吉他配上三角鐵宛若風鈴般的叮噹聲,吉克的聲線也從之前的高亢回落到沙啞幽暗——“女孩一個人高歌著穿過鬧市來到無人的廢棄工廠,孤獨而憂傷地喃喃自己的新娘夢”的畫面呼之欲出。

無論從聽感還是意象上都是絕佳的點睛之筆。

最後說說唱的問題。

就像第5期吉克初來奇襲的時候說得那樣,我很喜歡吉克音色裡原生的粗放的質感,所以主歌部分的演唱區別於一般女歌手精細化的處理,顯得很有個人風情。

但到了副歌部分需要聲音寬度和開闊共鳴的時候就有些欠缺了。

歸根結底是發聲模式上有短板:發聲點比較大,難以支撐飽滿的喉下力量,聲音向傳聲通道的輸送也不夠集中、高效。

其實這首歌的副歌旋律寫得很出有趣,有次和李思菘老師唱K時也聊起過。接在主歌輕佻的旋律後副歌卻十分莊嚴華彩,或許像女孩幻想的婚禮,或許像用嚴肅來反襯她的自嘲。

原本很期待吉克能唱出這份華彩感,可惜並沒能如意。

總得來說,這是一場“演”要大於“唱”的優質live表演,驚喜連連,出類拔萃。


| MISIA-《請別走》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還能說什麼呢?

無比震撼,登峰造極。

以至於昨晚聽完後久久不能入眠,黎明時候醒來又再聽了一遍才重新睡倒。

我們此前一直讚揚MISIA的職業水準,更多的是說她唱功的精湛,說她風格全面,說她表演動人。

這些都是技術水平上的表現。

而在MISIA身上還能看到一個更高維度的職業化表現,那就是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體現在哪裡?

除了體現在不斷精進的職業技能上,更體現在認真對待每一次表演上。

我們可以看到自從雲錄製開始,MISIA每一場都會細心地找貼合歌曲意境的場地作為舞臺:

唱大愛她去了體育館並擺上蠟燭;

唱Hip-Hop她去了舞廳;

唱爵士她去了小酒館;

唱這次的《請別走》她去了天文館;

為什麼要去天文館?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中段時候,背景牆上用熒光投射了一幅巨大的藍色壁畫?壁畫上有狗、有兔子、有雄獅、有長蛇、有駿馬、有鎧甲、有戰士等等,更有銜著橄欖枝和平鴿。

所以這首歌在MISIA的表達中已經上升為了一首扼嘆生命的悲歌,從戰爭對人類生命之劫掠、對萬物蒼生之塗炭,到大千世界無數生命在浩瀚蒼穹下的渺小無助,無一不在星河流轉的壁畫裡和嗚咽哀慟的歌聲裡。

所謂君王將相也好,兔狗牲畜也罷,不過一粒宇宙塵埃。

縱然萬千呼喊“請別走”,風起塵散時誰又能不走呢?

這就是藝術家的格局和對每一件作品的苛待,直接把節目原本的固定舞臺拔高了一個藝術境界。

要知道以MISIA的唱功和作品積累,她便是守著一間小廳任意點唱,也已經足夠在節目裡睥睨晚輩。

然後說說唱。

之所以說唱得登峰造極,我們從兩個方面去看:

首先是演唱能力上,副歌在換聲點上下快速地切換,MISIA控制得遊刃有餘,上行不虛不漏,下行不阻不鈍。

整首歌時長6分16秒,持續演唱時間超過5分鐘,遠遠超過一般歌曲的長度,加上有大段的換聲區前後高音演唱,極容易陷入疲勞。

(大部分歌手連續中高強度演唱3分鐘以上聲帶就會疲勞)

但是MISIA完成得一點都不“累”,輕鬆自如地起伏收放。

最精彩的,最後一句,不換聲G5轉E5長音並且保持著極澎湃壯闊的力量,真聲能力強到不可思議。

對比之下,這首歌的中文版本《秋意濃》是節目常客,在過往版本中唱得最好的或許是The One。

他的模式是我們前面提過的提前換聲,所以整首歌唱得一樣自如來去,遊刃有餘。但是如此一來,力量上較之MISIA就要差許多了。

再是演唱處理(或者說“唱商”)上。

有過人能力的人或許不只一二,但能把能利用好的就鳳毛麟角了。

因為當有了突出的能力,人們往往會不加節制地使用,大刀闊斧,恣意而為,在體育競技裡或許可以,但在藝術領域裡往往會適得其反,難入上乘。

MISIA使用自己的能力時很有章法,起落虛實間都做得恰如其分,不為突起而起,不為逞強而強。

就算要爆發也是節制地、可控地爆發,聲音放而不散,喧而不鬧,銳而不尖。並且實力絕不多秀,也許直到某一場某一句,你才驚覺:

“原來只道她厲害,想不到竟如此厲害!”

最後一句長音雷霆收尾之後,我腦子裡突然蹦出了《霍元甲》裡的一句臺詞:

《歌手2020》第7期唱評 | 羽化未必登仙,唱歌是刻意裝作不經意

而反面例子當屬迪瑪希版本的《秋意濃》,大家可以自行體會一下。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細節,比如大家應該見過歌手拉麥收尾,聲音漸弱漸遠,好比“淡出”。雖然這不是一個好習慣,但也算一種有意境的表現方式。

這次MISIA在第三段副歌進歌時示範了一次方向拉麥,聲音漸強漸進,好比“淡入”。

這個操作在類似這首歌副歌這樣強起的唱句中有效避免了突兀感,在如萬物滋湧的配樂交響中緩緩綻開人聲,更有著天人合一的美感。

另外MISIA也是真敢不修音準。歌曲裡雖有走音的地方,但在live中已經算是特別穩定了。

(想象一下每年節目總決賽的直播現場。)

最後簡單說說編曲,用8個字總結:

構思精巧,法度嚴謹。

說在前面的是,與MISIA配合的是她常年合作演出的樂隊,彼此默契如一,所以我們可以聽到表演中人聲與器樂的榫頭契合地十分精密,互不爭,互為應,嚴絲合縫地推進著。

而在節目其他歌曲表演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配樂與人聲的搶頻、樂器與樂器的搶頻以及榫頭上的不整齊等等。

接著在編曲上,我們可以聽到層次鮮明合理的遞進:

冷暗孤絕的篠笛以刺突的離調吹奏劃破安靜,立下蒼涼的基調;

接著提琴和鋼琴進前奏;

提琴收,人聲進,與鋼琴和完第一段主歌;

提琴起,進副歌。

絃樂整體輕起,人聲加重,進第二段主副歌。

絃樂漸強、迴旋,篠笛再起。這裡篠笛的作用不光光是貢獻一個音色了,更是在4分鐘這個易疲勞的時間點用一個極有記憶點的聲音和特別的演奏方式喚醒聽覺,讓人為之一振,隨即引出最高潮。

絃樂恢弘流轉,人聲高亢壯闊,進入第三段副歌。

整體收,人聲弱起,鋼琴輕和,進入尾段。

大部分編曲設計到了這裡就結束了。但沒想到彩蛋藏在末尾:

最後兩個唱詞鏗鏘一擊,配樂整體起烘托人聲,再與人聲一起戛然頓止,繞樑三日。

這就是所謂的“豹尾”了。

如果尾段只收不放,不夠震撼;而只放未收,觀眾難免疲勞。並且有了靜與動的落差對比,才更顯出動的震撼。

當然,這也是歌手能力成全了編曲設計。

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編曲上井然有序地層層推進以及暗藏在其中的巧思。

這就是一個可以成為經典的優秀作品的面貌,是態度、意識、技能、配合的綜合碩果。

今天就寫到這裡了,最後照例列一下本週老師心目中的排名:

1.MISIA(登峰造極)

2.吉克雋逸、周深(表演驚豔)

3.徐佳瑩、袁婭維(表演標準)

4.聲入人心男團、太一(可圈可點,稍有遺憾)

5.華晨宇(有遺憾)

6.蕭敬騰(有比較大的問題)

各位新的一週加油,疫情尚未結束還要注意防護。

期待在留言區見到你。(記得我們說好的,不要口吐芬芳,也不要人身攻擊歌手哦)


本期你最喜歡哪位歌手的演唱? (單選)
0人
0%
MISIA
0人
0%
吉克雋逸
0人
0%
周深
0人
0%
徐佳瑩
0人
0%
袁婭維
0人
0%
聲入人心男團
0人
0%
太一
0人
0%
華晨宇
0人
0%
蕭敬騰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