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倒閉,沒錢交房租,虧損幾十萬”:最難的關頭該如何度過?

大概七八年前的一天,我一個人走在廣州的天河北路上。

我剛剛接到兩個電話,都不是好事。

一個電話是合作方項目經理打過來的,那邊也很無奈,說因為原來的領導升遷了,新上任的領導執意要換一家合作商,和我們的項目合作只能終止了。

哪怕那個時間點我們已經將項目完成超過90%,哪怕對方事實違約,可還是說終止就終止了。我也諮詢過做律師的朋友,說告國企基本告不贏的,再說我也沒有錢請律師了。

我在這個項目上已經投入了幾十萬,本以為馬上就能收到項目款了,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公司倒閉。

另一個電話是房東打過來的,說我該交房租了。

我走在人來人往的天河北路,卻發現似乎整個世界都沒人能幫到我,也沒人理解我。

這可能就是我人生最難的其中一個關頭了。

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一個話題:人生最難的關頭,我們到底該如何度過?


“公司倒閉,沒錢交房租,虧損幾十萬”:最難的關頭該如何度過?


受疫情的衝擊,最近大家其實就很難。

很多讀者都跟我說,公司已經在裁員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輪到自己;沒裁員的很多也在降薪,有個朋友的公司已經只發基本工資的70%了。

房貸車貸還要供著,生活開支沒有減少,卻要面臨收入的下降甚至斷檔,大家都壓力山大。心理上又承受著病毒潛在的威脅,關鍵還看不到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人生到目前為止都沒這麼難受過。

我也在回想,當初的自己是如何淪落到那種境地的。

我是07年大學畢業的,在一家國企工作了一年多後辭職跳槽到金融行業工作。因為內心的躁動,我08年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兼職創業,大概兩年多後從金融行業跳出來全職創業。

我出生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親戚也沒啥大官、富商。自身能力也是天賦平平,可能就是執行力相對強一點。

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方法,所以我前幾年的創業經歷都是極其失敗的。大概來說,就是連續嘗試了十幾個不同的項目,但每一個都是失敗的。

我在國企工作的時候,第一年月薪只有3000元左右,其中還要拿出1000元寄回家。跳槽到金融行業之後收入好了很多,年收入增加到幾十萬,不過大部分都拿去創業了。

我先後賣過情趣玩具、保健品、服裝、包包、咖啡、DIY文具、零食等,可每個項目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就以失敗告終。

所以我打工的那幾年,因為自己的“瞎折騰”,真的是一分錢積蓄都沒有。

曾經網上有個段子,“創業後,從最初的月入3000,到最後的負債累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真的就是我本人的真實寫照。

這段慘痛的經歷,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第一個道理:普通人真的不要輕易去創業。

總結我那些失敗的項目經歷,沒有一個是我預料內的,但回看起來又是一種必然。

銷售情趣玩具的時候,因為我沒有很多錢,根本就沒能力和有實力的廠商品牌合作。最終找到的供貨商只是一家小公司,產品品質不行,雖然我們產品賣的還不錯,最終卻因為退貨率過高而導致虧損。

銷售保健品,產品是上市公司提供的,品質沒問題。但類似的原因,因為我們沒資格做經銷商,只能從藥店拿貨。後來上市公司開始管控藥店,我們的貨源被切斷,項目馬上就死掉了。

賣包包,因為拿的貨少,導致我們的成本太高,銷售價格根本沒有競爭優勢,一個都沒賣出去。

……

每一個項目,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歸結起來,主要都是因為我們在資質、資金、銷售渠道方面都一無所有,根本沒辦法在市場上存活下來。

而這,幾乎是每一個白手起家的年輕人會面臨的局面。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創業主要關乎的是能力和執行力。但經歷這麼多之後我才明白,完全不是這樣的。

拿一次足球淘汰賽舉例子,創業成功就像比賽最後拿到冠軍。我們只知道,每次比賽最後一定會決出冠軍。但對任何一支球隊來說,能否拿到冠軍,決定的因素太多了。

自身的實力、隊員的狀態、各方的士氣、比賽的規則、抽籤……每一個因素都在影響你。有時候,運氣也非常重要。

在中國,超過90%的企業存活不過2年。對普通人創業來說,可能99%的企業活不過第一年。

對我來說,如果不是後面發生了一連串的巧合事件,自己早已經回去打工了。

第二個道理:對普通人來說,錢就是省出來的。

很長時間我都秉持這樣一個理念: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不得不說,我會淪落到400塊房租都交不起,這個理念功不可沒。

“錢是賺出來的”,道理沒錯,但有個最基本的前提:你得能把錢賺到。

如果是創業,你得創業成功。如果你打工,你得不斷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前面也說了,在中國超過90%的創業都是失敗的,此路不通。

如果是打工,我們則會面臨“職場收入天花板”效應。

職場收入天花板,指的是我們進入企業,工作1-5年一般收入上升都會比較快。但是一旦超過5年,想繼續上升就非常困難了。

所以,大部分人對“自己收入能持續上升”都是過於樂觀的,並且會以此來規劃自己的消費。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人都花的太多了。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收入到達一個層次後,面臨的往往就是長時期的停滯不前。這時候,你想要多點積蓄就只能少花一點,所以說“錢是省出來的”。

我一開始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賺多少花多少,甚至用信用卡等方式提前消費,絲毫不肯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甚至買了不少超過自己收入水平的物件。

結果就是那時候我的儲蓄率幾乎為零。有持續收入的時候還好,一旦收入斷檔,馬上就進入到連房租都交不起的窘迫局面。

第三個道理:能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

在最窘迫的那段時期,我是沒和家裡人說自己狀況的。

一方面,父母還要靠我寄生活費呢,也幫不了我什麼;另一方面,我始終認為父母撫養我到成年,就已經盡到他們的所有義務了,實在沒資格去要求更多。

想過跟朋友借錢,但數額小沒意義,數額大也不方便。再說借錢這件事,可一可二不可三,如果我自身狀況不能根本改變,借錢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而且那時候我也發現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很多人會幫你,是因為你本身就有值得幫助的價值。

什麼叫“值得幫助”呢?

一個說的是你的人品,你不能是白眼狼,你得是個人品不錯、懂得感恩的人。

另一個,是你自身的能力、層次、事業就達到一定的高度,而且在他幫助下你的事業能做得更好,這樣“投資”你才是有價值的。

指望一個人不求回報、無怨無悔地幫助你是非常不現實的。這樣的幫助即便有,如果你爛泥扶不上牆也是不持久的。

所以在人生大多數關鍵時刻,能幫助你的,往往只有你自己。

我是怎麼度過那段最困難時期的呢?

有運氣成分,也有必然成分。

運氣的因素,是我又接到一個四萬塊的合作項目,收到了一萬多的預付款,好歹將房租交上了,也避免了公司直接倒閉。

要知道,那時候我已經做好了投遞簡歷,重新回去打工的準備。

必然的成分,是那段時期我經常在網上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網絡營銷的經驗心得,還有一些科技產品的評論。慢慢的,開始有人付費找我去培訓和寫文章,我有了一些持續的收入。

有了這些收入的續命,我艱難地將公司堅持運作了下來。後來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就越做越好了。

創業的一個基本邏輯是這樣的:哪怕你失敗一萬次,可是隻要成功一次就夠了。而想要熬到成功那一天,基本條件就是你不能下牌桌。

所謂不下牌桌,就是指你沒有徹底退出,你還能持續創業。

這段特殊的經歷也會對我後面的做事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簡單來說有下面幾點:

1、“錙銖必較”地省錢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花錢是比較大手大腳的。辦公室要租地段好、光線好、裝修好的;電腦要買配置高的;辦公傢俱要買高品質的……

後面我明白,在創業成功之前,連一分錢都要想辦法去節省。

後面再找辦公室的時候,我找的第一個辦公室只有6平方米,只能坐4個人。後面每換一次辦公室,都儘量找儘量便宜、剛好夠用的。

所有的辦公傢俱、辦公電腦,儘量購買足夠使用的二手貨。花在這些方面的錢,我寧可省出來給員工高一點的工資。

創業如此,個人生活也是如此。我幾乎縮減了一切非必要的開支,任何時候都保證自己銀行卡里有1-2年的基本生活費用。

我知道,哪怕困難再次來臨,至少我也還有短期內不下牌桌的能力。

2、足夠的憂患意識

經歷越多,越讓我明白個人能力的渺小。

哪怕後面創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更多會將成功歸功於運氣好,而不是自己能力有多高。

我認為,企業、個人能賺到錢,往往是因為自己的選擇有意、無意迎合了大環境的趨勢。但是,大環境的趨勢是瞬息萬變的,也擋不住一些“黑天鵝”事件的發生。

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適應不過來,說死就死了。

所以第一個項目成功的時候,我絲毫不敢鬆懈,馬上開始佈局另一個關聯度小的新項目。線下的項目,就用線上項目來對沖風險;實體商品的項目,就用虛擬商品的項目來對沖風險。

這次疫情的來襲,就屬於典型的黑天鵝事件。結果是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受衝擊很大,有些企業已經破產。但是因為我做來充分的佈局準備,在一幫朋友中是受衝擊程度最小的。

現在疫情還沒過去,我已經在考慮疫情後經濟危機帶來的可能衝擊,並且按照最壞的情況去做準備。

3、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

之前文章我也曾經提到過一個觀點:越是危機的時候,我們越需要學習。

原因很簡單:危機到來後,機會會變少、競爭會變劇烈、生存發展會變得更困難。越是這種時候,越是比拼硬實力的時候。

所以,哪怕是創業成功之後我都從未停下學習的腳步。

因為主業是做互聯網營銷,所以最早期我花了很長時間學習寫作。最近,隨著短視頻在國內的普及,我又開始短視頻的拍攝傳播,以及短視頻、直播的商業營銷方法。

從大學到現在,我都保持著2-3天讀一本書的習慣(大部分是泛讀)。我自己在市中心買來一套公寓,我將公寓的整扇牆都做成了書架,現在書架的書都塊擺滿了。

過去的經歷告訴我,所有最關鍵的時刻,最靠得住的往往是我們自身的能力。但能力的提升是需要積累的,核心就是平常時期是否下了功夫。

4、保持樂觀的心態,不輕易言敗

在一次分享中我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們每個人都很喜歡做“自我設限”的事情,比方說:這件事不適合我,這件事情我沒有天賦,這種事情我是做不好的,我肯定要失敗了……

事實上,你可以勇敢去做那些讓你害怕的事,你會發現不過如此。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擅長做所有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是一步一步成長過來的。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降低自己的預期,然後一步一步往前走。

大多數成功的人,不是成功在有多麼高的天賦,而是成功在不會在一開始就自我設限。

說通俗一點,就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需要熬,而不是輕易放棄。熬到你的競爭對手都失敗了、放棄了,你自然就變為成功的那一個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小感悟。觀察我身邊比較優秀的朋友,大多數也基本都具備這些素質。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