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作文,孩子如何積累好詞好句?

快慢有序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大家都知道要多讀、多輸入,具體該怎樣做呢?我提一些建議,僅供學生和家長們參考:

1.初步擬定一個積累計劃

讀書的範圍可以設定:課內精美文章、課外閱讀美文,包括電腦、手機上的一些美文,再一個就是作文選集上的,另外就是課內要求讀的一些名著;

2.準備好幾個摘抄本,要厚一點的,大小無所謂;

3.摘抄積累時間可初步有個規劃,課內的可利用空課、自習、課餘活動時間,不過要先完成了課內作業哦!有的學校老師已將摘抄規定為常規作業。這就不說了,必須完成。

然後,在星期天、節假日可以在家裡利用網絡讀網上的一些美文,搞好摘抄積累,也可以讀一些名著等,讀多長時間,自己控制。有精力就多讀一些。也可以規劃自己星期一到星期五在校時間每天摘抄多少字,星期天、節假日每天讀多少頁(篇),摘抄多少字。越具體越量化,越好操作、執行。

總之,光有想法還不行,必須有行動,並且能持之以恆,才會見到成效。時間是擠出來的,讀的時間長了,書多了,積累的量也就有了。寫作文時也就有米下鍋了!

最後祝大家能管理好自己的富裕時間,也祝同學們的寫作水平越來越多高!


太行晨曦1


要寫好作文,孩子需要豐富的積累和足夠的生活體驗。現在很多孩子,平時積累的學詞句不少了,但還是寫不好作文。析其原因,粗略有以下幾點:

一、被動的、任務式積累。被老師、家長督促著,每日完成積累任務,一段時間下來,看似讀了許多書,積累了很多詞句,寫了很多筆記,但收效甚微。這個積累的過程是痛苦的,孩子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自然不會去了解詞句的意義和用法,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但不會運用,對寫作毫無幫助。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慾望,寫作是一種深刻的表達,應該激勵孩子勇於把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引導孩子怎樣更好的表達,讓積累成為孩子自發的興趣,孩子自然會去積累,瞭解含義,探究其來龍去脈。閱讀的興趣濃厚了,積累就不再是難題了。

二、生活經驗累積不足。現在很多孩子長年累月就在學校、輔導班、家裡學習生活,沒有更多的接觸社會。更多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缺少生活技能的培養,勞動的過程是激活創造的過程,也是加深體驗的過程。多讓孩子參考社會實踐活動,多瞭解生活,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積累寫作素材,進而產生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文就是生活,讓孩子觸摸生活,享受生活,體驗生活。

三、孩子缺少話語權。這裡的話語權,指的是作文中的語言。初學寫作時,要學習範文,要模仿語言。在指導下,孩子的寫作被條條框框所束縛。好容易寫出作文了,在家長、老師的要求下改來改去,修改到家長滿意了,但已不是孩子的語言了。更有甚者,“寫的這是什麼?”、“這是作文嗎”……一通批評之後,表達的火苗被無情的撲滅了。生活中應善於捕捉孩子個性化的語言表達,鼓勵將這種表達運用在寫作中。讓孩子寫自己想說的,說自己的話。


心寶的爸爸


因為好詞好句就是寫作的素材,素材積累多了,寫作也會得心應手。這裡就好比廚師做菜,菜準備齊全了,廚師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廚藝,做出香噴噴的菜餚。

當然,光背好句也是不夠的,還需要會利用這些好句。戰國趙括熟讀兵書,結果也無非紙上談兵之輩,所以不僅要背誦好句,還要學習怎麼利用好句。

其實可以對好詞好句進行整合,修改。如果是在小學,好詞好句是孩子閱讀量的提現,對於評分就會相對較高。但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寫好作文更重要的事對提竿的分析,以及把自己所分析的通過有層次、有思想的表達出來。這時,小時候所積累的好詞好句(這裡主要是名人名言)就很有用了。

這就是我的答案,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寫作能有提升。


二八宋老師


首先準備一個摘抄本,平時看書時,優美的詞句,描寫好的語句都可以摘抄,然後背下來。由於我們積累的各方面都有,寫作文時用到那些,隨時可以聰大腦裡閃現出來,記不太清出的把摘抄本拿出來,有沒詞句可以仿寫,改編當成自己的,練習多了,作文水平就提高了!


羅老師教育課堂



公正永生


多讀,沒別的

基本寫作好的孩子多數都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說過這麼一句我覺得很有道理,讀就是“輸入”寫是“輸出”

你都不讀,腦子是空的,讓孩子輸出什麼?

所以,從小就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否則孩子三年級寫作文會特別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