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新起,智能手錶市場或再迎春天?


戰火新起,智能手錶市場或再迎春天?


3月26日晚,華為海外發布了Watch GT2eu智能手錶新產品,支持100種運動模式,預計4月登陸國內市場。而就在不久前,OPPO帶著首款智能手錶產品OPPO Watch正式參戰,官方稱首銷當日獲得電商平臺的同品類銷售冠軍。除此之外,蘋果第六代Apple Watch的風聲屢屢傳出。手機廠商紛紛摩拳擦掌,給一直以來不溫不火的智能手錶市場再次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能手錶行業在2020年是否會出現新的格局?智能手錶是否能成為用戶的剛性需求? 要想搶佔IoT入口還需解決哪些難題和挑戰?


玩家眾多,"能打的"寥寥


打開天貓電商平臺,搜索"智能手錶",結果顯示34000多件商品,品牌蕪雜,多達二三百個。這些智能手錶的玩家,大致分為三股力量:一類是蘋果、華為、三星、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第二類是專注運動健身場景的廠商,以佳明、頌拓等為代表;第三類是定位於學生兒童群體的電話手錶,以步步高旗下的小天才為代表。

戰火新起,智能手錶市場或再迎春天?

第三方研究機構IDC的最新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3.365億臺,相比2018年大幅增長89%。從品牌市場佔有率來看,蘋果以31.7%居首位,出貨量首次在2019年突破1億臺大關。小米、華為兩家中國廠商分列第2位、第4位,市場份額分別是12.4%、 8.3%。國產廠商在單打能力上顯然距離蘋果較遠。


不過,單從產品參數對比來看,國產廠商交出的作品,與蘋果Apple Watch相比並不遜色。尤其是新加入戰局的OPPO Watch,雙曲面設計將屏幕尺寸擴大至1.91英寸,支持獨立通話上網,且加入了AI穿搭的時尚屬性,更祭出了2000元以下的售價,性價比優勢非常明顯。OPPO Watch的出現或許能讓徘徊在智能手錶高昂價格的消費者有了一點心動。


搶佔IoT入口,亟待技術革新


縱觀現有的IoT賽道,共有四大類,一是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擁有流量入口;二是以"京東、蘇寧易購"為主的零售企業,平臺、渠道為王;三是"海爾、美的"為代表的家電製造企業,它們擁有硬件產品端口的研發實力;四是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手機廠商。


主流手機廠商之所以發佈智能手機新品的同時,往往標配發布一款或多款智能手錶,原因不難理解,當下全球智能手機增長趨緩甚至下降之時,智能可穿戴設備正是一個IoT佈局的良好入口。


早在2015年,小米和華為就開始了對5G、IoT的佈局。小米雷軍更是在2018年就曾談到"未來五到十年,AI+IoT始終會是小米的核心戰略"。OPPO則是在2019年年底OPPO開發者大會上,預告OPPO首款智能手錶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與大家見面,並公佈其IoT將發力於個人、家庭、出行、辦公四大場景。由此可見,OPPO Watch就是OPPO邁入IoT的重要一步。

戰火新起,智能手錶市場或再迎春天?

然而,從OPPO Watch、Apple Watch、華為手錶等產品來看,無一例外地添加了健康、運動等相關的功能,與此同時,eSIM虛擬通信卡功能的落地實現,使得智能手錶,逐漸開始擺脫一直以來作為智能手機附屬品的尷尬身份,而朝著獨立用來打電話、上網、社交的方向邁進。這也意味著,手機廠商可以突破既有圈層,逐漸滲透到醫療、健康、運動健身,甚至時尚等應用場景中尤其是5G時代的來臨,智能可穿戴設備擁有非常大的市場想象空間,其未來的萬物互聯大生態系統,也是各大廠商爭相佈局的原動力。OPPO也是參與角逐的一份子,其從智能手錶入手,未來OPPO還會搭建關於智能家居和運動健康的生態平臺。

戰火新起,智能手錶市場或再迎春天?

相比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近幾年的消費規模雖然在增長,但速度卻較為緩慢,消費者的需求、消費潛力還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間,即便目前霸佔1/3江山的蘋果也面臨同樣的挑戰。柔性屏幕的研發與熟練應用,打破智能設備的屏幕形態限制;健康、運動等的數據監測如何更加精準,數據隱私的安全保護能否進一步提升?基於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的移動應用生態能否構建?……這些都是擺在智能可穿戴設備整個產業面前的共同難題。


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說:"變是唯一的不變",沒錯,世界一直在變,眼下的智能可穿戴市場格局也一直在變化,不斷變化的背後是玩家、實力與運氣,而究竟誰能吃到智能可穿戴市場最大的蛋糕,我們拭目以待揭曉之日。


戰火新起,智能手錶市場或再迎春天?

牛牛觀察聚焦資本和TMT領域的焦點事件,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號、一點號、網易號、雪球號以及財富號等傳播平臺,是WeMedia成員之一。
原創作品不易,轉載授權、商務合作,請聯繫 QQ:1886745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