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眸】改革開放以來旬邑教育的變化回顧

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進行撥亂反正。教育恢復了停止十多年的高考制度,全面進行真理問題大討論,教育逐步走上了正軌,學校出現了朗朗的讀書聲,教師才真正地進行傳道授業,教書育人。

一、變化巨大的十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召開了多次教育工作會議,還頒佈了許多部有關教育的法規法律,出臺了《教育體制改革方案》等,保證和指導了教育健康發展。


【歷史回眸】改革開放以來旬邑教育的變化回顧

1982年後,教育走上了正軌,各大中專學校都恢復了考試招生。文化科學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由於文革十多年來,師範院校沒有畢業學生,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很少,大多數教師都沒有經過師範院校的培訓,對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缺乏。為了適應當前發展的教育事業,縣上曾每年的暑假期舉辦幾十天的業務學習會,對沒有達標的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參加學習的教師每年達一千多人,除過短期培訓,很多老師還選送到大、中專師範院校、教師進修學校學習,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大大提高,學歷達標率和崗位合格率達到了98%以上,有的還達到了100%,為旬邑的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

八十年代前,為了能使學齡兒童上學,全縣辦起很多學校。大多數校舍都是土窯洞,學生沒有木製的桌凳,桌子都是教師泥的土臺子,凳子都是土墩子,其他的教學設施就更沒有和簡陋。1985年,我縣提出普及六年制義務教育,解決教育生存問題,要求消滅“土”字,即:教師搬出土窯洞,推倒土臺子、剷除土墩子、救出土娃娃。經過幾年的努力,大部分學校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保證了學齡兒童的入學和青壯年文盲的掃除。

根據各種教育法規的實施,學制也恢復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學制。小學由五年變成了六年,初中和高中的二年也變成了三年。中小學使用的教材也由雜亂的編號統一到了國家教育部編號的統編教材。與此同時,大多數教師通過各種渠道招轉為公辦教師。民辦教師的工資由每月幾元錢加工分制,提高到了每月幾百元,大大激發了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這十年,教師素質和學歷的提升,教師的生活待遇和工資待遇的改善,為旬邑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輝煌發展的十年

在八五“普教”的基礎上,1996年旬邑縣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為西部貧困縣樹立了一面教育旗幟。教育部長朱開軒、柳斌等多次來旬調研視察。省、市的領導都非常重視和關心教育。在縣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辦教育、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了“普九”任務。大部分校舍告別了土木結構的瓦房,變成了漂亮的樓房。各學校都建立了設施齊全的圖書室、儀器室、實驗室、少隊部等“三室一部”,校園全部實現了綠化、美化、道路硬化、夜晚亮化等,體育設施也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教學條件的改善,促使了教學質量的大步提升。全縣學齡兒童,少年的入學率達到了100%,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中考、高考率逐年穩步上升。這些輝煌的成績得到了省和重要的充分肯定和表彰獎勵。縣長出席了中央召開的教育工作會議。兄弟縣也曾多次來我縣參觀學習。

三、科學提升的十年

在“普九”後,我縣就多次提出鞏固“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質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為我縣騰飛發展的經濟服務的目標。明確指出,教育要走向科學發展的道路,就必須改革。學生以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發展,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以傳統的講授教學向快樂教學、目標教學、有效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能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首先,整合教育資源。學校的佈局,根據學生數量逐年減少,合理進行撤點並校。就以職田來說,七八十年代,學校30多所。學生5000多人,教師3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學校不到10所,教師100多人,學生不到3000人。其次,加強經費投入。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經費的大量投入。整合後的學校,規模較大,圖書、儀器、體育器材、電器化教學等設施齊全。再次,提升教師素質。小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大專以上程度,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大大提高。最後,加強教育救助。學校全部實現了“兩免一補”,農村的貧困學生全部得到救助。

通過全縣各級政府的努力,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得到鞏固和提高,三年學前義務教育逐步實施,高中和中等專業技術教育進一步普及,我縣多出人才、快出人才進一步實現,高考學生逐年穩步上升。錄取大學生由過去的幾十人、幾百人提高到去年的1700多人。縣上投資十幾億元建設的標準化的旬邑中學為咸陽市之首。蓬勃發展、科學發展的旬邑教育必將為旬邑的經濟騰飛做出巨大的貢獻。


作者系旬邑縣職田鎮退休教師任有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