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有研究者把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四類——權威型、放縱型、專制型和忽視型。

從孩子的生活滿意度、自尊水平和抑鬱狀況這三個指標來看,在權威型教養方式下,孩子的生活滿意度和自尊水平都比較高,抑鬱狀況較少。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另外一個研究把孩子分成四組:正常組、生活條件差組(處境不良,吃飯、營養都跟不上)、被父母忽視組、被父母打罵組。結果發現,後三個組的孩子大腦中杏仁核和海馬的體積明顯變小,說明孩子早期的生活經歷會對大腦產生永久的影響,這種對腦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很多家長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作為育兒的起點,卻不明白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不明白父母的言行、教養方式、調節情緒的能力、婚姻質量等,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

這5種常見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導致孩子出現精神心理問題,你中招了嗎?

1:棍棒教育

家長都曾多次打罵孩子,可能因為孩子在生活中“不聽話”,可能因為孩子的成績達不到家長的要求,甚至僅僅因為父母關係不良或者工作壓力大,家長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這往往給孩子造成很多心理創傷。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2:過度、盲目的表揚可致病理性情緒體驗

家長太過於寵愛、保護孩子,給孩子呈現的主要是社會中美好的一面。這樣的孩子雖然在原生家庭中沒有遭遇過大的創傷,但思想比較單純,抗壓能力較弱,如果求學和工作中遇到慢性應激性事件,也可能出現精神心理問題。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3: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感受

父母等成年人的偶爾不經意一句話,比如“你真笨”,為何會對一些孩子造成創傷,根源在原因礙於孩子已經在疊加性創傷基礎上出現了偏執型人格改變,變得敏感多疑,容易把他人的好意當壞意。所以聽到這樣的話時,孩子會陷入負性單向思維,災難化,惡性循環,俗稱“鑽牛角尖”狀態,結果又演變成了心理創傷,惡性循環。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4:父女之間親子關係不良

很多女性與其父親並不是這樣。總結,如果父親和女兒的親子關係不良,很可能導致女兒在處理與異性感情的時候呈現兩種極端:要麼過度渴求異性的關注,要麼過度排斥異性。父女親子關係不良,也可能源於是父母關係不好,常見於母親在孩子前經常抱怨、指責父親,這種情緒和觀念也會影響女兒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教育孩子這件事,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培訓,規範孩子行為,教會孩子講道理,是父母的責任。那想要教育出一個好孩子,父母到底要怎麼做呢?

父母該如何去做呢?

1: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

很簡單,立規矩。之前思瑪德教育在進行街拍時,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家有沒有給孩子定規矩?”,很多家長的回答是有的。

“規定一天只能玩一小時的手機或者遊戲”

“規定孩子要做家務或者幫爸媽才能獲得相應的遊戲時間”

“規定他必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的關鍵期。一方面,他們的大腦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因此學習能力很強;另一方面,

因為大腦還在發育中,他們的自覺性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沒有外界的約束,他們可能會因自控力和專注力較弱,而出現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2: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

權威型父母:高回應加高要求。父母對孩子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孩子關愛有加。

權威型父母要做到孩子有問題或者好奇心,必須第一時間解答或者明確告訴孩子某一些答案,不一定是標準答案,但是一定要及時回應,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

高要求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立規矩了,大事小事都要有規矩、有底線、當孩子觸碰了底線破壞了規矩一定要給予一定懲罰!這種定規矩的管教方式是很有效的,是父母的責任。你在家給孩子定規矩了嗎?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3:權威是堅定不是強硬

家長要注意的是,堅定不是強硬強硬,是我們命令孩子們如何做。堅定,是堅持做我們應該做的,把事情執行到底

比如孩子無理取鬧,該睡覺的時候一定要看電視,我們不能跟著有情緒,不要責備孩子,也不需要任何說辭,直接把電視關了,接下來該幹嘛幹嘛。當然,如果孩子還小,就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安撫他們,引導他們恰當表達情緒。但是態度還是要堅定,這樣的堅定讓孩子知道家長說話算話,定下的規矩不可逾越。

期間當然不能責罵或者打罵孩子,不能強硬的將孩子脫離客廳,那會引起他們更大的反感和叛逆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4:權威父母也有對錯

很多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自己是為孩子好,所以即使是做錯了也不承認。人都是有限的,家長也只是普通人,避免不了犯錯的。當孩子提出了不同意見時,不要一味地否定,要學會溝通、用心溝通,同時反思自己,如果是錯了,認就是了,沒什麼面子不面子的

也許有時候家長的認錯,會讓孩子內心更加明確對與錯的分別以及錯了就是錯了一定要承認、不能逃避,也逃避不了!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總之在選擇教育方式時,家長不能只憑感覺,或者盲目聽信外界的一些觀點,而是要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所處的社會環境來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而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都要遵從兒童的成長規律才行,教育要順勢而為,不能揠苗助長。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3歲半到6歲時

,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關鍵時期。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幫助孩子形成基礎的規則意識。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當行為,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過規則感的建立,孩子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對孩子的規則意識的灌輸,是先從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坐地鐵乖乖安檢,等餐需排隊這些小事開始的。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心理學研究:“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所以做家長的點擊下方圖片,從現在開始改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