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頭條上一些人面對別國糧食封鎖,擔心糧食不夠吃,發表悲觀言論,對此你怎麼看?

隨性v隨心


隨著疫情的發展,一些國家確實開始提高了出口糧食的門檻,有的漲價,有的乾脆禁止出口。


但不是說這些問題一定會傳導到我國。

還是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比較熟悉的幾個國家可以談談——

1)越南在3月底宣佈大米禁止出口,這和該國國內出現更多新冠病毒確診者有關。木叔注意到越南媒體表示,在當地的一些地區出現了搶購和囤積的情況。

因此越南禁止大米出口肯定是和他們國內的疫情形勢聯繫在一起的,並不是針對外界或者某個特定國家。

2)塞爾維亞這個歐洲國家本來經濟並不太好,如今又遭遇了新冠病毒疫情,他們國家的總理在記者會上甚至流著淚求我國的幫忙,可見該國又多麼無助。

在此背景下他們禁止出口食用油等物資,顯然也是為了應對新冠疫情的挑戰,防止國內局勢不穩。

3)哈薩克斯坦的新冠疫情並不太多,但是該國的反應卻很強烈。不僅禁止了小麥出口,還禁止土豆、葫蘆卜等蔬菜的出口。

這些蔬菜明顯都是易於囤積的,可見該國是在未雨綢繆,防止疫情擴散時間長導致他們國內糧食危機。

那麼這些友好國家的出口禁令會不會嚴重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

木叔認為提高警惕是對的,但根本不用太多悲觀。

原因很簡單,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

之所以要進口一些大米等農產品,並不是說我國糧食不夠吃了,而是作為花樣和調劑。

舉個簡單的例子——

就相當於你一個月賺2000塊錢的時候,基本只能買1000元的小米 手機;但是你賺20000塊錢的時候,還會用1000塊錢的小米嗎?肯定要換蘋果了。

我國進口大米等糧食其實也如此,這是隨著老百姓生活不斷提高,對生活的需求不斷變換花樣而做出的合理舉措。

根本不是因為我國糧食不夠吃才進口的。

這一點要十分明確,是理解這個問題的基礎。

一般進口的大米,無論是越南、柬埔寨、泰國或者日本的越光米,都要比國內的大米貴一些,口感也不一樣,這是為了滿足更高需求的人群的。這個量不多。

而且我國本身也是大米出口國。2019年出口大米比進口大米還多50萬噸左右呢!但基本還算是一個平衡。

因此對越南大米出口禁令,根本不用在意。

需要關注的是全球疫情到底什麼時候結束。

如果6月份各國基本到了一個峰值,那麼問題不是很大。

要是全球病例一直迅猛增長,麻煩就大一些,因為很多國家可能都會開始閉關自守,全球化就面臨風險。

所以,暫時關注,同時對全球糧食市場保持警惕姿態,隨時做出反應就可以了。


木春山談天下


又有奸商準備炒大米了!所以,大家要警惕這種言論,避免被奸商們收了“智商稅”。在保證基本糧食安全方面,我國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觀察室可以肯定給出答覆,根本就不需要擔心糧食安全問題!那些炒作糧食安全問題的人,必然是別有用心!

第一,確實有部分國家對糧食出口進行了限制,但對我國影響不大。目前,越南對出口大米進行管制,引起了國內很多人的關注。越南是全世界的第三大米出口國家,每年出口大米700萬噸,佔到世界大米出口總量的15%。除了越南以外,還有其他部分糧食出國進行了管制。這些國家管制糧食出口對我國有影響嗎?影響非常有限!

以越南為例,早就不是我國大米進口的主要國家。在2019年,我國從越南進口大米僅為48萬噸。在2020年前兩個月,我國更是僅僅從越南進口了3萬噸大米。其實,我國在2019年一整年,進口大米的數量不過是255萬噸,僅僅為全國大米消費量的1%不到。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進口大米不是必需品,而是改善型用途。如我國進口泰國的香米,主要是因為其口感不錯,滿足了一批高端需求人群;而我國進口越南大米,更多用於做米粉,而不是直接食用。

第二,我國糧食產量穩定,糧食儲備充足,老百姓“米袋子”不會受任何影響。從2015年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都保持在6.5億噸以上。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達到了66384噸,增長了將近1%!正所謂,國家有糧,百姓不慌!在糧食儲備方面,我國也已經做得非常完善。從2014年開始,我國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糧食儲備機制!

根據我國的糧食儲備機制,在糧食產區,要建立至少3個月的糧食儲備;在糧食消費地區,至少要建立6個月的糧食儲備;在糧食生產與消費平衡的地區,要至少建立4個半月以上的糧食儲備!此外,在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甚至還建立了10天-15天的成品糧油儲備。在我國糧食產量與糧食儲備都非常完善的背景下,大家還需要擔心“糧袋子”嗎?

看了觀察室為大家的介紹,你還為自己的“糧袋子”擔心嗎?還會上奸商的當嗎?


美國觀察室


對於這樣的悲觀言論,確實讓人想起了前些年的“搶鹽”的事情,事實證明,那次搶鹽也只不過是交了一次“智商稅”罷了,所以,大家還是應當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民眾的恐慌心理,盲目的去囤積各種食品 用品;


言歸正傳!近期,確實有幾個主要糧食出口國,考慮到疫情因素,宣佈暫停糧食出口,這些國家當中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國,哈薩克斯坦等等國家,其中,越南作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國,也擔心疫情會給其國內的糧食安全造成影響,而宣佈暫停大米出口,這在一定程度上 確實有可能影響到國際糧價;

但是,這些國家之所以會發布出口禁令,主要還是出於自保,他們的根本目的是優先保證其國內的糧食安全,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畢竟,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的道理誰都懂;



不過,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這些國家的糧食出口禁令,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我們的糧食產量正處於歷史最好水平,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多年突破6億噸以上,這也使得我國連續多年 成為世界最大糧食生產國,因此,我們的糧食產量,完全可以解決14億人的口糧問題;


有人會說,既然口糧沒有短缺問題,那麼,我國為什麼會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呢?實際上,我國從國外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工業用糧為主,比如,我國此前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大豆等農產品,主要是用於提煉植物油,澱粉,生物燃料,以及飼料等等;因此,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我們口糧問題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對於國家的糧食儲備 大家還是要有信心。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先說結論:別太著急,如果疫情一直持續下去,那些禁止出口的國家將會向我們求助,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工作是做好向西非、越南等地區出口糧食的準備工作![以下內容修改於20200401.15:40]

最近一段時間,南亞地區進入雨季,因為減少了紫外線照射(紫外線有利於防疫),印度、緬甸、勞務、越南等地區的疫情將會進入一個爆發期,加上該地區人口聚集密度大、衛生條件差、醫療能力薄弱,雨季之下新冠病毒感染密度必然爆發,到時候不單單是我們需要售賣糧食,更需喲啊在邊境防控難民。

而西非地區環境舒適、雨水充沛,也利於病毒生存,疫情防控也面臨壓力,只是檢測能力上不來,無法獲得數據,但該地區的糧食農業生產必然受到影響。

昨天戰友(座標蘭州)說要趕緊多囤點兒大米和白麵,英武說:算了!

對於現在所為的“地主家餘糧也不多”的市場各種傳言,就是非典時期的板藍根和食鹽,更是此次新冠肺炎那晚上的“雙黃連”,沒有太大意義,都是一種市場運營手段,瞄準的依然是“智商稅”罷了!

1.“糧食危機”成了熱門話題,這個幾乎每次出現疫情或者緊急情況之下,都是必然的一個製造恐慌的手段!我們去年進口大米250萬噸,與此同時我們出口大米270萬噸!所以,“地主家沒有餘糧”的恐慌心理完全沒有必要。

2.可能有人說:我們既然自己有糧食,為何還有進口?有網友說我們進口的糧食都是作為飼料來使用的。其實這個就說的不準確了,其實我們很多進口的糧食主要集中在高精糧食,比如疫情期間我愛人學會的烘培各種蛋糕,估計下一步進口成本價上來了,就在家裡不能搞烘培了。

3.其實仔細琢磨就會發現:不論是哈薩克斯坦還是越南宣佈禁止出口糧食,主要原因不是擔心出口別的國家糧食有問題,主要是擔心自己的糧食不夠吃!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這些國家沒有像我們一樣,儲備糧食不足啊!這些國家基本上是有多少糧食就出口多少糧食,典型的外向型農業生產大國,只是在全球疫情經濟層面下,這些國家都著急了:一旦民眾吃不飽,國家必然會混亂。

4.有一句說的挺有意思:你想要摧毀一個人,就讓他好吃好喝不用幹活,養著!時間長了,這個人就沒有鬥志,最終成了廢人!其實這個理念就是我們大家常說的:溫水煮青蛙。

這裡就要談談我們幾千年來形成的——朝貢制度!英武在河南當兵的時候,當地售賣小米,還要在包裝上寫上是曾經的”貢米“,也就是皇帝吃的小米,足見質量上乘。而我們大家看看我們進口糧食的國家,在我們周邊國家很多,然後還有菲律賓的水果、泰國的水果,還有南美洲的水果等等。

5.在和平時期,我們以較為高價的”收購價“購買周邊國家的糧食和特產,我們確實吃虧,但是——在政治利益上我們是”賺"得!沒看到這段時間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得水果滯銷,很多水果農有點兒受不了了?因為我們剛剛過去疫情期間,他們得水果沒地方賣啊!就連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得奢侈品都沒有銷路,都紛紛關閉實體店了。

我們說回糧食:我們平時都進口周邊國家得糧食,如果我們現在突然不進口糧食了,這些國家得糧食沒地方出口,國家必然會混亂得!而隨著疫情得發展,這些國家不能復工復產,導致農業欠收,而有沒有儲備糧食,最終得結果必然是依賴於我們出口了!

和平時期,我們不購買他們得糧食,他們國內就要產生混亂,疫情期間就剛好相反:他們沒有儲備糧食,時間長了,還得購買我們得糧食!

6.所以,我們看到目前新聞聯播基本上是:全球疫情、國內復工復產、春耕、脫貧、國際讚揚,其中得復工復產是為了更好得為全球疫情受影響國家提供優質得急需物品和原料藥;春耕就是下一個“口罩呼吸機”,而脫貧是展示國家意志力,國際政要讚揚就是傳遞中國好聲音了!

看看題圖裡面,非洲下一步進入雨季,新館病毒肺炎疫情必然會爆發,所以我們需要將現在春耕得糧食賣過去了!

所以,別再相信什麼“糧食恐慌”了,地主家糧食不缺!


英武


國家近幾年的1號都是講“三農”,要求各級抓“三農”工作,對於農業生產、農資、資金的使用落實到位,保障農民生活物資供應,認真解決農業種植、糧食收購、加工等方面所需。農業生產連年豐收增產,全國人民的糧食已不是過去的短缺,已經基本達到自給。我們進口的糧食基本上以飼料糧為主,中國是一個大市場,世界多國都樂見中國的糧食需求,飼料糧從來沒有短缺過,擔心的國人是不太瞭解國家的糧食策略。


於天銀攝影師


近期,世界的主要糧食出口國,都宣佈暫停糧食出口,如越南、泰國、柬埔寨及歐洲的糧食出口國,包括俄羅斯等國。這是發出信號,世界要缺糧了。

瘟疫肆虐世界,蝗蟲對非洲及南亞等地農作物的蠶食,必然糧食生產造成影響,因此糧食減產不可避免。

聯合國已向世界發出糧食預警,因為新冠肺炎在世界的大爆發,為了抵抗瘟疫,多國採取了封國封城措施,造成經濟停擺,糧食供應鏈斷鏈,因此會導致國際缺糧現象。瘟疫因為會造成糧食生產者的減少,而影響糧食的正常生產。因此世界缺糧成為必然。

聯合國預計世界糧食短缺,出現在2020年4月5月份。

中國是世界糧食進口大國,是否因為糧食出口國,統一停止出口糧食而缺糧?

從改革開放開始,中國經濟就由落後的農耕時代,向工業化轉形,向城市化轉形。大量的良田耕地,用於工業發展,用於房地產開發。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的留守者多是老弱病殘,因此造成很多農田丟荒。

儘管經濟工業化,在穩步發展。然而農業走向現代化,並未實質成形。

農用耕地的減少,及出現的丟荒現象,是否對糧食生產造成影響,甚至造成國家缺糧,作為普通百姓因為國情原因,是無法確實知曉的。

因此糧食出口國的停止出口,不能不讓人對糧食安全問題,忐忑不安。糧食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根本,沒有糧食,生命就無法繼續存在。

聯合國的糧食預警,糧食出口國的停止出口,普通的百姓都想真實知道,中國到底缺不缺糧?因為這涉及到自身的生命安全。

筆者認為,今年國內不會缺糧,最起碼上半年不會缺糧。因為疫情是在跨年後才大爆發的,糧食採購的決策者,必然在去年下半年,已為今年上半年的糧食作好預購蓄備。如果國產糧食不能滿足國內需求,補足糧食缺口,更是決策者要做好的功課。

疫情不是天旱雨澇的自然災害,不影響正常的春耕生產。若是不發生天大旱大澇的災害,夏糧的生產正常,下半年的糧食自然有保證。

假設國內確實是有糧食缺口,需要國際補充。糧食出口國雖然暫停糧食出口,但是其經濟發展需要,不會停止糧食的正常循環生產。因此就不會持續的停止糧食出口。其實眼下糧食出口國停止糧食出口,是預計到世界會出現糧荒,因此才暫停出口,意在哄抬糧價,謀取更大利益罷了。

顯然,今年國內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現象。如果糧食確實不能自給自足,需要進口補充,那下半年糧價可能就受到影響。

從另一角度看,想確定國產糧食,是否能自給自足,看看下半年的糧價是否平穩,應該可得較好的判斷。


陸零零八


糧食乃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口糧,而十四億人口的中國更是重中之重,國家更不可能輕視!![贊][贊][贊][贊][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中國本是農業大國,雖從改革開放後,加重了工業發展,但農業國家仍舊重視,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仍舊執行,那麼糧食就會有保障,雖有一些地方用業建設,但仍在綜合改造中有所增加,而在農村基本都有剩餘的,我們當地,我們嫌有些超市米加臘了好看,我們不要,都在鄉下購買。由此看出大多數地方應無事,只有大城市中,國家有儲備糧食,中國疫情穩定,各地有序,又不瘋狂搶購,坐觀天下,不必忋人憂天,過份害怕!!!!!!

即使外國不出口,我國有這麼多農村資源,加大點力量也就半年功夫又出產了。何況當今時代,不在單一吃飯,平時水果數量增加,肉類等營養品增多,消耗糧食緩慢,更不必擔心。除非是連續幾年大災。但是可能麼,基本不會。糧食不必擔心,只是應擔心種糧人太少了,只要8o以前的人老後,8O以後的人種糧都不會,這在當今年青人外出打工去了,農村只有留守老人這才是要解決的問題!!!![祈禱][祈禱][祈禱][贊][贊][耶][可愛][可愛][可愛][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天玉心宗1492541848


最近有媒體報道,限制農產品出口的國家有越南、哈薩克斯坦、泰國、塞爾維亞等。其中,越南令大米出口商們至少到3月28日之前,都暫停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哈薩克斯坦將對11種農產品實行限制出口;泰國3月26日起對雞蛋進行為期7天出口禁令;塞爾維亞也已宣佈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當前,我國的糧食產量處於歷史最好水平,已經連續多年在六億噸以上,同時也是世界糧食產量最大的國家。進口糧食主要是工業用糧 糧食是許多工業產品的原材料,如釀酒、製造澱粉、製造生物燃料、製造藥品、提煉調味品、提煉植物油或保健品等。還有就是動物用的飼料消耗量巨大所以需要大量進口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要!

所以說當前國內糧食儲備充足,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的問題[祈禱][祈禱][祈禱]





大龍1


大可放心,夠吃。但是國家一定要重視糧食生產,解決農民不願意種地的問題。我們普通老百姓要節約糧食,繼續提倡光盤行動。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鋤,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任何時候都要珍惜糧食。老人常說:再好的人,餓上三天也得生歹心。可想而知糧食的重要性。要從上到下為,中國人的飯碗裡要盛中國的糧食努力加油!


gjg如意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2018年產量是6.25億噸,同期美國是5億噸)還有完善的糧食戰略儲備庫(中央直屬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個別國家的糧食封鎖就擔心中國糧食不夠吃,這真是杞人憂天。

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人均糧食產量近900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穀物自給率98%,糧食安全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廣州一箇中央儲備糧庫就足夠100萬人吃半年,但是管中窺豹可見全國儲備糧絕對滿足中國人的需求。

有人認為中國每年進口接近1億噸糧食,去年雖然有所下降也有9972萬噸,為什麼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我們如此大量的進口糧食呢?主要兩個方面,一個是國人生活富裕了對食物要求提高了,如泰國香米改善國人的口味需求。第二個就是中國進口的大頭是玉米和大豆,主要是做飼料和工業發酵用的,我們這裡養殖戶養雞用的大部分都是美國大豆。

中國是人口超級大國誰都無法保證中國的口糧安全,飯碗只有靠自己才踏實。最深切的體會就是中國養豬行業受非洲豬瘟影響,中國買什麼 什麼漲價,主動權只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