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武都區蒲池鄉:“黨建+”奏響興村富民曲

記者 郭美樂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日前,走進武都區蒲池鄉,放眼望去,勤勞的農人忙於田間地頭,一派春耕景象。

在蒲池鄉亂鞍子、楊溝等村,村民們正忙著栽種中藥材。“現在政策是越來越好了,村裡產業發展起來了,我年齡大了,出不了遠門,在家門口就可以幹活掙錢。”在藥材地裡勞動的村民苟羊義高興地對記者說,“去年,我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出去,跟著村裡發展產業,不僅有流轉費,還有務工費。”

64歲的苟羊義,從2018年以來,就在隴南市武都區明濤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蒲池鄉扶貧車間)務工,一天收入是60元,農忙季節,一個月至少可以務工20多天。苟羊義去年的務工費加上土地流轉費和產業分紅,三項收入達到了2萬多元。

“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蒲池鄉立足實際,按照村有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抓實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全鄉花椒、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得到全面發展,黨支部引領致富帶頭人成立帶貧合作社49家,因地制宜,種植中藥材7100畝,發展土蜂養殖52戶、土雞養殖3處、羊養殖2處、豬養殖2處、山野菜加工廠1處、櫻桃種植500餘畝、冷水魚魚塘30餘畝,鞏固提升花椒1.8萬餘畝,有效地改善了全鄉產業結構,為穩定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在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的基礎上,還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依託合作社設立扶貧車間,帶動貧困人口110人就業,為貧困戶穩定脫貧提供保障。”蒲池鄉黨委書記謝文元介紹說。

蒲池鄉始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在拆危治亂專項行動中,集全鄉之力,合力攻堅,克服困難,按照先難後易原則,拔“釘子”、治“頑疾”,2019年至今,共拆除危舊房1098戶4004間56002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492處8760米,復墾土地30.63畝。實行區域衛生日清日掃、固定垃圾點周清周埋、重大節日集中整治的環境衛生治理制度,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33次,打造小花園、小菜園246處,清理垃圾2320噸,為群眾提供了潔淨、舒心的居住和出行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堅持以市場為引導,突出優勢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因地制宜發展好特色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吸引更多農戶參與產業發展,以點帶面促進全鄉產業發展壯大。同時,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措施,持續推進拆危治亂、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謝文元說。

近年來,蒲池鄉充分發揮黨建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以“黨建+”為引領,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走上了村莊美、百姓富、民風淳樸的鄉村振興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