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上善若水”的境界,對提高美文創作水平有哪些啟示?

皇城根下聽蟲鳴


“上善若水”,對美文創作的啟示有二:

其一,著眼於一個“善”字。曹丕《典論 論文》雲:文章乃千秋之偉業,不朽之盛事。著力強調文章在千秋萬代,始終對人的不朽的教化作用。所謂教化,就是以忠誠、孝悌、仁義、友善等善的因子積極引導人們始終崇真、向善、求美,逐步摒棄人性中背叛、忤逆、奸詐、虛偽等惡的品行,從而達到上善若水、神明自得的境界。《尚書 堯典》雲:詩言志,歌永言。唐代散文家韓愈在古文運動中,又將“詩言志”的思想,發展成為“文以載道”。什麼是“文以載道”?就是要以文承載儒家之道,以文弘揚和傳播文明和善意,以達到教化人心的目的。由此觀之,任何文章都應該以崇真為本,以向善為要,以求美為基,度人度己,發揮傳承人類文明、教育社會大眾的作用。以此觀之,“善文”,才是真正的美文;美文也必定是“善文”。

其二,著眼於一個“水”字。水,純淨自然,滋養萬物。在道家看來,“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也就是說,水有至高的品性,幾乎達到了最高境界。它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至柔至和,有容天下萬物的襟懷和氣度,乃是天下最美的事物。在美文創作中,也應力求文章的格局、格調與品位,就像水那樣順其自然、平和如鏡、澄澈透明。魯迅先生就曾把自己的文章比喻為小溪,亦可見魯迅對文章品位與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但願每一個文學創作者,始終都能秉持善念,刻苦鑽研,創作出如水一般至情至性至柔至美的錦繡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