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36項(人)科技成果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3月29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59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省科學技術獎專場)。記者獲悉,在3月25日頒發的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中,廣州地區獲獎136項(人),佔總獎項數179項(人)的76%,獲獎數量高居廣東第一,幷包攬2名突出貢獻獎和4項科技合作獎。

據瞭解,廣州地區獲得一等獎43項,佔比86%;獲得自然科學獎20項,佔比為83.3%;技術發明獎10項,佔比71.4%;科技進步獎100項,佔比74.1%,共有116項成果由廣州市企事業單位牽頭完成。

“從科研鏈條到產業鏈條的協同創新,是廣州此次領跑省科技獎的一個重要因素。”廣州市科技局一級調研員梁加寧表示,廣州注重發揮科研資源集聚效應,讓“強者越強”。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佔全省的24%,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9283家,連續兩年居全國城市之首。

據介紹,近年來,廣州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此次省科技獎上的成績,就是對廣州多個科技企業勇闖重點領域“無人區”的褒獎。

在廣州獲得的獎項中,有100項與廣州重點發展產業高度關聯,佔比76.9%。其中,由海格通信自主研發的《面向複雜電磁環境的北斗導航創新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得益於北斗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通過自主研發解決在複雜的城市環境、電磁環境下定位不準的問題,在複雜環境下能夠將定位成功率從原本的70%提升至95%以上。

“目前,該項目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北斗示範工程和國民經濟重要部門。”《面向複雜電磁環境的北斗導航創新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第一完成人、海格通信主任專家田震華在會上表示,國家、廣東省、廣州市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北斗導航產業發展。作為北斗領域應用的先行者,海格通信在北斗導航領域已形成了“芯片、模塊、天線、終端、系統、運營”的全產業鏈佈局競爭優勢。

作為華南地區科學研究中心,廣州擁有全省80%的高校、97%的國家級重點學科、69%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58%的獨立研究機構,集聚了一大批海內外頂尖創新人才。目前在穗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8人、“兩院”院士97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9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