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湖北農民工的二次返鄉“漂流”:基層幹部呼籲減輕疫情次生災害

3月28日上午,45歲的湖北隨州建築工人老章從江西景德鎮回到了老家,因為工程項目方不要工人了。

3月25日零時起,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鄂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湖北務工人員返工迎來小高峰。很多務工人員認為,現在返工應該可以不用隔離了。

近半個月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了多名湖北外出務工人員發現,雖然湖北多地病例清零,針對湖北籍務工人員的就業問題依然存在。3月份以來,不管是湖北地方政府還是經濟學者都在呼籲,為湖北務工人員返工提供便利條件,減少歧視,減輕疫情引發的次生災害。

3月3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擴大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規模實施方案》。這份文件和此前湖北多地關於返鄉務工人員就業的政策都提到了“促進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建築工的返工囧途

建築工人老章返工被拒,也在他的預料之中。老章每年跟著包工頭老鄉在全國各地的建築工地幹活,今年他原計劃正月十八返工,受疫情影響延後。

3月2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汽車站見到他時,天正下著大雨,他提著裝了三隻口罩和幾件衣服的手提包從村裡出來趕大巴,和其他23名老鄉準備一起乘汽車去江西景德鎮。

他主動和記者聊起健康碼的事情,詢問湖北健康碼是否在外地能被認可。他嘀咕著說:“不知道現在去江西是否要隔離,要是被拖去隔離十四天就划不來了,也不知道老闆要不要湖北人”。

26日傍晚,24人抵達景德鎮。按照老章的描述,到目的地後,項目方沒讓他們進門。隨後包工頭帶著他們一起去了當地的賓館休息,27日晚上,包工頭又帶著他們從江西回湖北。

老章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交通費和食宿費,24人一共花了兩萬多塊錢,都是他的包工頭承擔的。他認為“被勸返”也不能完全怪當地項目方,因為項目方此前就跟包工頭提到過招工要求,但是包工頭還是帶著他們去了,最後也是由包工頭承擔的損失。

28日老章回到老家村子,江西省防控指揮部於當天發佈19號令,所有入贛人員只要出示個人健康碼(含“贛通碼”或外省健康碼)的綠碼,且測量體溫正常的,一律准予通行。

“是我們去之前沒溝通好。”老章說,包工頭已把他去年的工資也結清了,今年上半年他不打算再出去務工了。老章有親戚去了東南某省,該省公開說認可湖北健康碼,但是工人去了依舊要隔離十四天,親戚建議他先在家待著。

隨州市2月份即出臺文件提到,對於留在隨州就業的回鄉人員按技能等級給予務工補貼。其中,高級工以上(含高級工)回鄉人員實現首次就業,簽訂勞動合同且穩定就業達6個月以上,並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一次性給予每人每月500元就業補貼;高級工以下(不含高級工)一次性給予每人每月200元就業補貼。就業補貼最長不超過6個月。回鄉人員連續在隨州工作三年以上的,還可享受首套購房契稅10%補貼。

不過對老章來說,他沒有創業的打算,如果省內有工地也會去,他的兒子在廣東惠州的電子廠,他自己平時就在各地工地幹活,農忙時回家務農。他看得很開,“不要我打工就回家種地”。

疫情後的次生災害

老章的二次返鄉不是孤例,受疫情影響的湖北務工人員返工難以各種形式在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一方面是受經濟形勢影響,部分企業不景氣,另一方面是因為外界對疫情的恐慌心理。

一位3月19日抵達東莞後被隔離14天(3月20日前抵達東莞的湖北隨州籍務工人員按規定需要隔離14天)的年輕人小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建議家人、親戚上半年最好不要出省打工。

小立的哥哥年前在湖北陽新的一家鞋廠上班,哥哥去年底辭職,計劃和他一起去廣東打工,小立在隨州解封后先去廣東,哥哥稍後過去。從小立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雖然廣東省多地認可湖北健康碼,但是當地很多私人房東要求租客拿到14天隔離證明後才能租住,這對剛去廣東打工的人來說並不方便。

已從湖北順利返工到深圳的90後小余(化名),卻在3月25日抵達當天接到單位HR“讓她提交離職申請”的通知。小余在深圳一家電商平臺工作,公司業務外銷為主,受海外疫情影響,公司業績不好。

“HR說我的業績不怎麼理想,又兩個月(封在湖北)沒上班。”小余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以工作賬號在公司為由,暫時延緩了提交離職申請,先想辦法和公司HR做進一步溝通。

小余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她還在深圳住的地方隔離,雖然深圳認可湖北健康碼,她覺得還是拿到14天隔離證明後再去面試找工作或許更順利一些。小余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工作滿四年,相對一些年紀較大、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普通工人來說,她還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所以她也沒回老家湖北上班的想法,希望留深圳再看看機會。

湖北黃岡的一位村委書記較早關注到“二次返鄉”現象。3月30日,該書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反饋,他擔心疫情引發的次生災害,就是湖北務工人員返崗難的問題,對於工作可替代性強的普通工種,如果返工難或者出現“二次返鄉”現象,地方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時間久了或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

3月份,湖北多地發文呼籲返鄉人員留在家鄉創業和就業。湖北省一直是勞務輸出大省,受疫情影響,地方政府希望藉此留住返鄉務工人員參與家鄉建設。

《擴大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規模實施方案》指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開展以工代賑吸納農民工就業。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建設原料基地,下沉加工產能,興辦商貿物流,增加農民工就業崗位;另外,對符合條件的返鄉留鄉人員創業擔保貸款予以貼息。

接受記者採訪的湖北當地基層幹部普遍認為,如果今年湖北能留住一批年富力強的勞動力,將極大地有利於湖北產業的復甦,但關鍵是能否提供更多的崗位。

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情況來看,像老章這樣的中年建築工人,也願意留在家鄉,只要家鄉有工地幹活,如果老家基建項目多,他也不愁沒活兒幹。但對於受過大學教育的90後年輕人來說,更希望能在一二線城市工作。

“對於吸納就業來說,中小企業個體戶是吸收就業的‘海綿’。”武漢大學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3月30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疫情期間她和團隊在湖北做過573家企業受疫情影響的調研,在訪談中問到企業裁員問題時,有企業老闆直言,他們在疫情期間發現,其實現在30%員工到崗就夠了,公司也能運行。不管是湖北外出務工人員還是原先就在湖北務工的人,2020年如何做到穩就業和“有工可復”都值得持續關注。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