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幫兒女帶娃卻被“嫌棄”,老年父母的委屈,年輕人都該反思

身處異地,工作成家的小范在前些年喜得貴子,小范的媽媽因為還沒退休,也幫不了兒子什麼忙,一直挺內疚的。如今退了休,就趕緊撇下老伴到異地幫忙帶孫子。

可是在兒子家幫忙的這幾個月裡,讓她深深地感到委屈,雖然兒子委婉傳達了媳婦的意思。但範媽媽知道那是埋怨她規矩多,壓縮了夫妻的私密空間,束博了孫子的自由天性,小孫子也嫌棄奶奶管的嚴。

社會上有很多類似範媽媽這樣的情況發生,好心幫忙卻適得其反。

好心幫兒女帶娃卻被“嫌棄”,老年父母的委屈,年輕人都該反思

其實作為年輕夫妻,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父母放棄原本悠閒的晚年生活,不辭辛苦來幫忙分擔自己的責任,最終付出了精力和財力,收穫的卻是影響家庭和諧的“帽子”,這到底是誰的責任?

自從人類有了家庭這個概念和組織形式之後,人們一直在追求家庭的和睦,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展了“五好家庭”活動。其中把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作為評選五好家庭的標準。並在全國倡導這種風氣,2007年北京婦聯將“五好家庭”更名為“首都和諧家庭”。

在中國,和諧的本意是把有差異的事物求同存異。

好心幫兒女帶娃卻被“嫌棄”,老年父母的委屈,年輕人都該反思

那麼與老人共處一室的家庭,為了和諧又該如何做?

一、學會換位思考

一家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免不了總有些分歧,年輕夫妻要考慮到,父母與自己的成長時代是不同的,對事物的理解,生活的習慣都會有差異。

那麼當你們要求父母來理解你們的時候、要求父母尊重你們權利的時候、要求父母包容你們無理取鬧的時候,是否換位思考過父母的訴求和權利呢?

因此,請給予父母尊重和體諒,請把自己經常掛在嘴上的,正能量和情商拿出來,家庭的和諧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為之付出謙讓和努力。

好心幫兒女帶娃卻被“嫌棄”,老年父母的委屈,年輕人都該反思

二、有話好好說

年輕夫妻對於自己的父母,總有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父母不會計較自己過分的言語。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父母的不計較只是因為他們默默的在角落傷心,而沒有表現在臉上罷了。

父母對物質上的需求基本不多,作為小輩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運用語言藝術去和父母交流,並且要多關心關心父母的精神需求。有什麼意見分歧也要好好說話,把耐心留給父母。

好心幫兒女帶娃卻被“嫌棄”,老年父母的委屈,年輕人都該反思

三、教會自己的孩子尊重長輩

不管是溺愛還是嚴厲,祖父母出發點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孫輩好,當然由此產生的矛盾也不少。年輕夫妻此刻需要做的不是給孩子灌輸:“不要聽爺爺奶奶的或是不要聽外公外婆的”。

這隻會加劇孫輩對長輩的輕視和不尊重,同時造成家庭糾紛,年輕夫妻中的一方,應該做的是起到協調潤滑的作用。首先,溝通自己的父母在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另一方也要給孩子樹立尊老的榜樣,而不是把責怪和埋怨轉嫁到幫帶孩子的長輩身上。

好心幫兒女帶娃卻被“嫌棄”,老年父母的委屈,年輕人都該反思

四、家庭和諧的相處之道

家庭和諧靠全家,包容,體諒,付出哪樣都少不了!這不只是一個口號,需要全家人用行動落實下去才行。因此,老年父母要注意少嘮叨,放寬心,愛整潔,別猜忌,莫固執,不挑剔。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父母在幫帶孩子的同時,可解決了不少家務,同時也讓年輕夫妻在外工作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年輕夫妻也要多關心老年父母的身體健康,多陪著聊聊天,能自己乾的家務就別麻煩老人,畢竟幫帶孩子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