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蓋型智能“雲平臺”助力電網持續高可靠性

當前,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全市域智能電網早已全面鋪開建設,其中配電自動化系統是縮短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及提高供電可靠性的關鍵要素。3月23日,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東昇分局配電運維班技術員傅希辰正通過電腦上的配網自動化系統進行安全遠程智能化巡檢,配網“雲數據分析”讓檢修班組“足不出戶”就能在幾秒內快速快速定位故障段。配電自動化從“就地型”向“智能型”升級的工作新態勢,不僅為客戶提供24小時“雲在線”用電保障,還能讓檢修人員在疫情期避免長時間外出作業交叉感染的風險。科技改變未來,配網自動化成為供電可靠性進階不可或缺的“電推手”。


全覆蓋型智能“雲平臺”助力電網持續高可靠性

疫情期間,工作人員在生產指揮中心內足不出戶運籌帷幄。譚茂茜 攝


配網自動化讓客戶用電更安心

  “水電本是‘一家親’,沒有可靠電能支撐,我們水廠也必不能正常供應用水,疫情期發生以來未發生過一起停電。”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東昇分公司供水廠的廠長蘇智文對供電服務點了個贊。東昇水廠是負責東昇鎮25萬人口用水的供水廠,廠區內有10餘臺泵機需要使用10千伏高壓電維持運作,一旦停電,普通發電機也無法滿足供水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東昇分局在水廠內安裝了4迴環網式連通的雙電源,並配套4個高、低壓電房和,為廠區提供2720千伏安容量的充足電能。而這些電氣設備可靠運行的背後,離不開配網自動化系統的鋪開使用。


全覆蓋型智能“雲平臺”助力電網持續高可靠性

3月23日,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東昇分局供電人員走進東昇水廠,檢查用電設備的同時,向廠區人員科普用電


“東昇鎮正處於經濟上升區,供電線路相對錯綜複雜,曾經發生跳閘時,供電人員需要巡查整條線路才能定位故障點,到搶修完成往往要花費半天時間。”傅希辰說道。作為中山首批配網自動化試點分局,配網自動化系統已成為東昇分局配電運維人員的“得力助手”,在線路發生跳閘後,智能終端直接完成定位故障、實時隔離,並將故障信息實時反饋回自動化平臺,以“毫秒”為單位時間的切除和定位故障,大大提升供電搶修效率。


全覆蓋型智能“雲平臺”助力電網持續高可靠性

3月23日,在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東昇分局內,青年員工配網綜合技術小組組長傅希辰正在和“小徒弟”研究


早在兩年前,中山供電局已在石岐大信二期配電房、東區紫馬奔騰配電房等城區重要配電房內,成功投運完成了南網首創全系列雙策略10千伏智能分佈式配電自動化系統,實現電纜網故障毫秒級覆電甚至“不停電”工作態勢。在此基礎上,經過一年多的探索,中山供電局在2019年底成功建成投運全國首個基於61850標準的智能分佈式配電自動化互操作系統,實現了不同類別智能型配網自動化終端的互聯互通及互操作,至此,中山局全系列雙策略智能分佈式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走向開放、跨界、協同、融合的快車道。目前,中山供電局配網自動化已實現配網10千伏公用線路覆蓋率100%。


全覆蓋型智能“雲平臺”助力電網持續高可靠性

生產指揮中心內工作人員商討事宜。譚茂茜 攝


電網超級大腦指揮智能運維新模式

為了有效保障疫情期間電網的可靠性,除了保障配網線路安全外,變電站的穩定運行必不可少。3月26日一早,中山供電局光明巡維中心的機器人齊齊動了起來,只見智能巡檢機器人“大眼萌”正在高壓場內巡視開關位置、表計顯示是否處於正常運行狀態;繼保室內的繼保巡檢機器人“小黃人”,正一絲不苟的檢查保護屏櫃是否有異常信號。變電站內的數據通過機器人和智能攝像頭的“智能雙眼”,上傳至中山供電局“智慧大腦”——監控指揮中心的大熒幕上,通過層層把關的“人機協作”工作模式,確保變電站運行正常。

“疫情期間,人員在密閉區域巡視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機器卻不受影響,‘人工+智能’強強聯合,為電網穩定運行上了‘雙保險’。”光明巡維中心副站長吳啟民說道。除了具備基本的設備監測功能,監控中心還能夠實現轄區內現場場景的全息展示、決策過程的全程可視、作業風險全程可控、態勢感知的人工智能,實現了電網信息、管理信息、作業信息的集成與共享,讓整個電網生產作業過程更加透明高效,在疫情期間操作人員待在該中心就能足不出戶瞭解轄區內所有信息,降低員工感染風險。

目前,中山供電局智能運維體系已初具規模,“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電網的有機融合,將進一步打造“設備狀況一目瞭然、生產操作一鍵可達、風險管控一線貫穿、決策指揮一體作戰”的智能運維新模式,實現電網運維信息透明、共享,最終實現巡視無人化、操作無人化、監管無人化和維護少人化。(黃語嫣 胡家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