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這麼多的鑽石礦,為什麼感覺依然很貧窮?

用戶64537308



看破紅程


非洲是個資源豐富的大陸,非洲的鑽石名聞遐邇,非洲的“血鑽”也令人髮指,這些礦藏並不屬於人民,只屬於少數的權利階層和西方的寡頭。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

大家應該知道De Beers戴比爾斯家族,據資料介紹De Beers,是世界鑽石業的卡特爾、跨國公司,一條龍主宰了全球4成的鑽石開採和貿易,戴比爾斯主要業務包括鑽石礦石開採、貿易、工業鑽石生產及加工等。戴比爾斯的鑽石開採包括:露天開採、井下開採、大規模沖積礦床、海岸開採以及深海開採。 開採地點在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南非和加拿大。

注意以上有幾個關鍵詞:4成、開採地點,對戴比爾斯大家應該有了的直觀認識,那麼戴比爾斯在非洲的鑽石又是經過什麼渠道和方式開採出來的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他的一個主要供貨商,此人名不見經傳,這個人就是名副其實的鑽石大王威廉姆遜。

威廉姆遜毫無疑問的不是非洲人,他是加拿大人,是一個地質博士,幾乎沒人見過他,1930年代他獨自一人在坦葛尼喀發現了一座鑽石礦,期間差點因為瘧疾死在孤星冷月豺與鬣狗嚎叫下的非洲曠野,他發現的鑽石几乎都在地面之上,就像小雞啄米一樣隨時都能扒拉出來,他手下有多名歐洲警官和200名非洲籍警員,威廉姆遜就是這裡的首相,他自己和僱傭的白人居住的街叫做“唐寧街”,伊麗莎白還沒從樹頂下來的時候,他送給了未來的女王一顆56克拉的粉紅色寶石作為結婚賀禮。1950年由於價格原因威廉姆遜和戴比爾斯鬧了彆扭,於是他把所有鑽石鎖在保險櫃裡,僅兩年時間,不僅戴比爾斯斷了貨,世界鑽石市場的價格也翻了幾番。

當然,聽起來這個故事可能足夠遙遠的了,但非洲的鑽石獲利者並沒有被時間所改變,塞拉利昂為了鑽石血戰多年,現在雖然大多收為國有,可有資料統計,真正的出口量只佔有20%都不到,高達80%的鑽石都通過地下渠道走私了。

坦葛尼喀地區的一處礦場,工人一天的工錢只有2個美元 攝影:王武

威廉姆遜的鑽石礦在現在的坦桑尼亞姆萬紮附近,我考察拍攝東非大裂谷專程去過,姆萬紮現在仍然是一個破爛不堪的小城。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這個問題我們從“貧窮”入手講起好了。
一個國家給人貧窮的感覺是因為老百姓窮外加政府也窮共同造成的。非洲國家讓人覺得窮也是這種原因,他們的政府沒錢辦大事沒錢從國外買東西,他們的人民更是窮得不忍直視。
政府很有錢的原因要麼是全國工商業繁榮民眾收入高以至於政府稅收很高,很多大國或強國都屬於是這種情況;政府收入高的另外一種情況是政府控制了某些稀缺資源直接獲得了交易收入,很多資源型國家屬於這種情況,比如沙特、伊朗或曾經的委內瑞拉。
政府有錢意味著國家富裕,而國富民窮並算不上真的有錢。就拿沙特來說,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土豪國家,其實是因為王室的花錢行為太過高調給大家造成了錯覺,沙特還是有大把的窮人存在的。如何讓普通民眾也有錢,這就是一個財富的轉移問題了。
無論是石油還是黃金還是鑽石或者其他礦石和寶石的開採業,這都註定不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的行業,這就是說這種賺錢方法能提供的就業人數有限,所以縱使這些行業很賺錢,但是財富也集中在少數人手裡,並不會轉移給大多數人。要想讓全國人民都有錢,就需要各行各業都蓬勃發展,尤其是產業鏈較長的高科技行業蓬勃發展,創造的就業崗位越多,財富轉移的也越多,致富的人群基數就越大。
我們再看看那些讓我們覺得很窮的非洲國家,他們除了鑽石煤炭黃金寶石等這些資源型產業外,其它工商業發展的非常緩慢,甚至沒有什麼發展。鑽石這東西從開採到加工再到銷售涉及到的環節並不多,介入的其它人員也不多,假如某些國家自己沒有鑽石的加工和切割技術的話,那麼創造的就業還要更少。所以鑽石雖然很貴,但是利益永遠在一個不太大的圈子裡流動,窮人依舊是窮人。
因此這個問題的結論就是,單個商品的價值高低和整個國家富裕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財富能否在較大的範圍內流動和再分配才是致富的關鍵所在。

局勢君


非洲的鑽石礦非常有名,但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都有鑽石礦,比如俄羅斯,比如澳大利亞。


關於俄羅斯鑽石礦被過度開採留下巨坑的傳說數十年來有了很多版本,和美蘇冷戰聯繫在一起,很神秘。

尤里卡鑽石,是非洲被發現的第一顆鑽石,當地土語,意思是“我發現了”。這宣告了南非一個歷史時期的開始。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礦主是戴比爾斯公司,也始於南非。今天仍然全球最大的鑽石礦主。

地球母親在不同階段做了不同的事,所以鑽石也是各不相同,沒有一模一樣的。有些需要打磨,有些打磨了無法變得更美。這一切都取決於這枚鑽石經歷過的,從地下到地表的旅行。

鑽石的原石具有魅力,觸摸的時候,恰如兩千年前古人發現鑽石時的激動心情。古人第一次觸摸鑽石的時候,他們覺得很困惑,為什麼鑽石感覺和其他石頭不一樣?現代科學解釋了這一點。

鑽石不導電,鑽石不儲存熱度,就像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非常神秘。鑽石的堅硬可能是全宇宙最堅硬的。人們花了1500年才學會如何切割打磨讓鑽石亮。就像魔法一樣。

古人覺得佩戴鑽石,上帝就在他們這一邊,就覺得自己很強大。在戰場上,佩戴鑽石讓他們更強大、更安全。

非洲雖然鑽石含量豐富,但是非洲人並不掌握開採、分揀、切割打磨、珠寶設計等等複雜的工作,因而始終處於價值鏈的底層。


鑽石的交易核心在比利時,而珠寶設計的核心在巴黎。縱觀人類歷史,擁有資源並不意味著絕對的富有,海灣國家富含石油,同時擁有完整的開採冶煉技術,並且發展其他產業,方才擁有財富。

非洲除了鑽石還有很多資源,但不懂開發,連年戰亂,始終無法從中獲得財富。


盧曦採訪手記


非洲鑽石多,也沒有富起來,證明制度才是決定貧富的力量。不過,非洲的制度也在漸漸變好。

菲茨傑拉德的小說《像里茲飯店那麼大的鑽石》中,講一個幸運的白人,發現了一個大鑽石,這個鑽石就是一整座山。這個人利用鑽石,建立起一個巨大的財富帝國。他甚至擁有了左右國際政治的力量。菲茨傑拉德簡直可稱宋鴻兵的祖師爺。

非洲鑽石的總量肯定超過菲茨傑拉德的小說主角所擁有的鑽石。除了鑽石,非洲還有其他許多豐富的資源,勞動力也很多,但是,非洲並沒有高度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產權得不到保障,交易受到破壞,所以,資源再多,也只是資源,而不是資本。

資源是自然界的稟賦,而資本,是人把資源利用來為人服務,幫助人提高生產效率。自然界創造資源,人創造資本。資本是制度的產物。

德索托的名著《資本的秘密》中說,其實即便是窮人,也是擁有豐富的潛在資本的,但是,在不當的制度下,這些資本都是在沉睡中,不能為窮人帶來好處。比如,勞動力就是窮人的潛在資本。

像南非,在曼德拉成功後,打擊白人的經濟勢力,給黑人這樣那樣的福利,最近甚至還直接沒收白人土地分給黑人,這就大大打擊了人們把資源利用為資本的積極性。所以,儘管南非的資源並沒減少,但是,資本卻大大減少了。

正是由於制度的缺陷,非洲的窮人,擁有的人均資源不輸於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但擁有的人均資本卻是非常低的。沒有資本,當然就窮。

不過,不少非洲國家也注意到,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市場制度推動經濟高速發展,所以它們也開始學習中國。未來,非洲的資源很有可能變成資本,推動非洲經濟高速增長。


腦洞經濟學


首先,非洲是有不少的鑽石礦。但是鑽石礦基本上都一些大的武裝軍閥手裡面。而在非洲一直都是軍閥割據。非洲常年都在打仗,為什麼打仗呢,因為窮,窮則要跟著大的軍隊去當兵,當兵就有飯吃,能吃飽。所以就打過來打過去。而打仗就會有贏有輸,打贏的軍隊就把打輸的軍隊的士兵一個是收編。另外一個就是把他們當做奴隸去挖礦去開採礦石。而那邊貧窮,沒有什麼貿易。只有自然的資源,而打仗需要武器裝備,他們就用鑽石跟黃金礦石去換取武器裝備,而鑽石原礦的價值可以說流出的價格跟實際售賣的價格可以相差幾十或者幾百倍。錢都讓一些軍火販子給賺了過去。而他們得到的全部都是軍火,打過來打過去。只是打仗而不發現貿易,怎麼可能富裕的起來呢。

我建議你們可以看一下這樣一部電影。《血鑽》就是講述非洲的鑽石礦的。


吃喝玩樂大灣區






南非生產鑽石還很窮的原因:

南非長時間地受殖民統治,工業的不到發展,生產的鑽石只是原石和低端產品,價格低。大部分的錢都被磚石加工商賺取。和中國加工名牌衣服,但利潤很少,只賺取加工費差不多。

開採鑽石是依賴原料資源和勞動力,性價比不高。

鑽石是是不可再生資源,開採產量有所限制。

  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


人生如翠


富饒的資源雖然可以給國家帶來財富,但過度依賴資源將使國家經濟架構單一,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且容易受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的衝擊,當國際價格居於高位時帶給國家經濟一片繁榮,當價格暴跌時國內經濟立馬陷入低迷。像安哥拉、赤道幾內亞就是如此。造成非洲國家貧窮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因也有內因。外因主要源於歐美列強對非洲長期的殖民和掠奪。直到今天,西方跨國公司依然壟斷了非洲大部分重要的資源和能源。這其中最大的獲益者不是廣大的非洲民眾,而是西方跨國公司以及少數的非洲人。內因則是非洲人自身懶散的生活態度缺乏憂患意識,說好聽點是隨遇而安,說不好聽點就是得過且過貪圖享樂。小到個人生活沒有長遠的規劃,大到國家發展同樣缺乏長遠的規劃。有些國家雖然靠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發展起來,像尼日利亞、安哥拉、阿爾及利亞、剛果(金)、赤道幾內亞等,但貧富分化現象極其嚴重,財富基本掌握在少數官僚和富商手中,多數的普通民眾仍是生活在貧困狀態下。富庶的國家尚且這樣,貧困的國家可想而知。資源帶給非洲國家有時不是和平發展而是戰爭,比如蘇丹和南蘇丹,還有些國家比如津巴布韋,政府長時間忙於黨爭,無暇發展國家經濟。像這樣的國家就算給再多的資源也無法改變貧窮。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首先非洲大陸礦產資源豐富,鉑礦,銅,鈷,錳,鉻,鑽石的礦藏等資源儲量非常巨大。金鋼石礦主要分佈在剛果,安哥拉,津巴布韋,坦桑尼亞幾個國家。金剛石有獨特的裝飾價值和廣泛的工業用途,價值不菲,少數幾個國家靠單一的礦產資源並不能改變整個國家貧困落後命運。況且這種礦產權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其次非洲的貧窮落後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非洲自然環境惡劣,撒哈垃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佔非洲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非洲土地多荒源和草地,非常貧瘠,大多數地方不適於耕種,很多國家糧食不能自給,靠進囗糧食,糧食價格太高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從古至今非洲發展就比較落後,醫療,教育,生活水平低,沒有形成先進文明,造成惡性循環,很多國家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缺少資金,和技術開發,只能廉價出口礦產品。其次西方國家掠奪造成的惡國。新航線開避後,西方國家從非洲販賣上億精壯勞動力,非洲被列強刮分作殖民地後,只當作原料產地和廉價工業品傾銷地,限制本土工業發展,造成當地工業發展水平長期落後。最要命的是非洲內部部族,宗教衝突不斷,種族屠殺嚴重,大規模屠殺達百萬人以上,造成大量難民無家可歸,兩次世界大戰也席捲了非洲北部,對當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種種原因形成今日非洲貧窮落後狀態。



關東俠客


非洲礦產資源豐富,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儲量大。目前已知的金、銅、鐵、金剛石、鋁土礦、磷酸鹽、鈮和鈷儲量在世界儲量佔很大比重。按理來說,非洲在經濟發展方面有著強大的資源優勢,尤其是價值連城的鑽石礦,世界上一些國家也是憑藉著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的,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中東國家,僅僅憑藉石油資源就躋身於世界富裕國家行列,但是非洲的發展情況與它們不同,依然貧窮落後,具體應該有以下幾點。



一是歷史上長期的殖民統治和黑奴貿易。非洲的貧窮落後與長期的動盪歷史離不開關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發起了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他們把非洲的黑人賣到美洲當做奴隸來獲取豐厚的利益,這使得非洲大陸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減少,阻礙了非洲大陸的開發,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也加強對非洲的礦產資源、貴重金屬的掠奪,這些都使的非洲發展緩慢。


二是戰爭頻繁。我們從新聞上經常可以看到非洲某國家又發生內亂,反政府主義和恐怖主義經常發生等。在非洲一些國家經常出現割據勢力,一些地方軍閥把當地經濟命脈把握在自己手中,經常利用當地礦產資源向國際軍火商夠買軍火用於戰爭,而不是用之於民,發展經濟。對於戰爭狂人來說,有再多的鑽石礦也是不夠的,因為戰爭是打不完的。


三是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命脈掌握在少數西方經濟巨頭手中。非洲長期的動盪不安和殖民統治,使得大部分非洲國家經濟發展以附加值非常低的原料出口加工為主,而工業和服務業佔比例極低,產業不協調。而一些利潤豐厚的產業往往也掌握在一些統治者或者西方巨頭手中。如:當年利比亞的卡扎菲家族掌握著全國90%的石油,西方的德比爾斯家族壟斷非洲的鑽石,操控著全球鑽石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