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命之美

看生命之美


人是誰?這個問題和人類一樣古老。“牛是什麼?”這個問題不是牛自己提出來的,它是動物學家、即人提出來的。對“牛是什麼?”的任何解答,都不會影響牛的行為。


對“我是誰”,必須每個人做出自己的回答,你的任何解答都會影響你的行為。每個人除了佔據物理空間之外,還有一個內心生活的空間。內心生活的質量決定了你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的關係。我們對“我是誰”的回答有錯誤,會直接影響到每個人的生命、生活和生涯,甚至影響到整個的社會文明。


人不能拿自己和動物比較、和機器比較、和別人比較來認識自己,必須從自身出發來認識自己。參考猶太哲學家和神學家赫舍爾的思考,整理這篇短文。


看生命之美

我是否認識到我的珍貴性?

人的珍貴性和你能做什麼、你擁有什麼沒有關係。一個母親最容易感受到生命的這種珍貴性。當你從內心深處直接面對你自己的時候,你會認為自己極為寶貴,任何人不能代替你活著、不能代替你思考。用世俗的眼光,你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但在你的內心,你不是一個普通人!


看生命之美

我是否認識到我的獨特性?

我們給存在物起一個統一的名字,例如:石頭。但是不會給香山公園門口的石頭起單獨的名字。但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姓名,忽略了自己的獨特性,我們就會扭曲自己。人不是統計學上的“小人物”,你的人生的境遇,是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想、要說、要做的事情。


看生命之美

我是否認識到我有一系列的機會?

在一個小牛犢身上,除了它的身體慢慢成長之外,還會有什麼可以期待的奇蹟呢?但是在一個嬰兒身上,卻有著不可預料的發展潛力。我們現在的事實,和過去有關;面對未來,人應當被理解為一系列的機會。


看生命之美

現代科學家用量子物理學去研究,提出很多顛覆世人觀念的學說:大腦只是接收與反映意識的工具,人體死亡,意識仍存在。


我是否認識到我的非終極性?

一塊石頭是終極性的,即一經形成便長久如此。但是人的存在不是完成了的,不是最後的,你是一個正在被創造的世界,你不僅是要被雕刻的大理石,你也是那把雕刻刀。你正處在旅程中,意味著期待、盼望、奮鬥。


我是否能把握洞察力的瞬間?

人生洞察力的瞬間,是突然的、間斷性的、偶然的,人生不是一個固定的流程,而是充滿了不可預見的事實,每個人都變成了探索新大陸的哥倫布,探索的不是未知的大陸,而是那一片未開墾的自己。


看生命之美

我是否有獨處和聯合的能力?

人應當獨處,以便於傾聽;真正的獨處不是拋棄人性,而是對人性的提煉。獨處可以更新你的力量。

真正的獨處,使人尋求真正的與人聯合,忽視了人的相互依賴性和關聯,就抓不住做人的核心。


我是否懂得回報?

嬰兒和童年的基本體驗,就是爭得和獲取;拒絕成長的人,也拒絕給予和奉獻。我們成熟的程度與我們關心他人的程度成正比。


看生命之美

我是否有對神聖事物的感受?

人的生命的短暫的,但人又是大自然中唯一能感受神聖事務的實體……人的心靈能夠感受神聖、感受永恆、聖化生活。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當心靈的眼睛凝視著被真理照耀的對象時,心靈就理解真理;但是心靈的眼睛如果凝視著昏暗的世界,心靈只能形成一些見解,心靈的視野混亂,而且意味著智慧的缺失。”


看生命之美


敬畏生命,就是體認生命的尊嚴和可貴,並珍視生命,在生命之前抱持謙恭和敬畏之心。 ——史懷澤



·END·


看生命之美

鄭志文

啟承轉合 董事長&領導力發展顧問


在我做高管領導力教練的19年裡,我慢慢體會到紀伯倫對教學的洞察力:“倘若一個教師真的睿智,就不會令人們進入他智慧的殿堂,而是引導人們走向自己心靈的門戶……”

紀伯倫的洞察,正反映了高管領導力教練的工作內涵,我所陪伴和成長的企業家、高管,都有強烈的成就慾望、都有很多高峰和低谷的人生經歷、大多數也都有商學院的求學經歷,當他們和我結成學習夥伴的時候,真的不需要我的智慧、知識、經驗,而是需要我陪伴他們停頓下來,陪伴他們走向自己的心靈門戶,在自我的探索中,內外更新自己,準備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