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要不要屯糧呢?


大家覺得要不要屯糧呢?


每家都有一根主心骨,在疫情期間,他的責任是什麼?

那得看疫情期間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在我看來,最大的挑戰,不是工作與學習,它們都以某種方式全部或局部恢復了。最大的挑戰是信息的甄別。

信息傳播的一個特點就是人們更愛聽謠言,它刺激、戲劇性強、迎合恐慌與憤怒情緒,傳播者又能產生“先見之明”或者“有良心”的幻覺,謠言是無法消除的,除非人性沒有弱點。

一家之主最大的責任是儘可能識別謠言,不讓它們傷害家人的精神與情緒,讓他們在混亂時生出安定。

絕大多數謠言的識別,都很容易,比如近幾天,很多家庭群中,都有人相信糧食將有危機,必須開始囤糧,下面這種場景出現在不少家庭中:


有些地方確實已經出現搶購糧油的情況。

你是一家之主,面對“囤糧”信息,可以做兩個工作:

一是確定有沒有糧食危機,夠吃就不會有危機。

中國現在有多少糧食?這從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統計局,很容易查到。中國多年的糧食年產量超過6.5億噸,去年全年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也居世界第一。國家儲備糧也保持在6.5億噸。往寬鬆算,一年消耗5億噸糧食。去年糧食產量加上存糧,就夠吃兩年多了。再說了,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就是農業,土地今年還將產出糧食。糧食危機並不存在,完全沒有囤糧必要。

求證雖然這麼容易,但95%的人是不做的。多數信息確實也不重要,無須求證,大腦的資源有限,事事不信,寸步難行。可是一則信息引發了家人恐慌,一家之主就必須去求證。

經濟學家費雪的兒子小費雪是個投資家,他的一條厄運原則值得學習:如果厄運在30個月內不會發生,你就不必擔心。這條原則與媒體圈、政界及良心界的策略相反,這些人總要嚇你:你現在過得好,但是厄運總會降臨。

奇怪的是,願意聽小費雪的人少。很有可能,你用數據告訴父母不必囤糧,他們並不服輸,仍然要囤,這時候,你要做的是第二個工作:不要為了正確而正確,不要由於愛上正確進行不必要的辯論。

不聽真相,可能是個面子問題,表面上不聽,但實際上已經聽了。你會發現,明天他們就不再提囤糧了。你的目的已經達到,他們表面上認不認,並不重要。

他們堅持要囤糧,愛正確的人可能會生氣,我都告訴你沒事了,你還這麼做。別生氣,他們囤糧,買幾百斤米麵放在家裡,花不了多少錢,能換來他們心安,也花得不冤,由他們吧。

危機發生時,如果我們能影響家人的情緒,是一家之主,就有安定家人情緒的責任。經過我,恐懼變小變沒了,信心變有變大了。推而廣之,企業的主人,國家的領袖,何嘗不是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