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好書法裡的“有提必有按”,何時提何時按?

想象與可能


提和按是書法技法的基本的一對術語。提的結果是筆畫變細和使得筆毛收攏,為下一步做準備。按的結果是筆畫變粗和使得筆毛鋪開同樣為下一步做準備。



提按使用的地方有兩種情況,一是需要表現筆畫的粗細時使用;二是調鋒和使筆改變方向時使用。

表現點畫粗細,一般在筆畫的中段,如柳公權楷書的橫畫豎畫中段。顏體楷書橫畫的起筆後行筆前及收筆前這時有個按筆鋪毫的動作。中段多以提筆運行。提筆也用在撇捺挑筆的出鋒之處。

提按技法在行草書裡更為複雜多變。

提按作用與於調整筆鋒時多用在起筆和收筆時和轉折的地方,這是時的提按的運用就是有提必有按,有按必有提,通過交互的提按使得筆毛不扭絞在一起,使得筆毛在繼續行筆過程保持中鋒行筆。其實,毛筆在書寫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在提按交互中行筆的。還有頓挫也和提按是交互存在的,這個只要我們在臨習過程細加體悟,是不難理解的。如橫畫的起筆處,在逆鋒起筆後有個先微提在再按筆時後頓挫的動作,完成後在行筆。這個過程可以說非常細微,細微到肉眼看不到可以感覺到。但對於不能熟練掌握書法技法這説也可能無法理解,只有通過學習和反覆重複的實踐體悟,才能逐漸理解清楚。這一連貫的細微的動作在書寫過程可以說是瞬間完成的

部分圖片源自頭條號作者,翰墨書道這裡特向圖片作者表示感謝!🙏


翰墨書道


書法中“提按頓挫”這一技巧,包涵於“筆勢”中。


中國書法分為:筆法、結體、筆勢、章法幾大法則。其中筆法與筆勢大家容易搞混淆。

“筆勢”,又分為節奏和趨勢。而“提按頓挫”則包涵於“節奏”,這技巧領域。

提按又稱為“鼓動”。將作用於紙面的筆拎起叫提,其中又分為兩種:一為離紙提,即毫鋒離開開紙面,而以氣相續,再作按頓之勢;再一種為著紙提,即筆雖提起,但毫鋒仍留在紙面上運行,提的幅度小,使筆畫變輕變細。

按與提相對,使筆往下作用於紙面,筆畫變粗、變強。

按後作上下左右移動,或幾個提動作集中於一個面上,叫挫。

直接按下,力注筆端,使墨透紙背,即謂頓。

這些動作,正好構成運筆上的一上一下運動,稱為提按。

提貴如撥釘,按如樁,重心要正,平面與上下運動,當貫為一氣,在漸變過程中把握強弱節奏的始末。


提按各有其不同功用。

按主要是為:一、加強筆在紙面上的作用力,以達到力透紙背的目的。

二、使提後覆按的筆毫穩定下來,不使之滑或左右不定,尤其在起筆和轉折中,達到筆“留得住”。

三、行筆一的路線後,筆毫因彎曲程度較久而不易提起的情況下,不妨再大膽下按,利用反作用力,使彎曲的毫趁勢彈起復直,就如欲跳先蹲一樣,既加強了筆勢,又增強了筆力。

提頗為複雜:一、提為減弱作用力和磨擦力,甚至消失。

二、使毫相對還原,如收筆等。

三、整鋒,任何一個轉折都離不開這一點。

四、為改變作用點和行筆方向作準備。

五、使墨順利流向筆端,使下一筆行筆飽滿厚實。

六、勢的貫串,縱橫牽制。


注意的是,提與按,輕與重是對立統一的,以對方而相存,以對方為目的。產生節奏的強弱感,就像性格一樣:直起直落,則含筋立骨;翻覆起止,則豐潤雄強。其行為方式所表現出來的節奏各不相同,這就是“跡乃含情”的原因之一。


臨池管窺


發筆時的按、收筆時的提好理解,但提按不獨體現在發筆、收筆處,它貫穿於用筆的始終。


古人常把“用筆”稱“行筆”,這個形容很好,筆毫在點畫中移動,好比人走路一樣,腳步一起一落,筆毫在點畫中移動,也要一起一落。

落就是將筆鋒按到紙上去,起就是將筆鋒提起來。提和按必須隨時隨地結合,才按便提,才提便按,這樣才能保證筆鋒永遠居中。

這說明,筆畫是不能平拖著過去的,字不能平趟在紙上,而應該呈現飛動的神情。

通過提按,不但能使偏鋒收歸畫中,還可以豐富點畫的質感,增強點畫的力度。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是汶水才子。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書法裡遇到“有提必有按”,何時提何時按?我回答如下:



在我們練書法中,看其書法作品時,筆勢是必看的,看筆勢就是必須看筆畫。我記得漢蔡邕說過,藏頭護尾,力在字中,筆心在點劃中行。這就是說筆畫有無力量的。

如何寫出力量,力透紙背,那重點在掌控筆的同時注意提按,這才是最重要的關鍵點。




一是說說什麼是提按吧!提按就是在執筆時,入筆、行筆、按筆和收筆過程中所發揮的技巧性書寫方式。如下圖示意:







按時,墨濃滲透壓力大,提時,筆尖與紙面的壓力較小,表現出來墨淡點,提按就是表現筆畫粗細變化的過程中的技巧性動作。

再看下圖:

圖上的“我”字,自第一筆看起,筆鋒按下,力稍微重切入紙面,再往右下方運筆時,要提筆行筆,方能表現出來我字第一筆的目前線條。

再看我字的第二筆,接第一筆末端,提筆轉彎向右上方向運筆時,就表現出按筆的動作,方能將挑橫寫出來,至該橫末端處再提筆轉入下一筆畫。

提筆按筆,幾乎每字中都運用的動作,需要自己加強練習,方能運用自如,方能如魚得水、順水推舟。


汶水才子


書法中的有提必有按,就像音樂的中音調的高低。

有高必有低,有低必有高,時高時低,或低沉,或高昂。有起伏,才會悠揚,進而產生節奏,有韻律,這正是音樂的魅力所在。



書法也一樣,有提按,有輕重緩急,書法的韻律節奏才顯現的出來,書法的美才顯現的出來。

如果書法線條全都整齊劃一,機械地排列,點畫沒有輕重,沒有向背,就和打印字一樣,它也是字,卻和書法不沾邊。

何時提?何時按?


一般來講,不同書體提按有不同的講究。孫過庭書譜有講,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楷書隸書重點畫,提按較多。行草書重使轉,提按較少。

在藏鋒用筆時,必有一按,在露鋒收筆時,必有一提,在行筆過程中是或提或按,或按或提。在方折使轉時,必有一按。值得注意的是有按必有提,在下按的同時也應有一個提筆的動作。

總之,書法必有提按,且要適時提按,方顯書法之抑揚頓挫的藝術感受。

本人也是書法愛好者,下附臨書,敬請各位友友指點。謝謝!


快意詩畫


在古代法帖中,褚遂良的筆畫提按可以說做的比較精彩,也比較豐富,一波三折,筆畫跳躍,顧盼生姿,頗有意趣。而這種提按所賦予的是筆畫的豐富多變性,這也是我們當今學習書法時所要注意的地方。

其實,作為筆法探究,提按不是刻意的,也不要過於強調該在何處提,何處按,而是行筆過程中的一種自覺的動作所引出的線條變化,這種變化不做作,更加自然美觀。

作為日常書寫常用的筆法有平移、擺動、使轉、提按,這四種筆法都是在正常行筆過程中通過筆鋒彈性的調整來自動出現豐富的線條,而不是依靠手腕、手臂的抬高、下壓來形成所謂的提按。這也就需要慢慢體會,慢慢訓練,對筆法逐漸掌握以後,才能夠得心應手的駕馭毛筆,寫出自己想要的線條





蒼鍾


1首先提到的是筆法的問題,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大家蔡邕曾經講過一句至理名言“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因為毛筆的筆毫是動物的毛做成的,書寫時要表現出筆畫的粗細,轉折等,所以書寫時要講究“提,按”。


2為什麼說“有提必有按”呢?因為在書寫轉折的時候,或者提筆書寫下一筆的時候都需要按住筆鋒。尤其是在轉折處提按最為明顯,先提筆,再按筆,切出方角或者圓角。還有就是書寫筆畫結束的時候,也是先提筆再按筆收鋒,顯得筆畫飽滿有節奏!


3至於何時提按,我認為:

在兩個筆畫銜接時需要提按,這時候的提按會使筆畫之間氣韻生動活潑。

再者就是兩個字之間需要提按,這時的提按會形成遊絲引帶,銜接時行氣通暢。

第三就是筆畫轉折之處需要提按,這時的提按是筆畫自身的需要。

當筆畫結束的時候需要提按,這時的提按主要是為了交代這一筆的書寫完成。

4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清涵書法


書法的神韻,境界,文意,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全出於提按。往往大多以為提按既與粗細相關。其實提按與粗細關係不大,而與輕重多有聯繫。這樣講,也許很多書者不知其意。以為胡說。然而真正能夠產生書法提按效果的來源必於功力。只有功力到達一定程度,才可使用筆圓勁而運筆厚實。得此功力時方可知何以古人所言:瘦硬通神之理。這是中國書法的基本功,也是終身的實踐功夫。更是中國書法的基本認識。如果連這一基本認識都缺乏,就很難再講書法。之所以強調基本認識的正確,是因為書法功力所建樹之處,必於此中。所以講提按,不是普通書法中所指稱的粗細與輕重。而得提按之法後,正是書法神氣,韻味,書意,境界的體現。至此再加上個人的風格,氣質,學識,則書法可見其真了。(書法自作)。


乾得堂


提按是書法練習之中必不可少的筆法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筆法之一!

楷書成熟以前,書法只是無意識的提按,楷書成熟以後,特別是唐代楷書盛行時代,提按的筆法成為非常重要的筆法之一

比如唐代孫過庭《書譜》,如下圖少字,最後一筆先按後提,

如下圖

如下圖最後一筆,先提入筆,然後再按下去,最後提筆收筆,

其實提按很好分別,筆畫由細變粗就是按,筆畫由粗變細就是提,行書在轉折處提按很多,楷書提按也非常多,需要自己慢慢的練習體會用筆,祝書友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我是喜歡書法和吉他的墨寶,謝謝


墨寶


提按好比打乒乓球的向後引拍和向前揮拍,如果只引拍,那麼球過來後只能被動碰球,回球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引拍後再主動迎這來球揮拍出去,打出去的球質量就會比較高。寫字時提起來的目的一是為了讓筆鋒立起來墨才會流下去,也就是下墨,二是為了上一筆的銜接,需要調鋒助於下一筆,也就是承上啟下。如此提按,線條會有墨有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