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的青春結束了,而且就埋葬在這兒。”
成東青,一個失業又失戀的青年,在雨中走街串巷,給所有裸露的牆面糊上補習班的小廣告。
當他面無表情地說出這句青春的悼詞,我的內心,總感覺被什麼撞擊了一下。
那場雨彷彿代替了他到淚水,青春的疼痛與人生的艱辛在這裡交匯。有些成長,似乎是在一瞬間到來的。
第三遍看完《中國合夥人》,這部展現了一代人“白手起家”的電影,除了青春與奮鬥、夢想與成功、友情與愛情,我又看到了一個貫穿始終的線索。
也許這才是最打動我的——關於“怎樣贏得人生的尊嚴。”
風花雪月的年紀,沒有結果的愛情
大學校園裡的成東青,是同學們眼中的“土鱉”。
他用了三年時間走出農村,考上北京這座高等學府的外語系,卻常常被同學當作笑柄:濃重的口音,英語說得像日語,當身邊同學一個個談論理想抱負、出國留學時,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天安門。
就是這個女生們不會正眼瞅一眼的男生,暗戀上了法律系的系花蘇梅,一個還未等你開口,就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女生。
每次見到蘇梅,他都感到自慚形愧,只敢拿眼角偷偷瞥她的臉,卻還是忍不住一次次想要靠近。
青春最可貴的,不是年輕與張揚,而是即便一無所有,也擋不住一顆蠢蠢欲動的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對愛情從不絕望。
雖然在蘇梅高傲、清冷的眼神中明明白白地寫著:成東青,你不是我的菜。成東青卻依舊在兩個好哥們——王陽和孟曉駿的支持下,做了一個情竇初開的男生會做的所有傻事。
緣分就是這麼奇妙。白月光一般的蘇梅,終究沒能抵擋住這份死纏爛打的深情。一句“成東青,為什麼是你?”默許了這段感情,也埋下了不甘的伏筆。
蘇梅有她的人生理想,從未因這份守護而改變。畢業後,她和成東青都沒有拿到去美國的簽證。成東青留校任教,蘇梅繼續準備托福考試。
成東青領到的工資,不僅要應付兩人生活開支,還要用來償還上大學欠下的債務。為了多賺錢,他違反學校規定在校外當家教。
他所能做的,就是傻傻地支持著蘇梅的夢想,省吃儉用給她買最貴的複習資料,儘管那夢想會讓她飛離自己。
蘇梅終於考過了託福、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成東青每週守候著一個越洋電話,盡其所能給她生活用度的支持。
然而,時間和距離還是沖淡了這份強擰來的愛情。
“成東青,我們分手吧。”
蘇梅和他的最後一次通話,彷彿是一個早就註定好的宣判。成東青在電話這頭泣不成聲,卻連說“不”的權利也沒有。
接下來,校外補習的事被學校發現,他因此受到了公開除名的嚴重處分。
一瞬間,愛情和麵包都沒有了。他不知道,它們是否原本就那樣岌岌可危。
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沒有資格倒下。
所有的痛苦都是奢侈,而他的世界只剩下一件事,就是拼了命地賺錢。
他很清楚,風花雪月的年代過去了。愛情,與貧窮的青春一起被埋葬在這裡。
往後屬於他的,只有冰冷的現實。
夢想與生存,屬於兩類人
有些人生來就可以擁有夢想,但那個人不是成東青。
孟曉駿,他的兩個哥們之一,也是他的偶像,擁有旁人羨慕的一切:出身留學世家,有一份門當戶對的愛情,談吐自信,學識淵博。
他一開始所談論的就是成東青聽不懂的話題,比如,改變世界。
更可怕的是,這個優秀的人還超乎尋常地努力進取,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意志。這樣的孟曉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批學生中第一個拿下籤證、走上美國土地的。
而成東青,他不知道什麼是夢想,只知道什麼是掙扎。
為了走出農村、改變命運,兩次高考落榜的他懇求家裡讓他再考最後一次。第三年,他拼了命地努力,用最笨的辦法背下整本英語字典,終於拿到了這所高等學府的入場券。
大學期間,為了追趕那些優秀的人,他橫掃圖書館,讀完800本書,命運彷彿向他伸出橄欖枝,讓他追到了心儀的女神,最後還成功留校任教。
然而,短暫的高光後,無情的現實又一次告訴他:一旦放棄掙扎,你依舊是個失敗者。
三次簽證被拒的他,眼睜睜看著女友去了美國;當家教沒賺到什麼錢,卻被學校發現給了處分。
直到徹底失去了工作與愛情,人生在轉瞬間一敗塗地,他終於清醒地認識到:生活這片海域,根本就不給他做夢的權利。
對他來說,要將人生進行下去,只能不放棄掙扎。就像掉進海里的人,必須拼命地往前遊,不能有一刻懈怠,才能不使自己沉下去。
這世界一直是,高起點的人談夢想,低起點的人談生存。對一些人來說,生存就是夢想。
成東青,目送昔日同窗一個個走出國門,他終於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想法,也接受了那個被打回原點的自己。
成功若有捷徑,不過是好好品嚐失敗
成東青沒有想到,當他一無所有時,人生真正迎來了轉折。
被請出校舍後,他把全部的精力用來辦英語補習班。這一線生機成為轉機。
他變了,不再礙於情面、躡手躡腳地去掙錢。而是拿出當初追女生那樣的勇氣和“死皮賴臉”,發瘋一般地滿世界貼小廣告,招攬學生。
他也沒變,依舊像初入大學時那樣,在被全世界嘲笑時,假裝聽不到,一心去做自己的事。
也許一個人面對過自己最失敗的樣子,就會輕鬆起來,卸下曾經的怯懦與自我束縛。
他的學生從幾個、幾十個到幾千個,不停地增長。他開始能夠當著幾千學生的面,幽默地自嘲。雖然依舊土得掉渣,卻自成一派,飽受學生的歡迎。
“新夢想”英語培訓學校,就這樣誕生了。
他拉來大學哥們王陽一起創業,兩人沒日沒夜地講課,然後數著大把大把到手的鈔票,第一次體會到了有錢的感覺。
作為一個逆襲的校長,他站在講臺上的最大優勢,就是關於“失敗”的真實體驗。
這種安慰是中國學生需要聽到的,因為他們和他一樣,經歷或目睹過殘酷的淘汰,還在掙扎著往前遊。
他不知道這所自己創辦的學校,會成為中國第一家來到美國上市的教育機構;而當初被美國拒絕的他,會成為人們口中的“留學教父”,幫助千千萬萬學子實現留學的夢想。
他只是踏踏實實地做著這一件事。
那曾是絕望中的一點光亮,在不知不覺中閃耀、壯大,不僅點亮自己的人生,還為更多摸索中的人帶去希望。
對成東青而言,財富、名聲、影響力,這一切就像是不經意到來的禮物。
因為,最初他想要的,不過是從失敗中有尊嚴地站起來。
丟失過”尊嚴”,才知道它的重要
孟曉駿,三兄弟當中唯一去了美國的青年才俊,成東青和王陽眼中離成功最近的那一個,生活卻並非如大家所料。
當年他撂下豪言壯語,帶著青梅竹馬的女友一起踏上去往美國的飛機時,是那麼的相信,自己到了那裡會如魚得水、大有作為。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會以最落魄的方式歸來。
華人在美國的就業環境令他始料未及。多年以來,他做過最體面的工作,是在實驗室裡當助教,喂小白鼠,卻無足輕重到突然遭到辭退;此後的他,一直靠在餐館打雜工維生,薪資低微且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他終於體會到,那種僅僅是為了生計奔波,就耗盡心力的感覺。
當女友在異國他鄉的街頭跟他委屈哭訴,驕傲如孟曉駿,也向生活低下了頭。
曾以為自己可以征戰世界、所向披靡、不再歸來,許多年過去,夢想要改變世界的他,卻不知不覺被世界改變了。
再次回到故土的那一天,孟曉駿的眼神中,不復曾經的堅定與銳氣,而是充滿了渙散、滄桑與茫然。
昔日落後於他、如今已成為老闆的兄弟,成東青和王陽,為他接風洗塵,對他在美國的經歷絕口不提。
孟曉駿加入了”新夢想”,他要在這裡,重新證明自己。
有分歧,才有真正的友情
許多年後,王陽在自己婚禮上給了在座三句忠告,最後一句是: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
賓客席上的成東青和孟曉駿,以沉默做出了回應。
如果說“新夢想”的前進靠的是三駕馬車:孟曉駿,永遠負責在前方探路,關注點在於“快”;成東青負責墊後,關乎點在於“穩”;王陽,則在側面瞻前顧後,調和著這一快一慢的進程,希望誰也不丟下誰。
隨著“新夢想”越做越大,三個好哥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合夥人,昔日的關係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轉變。
一道越來越難以掩蓋的分歧,出現在成東青與孟曉駿之間。
當孟曉駿提出的上市計劃,又一次被成東青否定,激憤的他終於撕破了臉,在股東會議上指著成東青的鼻子喊到:“新夢想的建議是我提出來的,技術層面是王陽給的,你除了拿麻袋裝錢還會什麼?”
一起走過風風雨雨的兄弟情誼,在大學時期的貧富落差面前沒有斬斷,在多年相隔萬里的距離面前沒有斬斷,卻在一個企業決策面前,傾刻間化為雲煙。
孟曉駿似乎忘了,許多年前他剛加入新夢想時,也給成東青的價值下過一次定義。那時他說:“成東青,你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誰比你這個loser(失敗者)校長去講“夢想”更有說服力。”
他也忘了,每一次當新夢想遭遇外來事端,只有成東青第一個衝上去,他是這家企業當之無愧的責任人。
新夢想的發展究竟該“快”還是該“慢”?也許複雜的不是事情本身,複雜的是人。
合夥人理念的差異,不僅來自於不同的事業動機,還來自於每個人性格與需求的不同。
這似乎又回到了最初那個問題:一開始,孟曉駿和成東青就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當孟曉駿在象牙塔的同窗面前高喊出“改變世界”的口號時,成東青還在追趕著所有同學的起跑線。
蝸牛和雄鷹的視野怎會一樣?
站在他們各自的立場:孟曉駿想要被世界看到,想要做出成就、證明自己;而成東青想要的,只是求生存、謀發展,踏踏實實做好一件事。
成東青骨子裡是一個教書的,而孟曉駿想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個學校。正所謂“教育求穩,資本求快”,又怎能說清誰對誰錯?
沒有孟曉駿的激進,新夢想就不會步步壯大;沒有成東青的掌舵,再大的船也許也會翻。
所以,對孟曉駿的每一個決定說“Yes”的成東青,這一次,堅定地說了“no”。
激烈的爭執過後,三駕馬車終於走到了散夥的邊緣。
成東青彷彿成了一個孤家寡人,守著沒有了左膀右臂的新夢想。
屋漏偏逢暗夜雨,此時,一則報紙新聞,讓“留學教父”成東青,成為了“竊賊”成東青。
大量輸送中國學生走向美國的新夢想,受到了美國教育服務中心EES的關注和質疑。他們不相信,中國考生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績,於是控訴新夢想盜版托福考試資料,幫助中國考生作弊。
一場與美國人的官司就在眼前,而連美國大門都沒有邁進過的成東青,卻絲毫不知該如何應對。
如果說還有什麼,能夠讓合夥人毅然放下分歧,出現在彼此危難的關頭,那也許就是,真正的友情。
就在成東青最無助的時候,王陽帶著孟曉駿,重新站在了他的面前。
尊重自己,世界才會尊重你
這一次,三人一起踏上了去往美國的飛機。
這是成東青第一次來到美國,曾數次被美國拒籤的經歷還歷歷在目;如今,他成為了最有資格來美國的中國人。
這也是孟曉駿第三次來美國,前兩次,他在這裡灑下滿腔熱血卻丟掉所有驕傲。
無論是對成東青,還是孟曉駿,這都是一趟關乎找回尊嚴的行程。
談判仍然以美國人的傲慢與偏見開始,這三位中國的成功人士,在這裡一如既往地沒有得到尊重。上半場不歡而散。
休息的間隙,孟曉駿帶著成東青和王陽來到了許多年前他打工的那家餐館,第一次講述了自己在美國的那些歲月。
成東青難以相信,這就是他眼中偶像一般的孟曉駿,在這片土地上所經歷的一切——他沒能改變這世界一絲一毫,就被深深地埋沒在了這裡。
那一刻,他才明白,在孟曉駿急切想要帶著新夢想走出國門的背後,是那一顆曾在這裡喪失了尊嚴的心。
他決定幫他找回尊嚴,以推動新夢想在美國上市的方式。
重新回到和美國人的談判桌上,雙方態度開始出現戲劇化的反轉。成東青、孟曉駿與王陽,彷彿回到了過去分工合作的最佳狀態。
當成東青拿出一本與案情相關的美國法律文書,可以將這裡面的任意一個條文倒背如流。美國人鄭重地凝視起這個中國人,第一次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是的,為了應對這次談判,成東青拿出了當年死磕英語的方法和毅力,背下了整本美國法律文書。
“這是我十八歲就會的技能,我希望你們知道,我在中國學生裡只能算資質平庸。中國學生非常善於考試,你們無法想象,他們為了考試所付出的艱辛,你們不瞭解中國。”
”我們希望EES在中國市場實現版權規範化,而不是被你們說成竊賊。我們今天來其實只想說一件事:中國在改變。今天的中國學生來美國不是為了留下,他們願意回國,而你們還在關心他們有沒有作弊。”
”來美國之前,我們一直在爭論新夢想是否要上市。就在剛才我做了一個決定:新夢想將在今天啟動上市計劃。謝謝你們,給了新夢想這個機會,是你們讓華爾街投資者看到了我們,讓他們看到我們的誠意與勇氣。”
三個中國合夥人,在國際談判席上,第一次憑實力贏得了美國人的尊重。
”新夢想”登上了世界舞臺,美國改變了對中國考生的看法,孟曉駿和成東青,亦告別了因這片土地而感到屈辱的過去。
也許,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他們用青春和奮鬥去捍衛的,說到底,只是“尊嚴”二字。
對孟曉駿而言,這尊嚴是實現當年許下的豪言壯語。對成東青來說,這尊嚴是在海里從容地游下去,不再擔心下沉。
而奮鬥,是一個人拿回尊嚴的唯一方式。
我們曾夢想改變世界,後來知道:只有先改變自己,你的世界才會隨之改變。
結語:
沒錯,這部電影正是以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藍本,以俞敏洪、徐小平、王強三位合夥人為原型的改編故事。
拍這部電影,並不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本意,所以在我在整篇文章中沒有對號入座。我相信,成東青、孟曉駿、王陽這三個人物本身,就足夠真實和打動人。
他們身上,總會讓你看到熟悉的一面,關於青春、夢想、友情、奮鬥……無論你正在經歷著怎樣的人生。
有一天,當我們能夠眼帶笑意,坦然致敬曾經那個青澀的自己,相信逝去的青春,已經化作歲月的禮物。
作者
為精神世界點亮一束光
閱讀更多 洛水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