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詩眼”,其實就是一首詩裡的一句切題的點睛之筆,是嗎?

廊橋詩夢


所謂“詩眼”,其實就是一首詩裡的一句切題點睛之筆,是嗎?

“詩眼”,指詩中最能表現情感意味、精神內涵的字(字眼)。或者說,詩眼,就是指在詩歌中起畫龍點睛作用的關鍵的字。

抓住詩眼,捕捉最佳信息,深入挖掘詩詞意蘊。

詩歌的特點是高度簡潔凝練,因而它的語言更是高度個性化,經常通過比喻、通感、雙關等表達語意,從而使人感到含蓄、朦朧、多義。在詩詞的語味中,要善於尋找最明亮的那顆珍珠,即警句,這是不可忽視的。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之言俗稱詩眼,它是詩中最凝練、最精神、最準確地傳達主旨的字句,最理清詩詞脈絡的盤節,是掌握詩歌各部分相互聯繫的關鍵。

能抓住詩眼或是文章的關鍵字句,就可以帶動全篇,完成對詩作的欣賞。

而“詩眼存在於中心句或出現在標題上,常表現為動詞、形容詞或副刊詞等形式”。

如何品析詩眼?

一、品析詩眼應知人論世。如:《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和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兩詩都著一"望"字。李詩之"望"在首句,實寫登樓,引領全篇,既表達了對君國的眷念與嚮往,又蘊含了對"帝京"遙不可及的感傷。

柳詩之"望"有何作用?讀這兩首詩必須瞭解當時背景兩詩寫作之時,作者都是貶謫之身,正值壯年的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則在垂暮之年被棄置崖州。兩人的處境與心境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我們不瞭解創作背景,就不可能準確把握。

二、品析詩眼要聯繫詩中的形象把握詩中的思想感情。柳宗元的《江雪》,《江雪》本詩詩眼應為"獨"字。從全詩意思看,它緊承前文"鳥飛絕"、"人蹤滅"、"孤舟",勾畫出一幅"冰雪獨釣圖":千山聳立,萬徑縱橫,但山無鳥飛,徑無人行,只有一隻孤舟,一個孤獨的垂釣者。

從詩歌形象上看,"獨"字準確形象的刻畫出釣者遠離塵俗,清高脫俗、傲岸不群的個性特徵。從本詩的寫作背景看,"獨"字準確的展示出作者"永貞革新"失敗後連遭貶斥的孤獨景況,也展現了作者始終頑強不屈的精神狀態。

總之,"獨"字籠罩全篇,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堪為詩眼。大家非常熟悉的;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其"綠"字詩思深沉,情思浩蕩: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江南春風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之景,又在這盎然生機中展示出作者當時奉詔回京的喜悅,還流露出作者經歷第一次罷相之後,雖被再次徵召回朝,但不能不產生的重重憂慮,豐富的表現力,也十分生動的確讓人稱道,難怪王安石不厭其煩,易"十許字,始定為綠"。

三、品析詩眼要仔細體悟修辭和表現手法。例如《題玉泉溪》

紅數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詩中"彈"字精練傳神,寫出了溪水聲,富有音樂性,以動寫靜。將萬籟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靜。同時運用擬人手法,賦予玉泉溪以人的情態、生動形象。

柳宗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和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比較不難發現兩詩都著一"望"字。李詩之"望"在首句,實寫登樓,引領全篇,既表達了對君國的眷念與嚮往,又蘊含了對"帝京"遙不可及的感傷,詩眼是理解詩歌的一把鑰匙,抓住了詩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幫助解題。

怎樣去鍛鍊詩眼、詞眼呢?

古人有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為眼、七言詩以第五字為眼的說法。

如“孤燈然(燃)客夢,寒件搗鄉愁”(岑參),“危峰入鳥道,深谷寫(一作“富”)猿聲”(鄭世翼),“萬里山川分曉夢,四鄰歌管送春愁”(許渾),“鶯傳舊語嬌春日,花學嚴妝妒曉風”(章孝標)。

因而主張五言詩要在第三字上著力,七言詩要在第五字上著力。這種說法是不無道理的。

五字句與七字句的節奏多作上二下三與上四下三,如“孤燈——然客夢”與“萬里山川——分曉夢”。而意義單位又往往與節奏單位相統一,在五言詩的完全句中,常常上二字是主語,第三字是動詞所在;在七言詩的完全句中,常常上四字是主語,第五字是動詞所在。動詞是敘事、寫景、狀物、抒情的關鍵字,因而自然成為鍛鍊字眼的重要對象。

但若把詩眼定死在五言詩的第三字、七言詩的第五字上,則又未免偏頗。原因在於,詩句的語法結構多種多樣,並不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而詩眼也並不侷限於動詞一個類別。“身輕一鳥過”、“白玉堂深曾草詔”,便是不受詩眼在第三、五字說法侷限的例子。這在詞裡,句於參差不齊,句法千差萬別,當然更無從咬死第幾字方得為眼,所以“綠肥紅瘦”(李清照)既不妨以二、四字為眼,“寵柳嬌花”(前人)又不妨以一、三字為眼。

應該說,鍛鍊詩眼、詞眼,並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條例可循。有的詩詞本來無需在字眼上追求,如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寫病後初見的春色,已是形神畢肖,就無需乎再加爐錘之功。

韋莊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技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意境渾成,也就不必要再在字眼上煞費苦心。如果是有待鍛鍊的字句,那麼,最重要的是要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劉勰說得好:“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矣。”(《文心雕龍·章句》)字句之所以需要錘鍊,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全篇的整體美。

如果不能在宏觀的背景上斟定字眼, 就會象作畫的人“謹發而易貌”(《文心雕龍·附會》),頭髮惟妙惟肖,面貌卻走了樣。明代詩論家謝榛無視篇意而輕改古詩字句,難免招致非議。

他認為謝朓的“澄江淨如練”(按“淨”應作“靜”),“澄”、“淨”字意重出,意欲改為“秋江淨如練”。殊不知這是一首寫春天的詩,下一句便是“喧鳥覆春洲”。忽春忽秋,顛三倒四,還談得上有什麼詩意呢!在意辭關係上,前人是有過不少精闢的見解的。《文鏡秘府論·南卷》提出“精練意魄”。

杜牧《答莊充書》說:“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這些與劉勰所說的“振本”、“知一”都是同一個意思。韓愈幫賈島推敲字句,正是從前後句文意的關聯上選定“敲”字的。王夫之認為“'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若即景會心, 則或推或敲, 必居其一。”(《夕堂永日緒論內編》)看似有理,其實是架空立論,未能從賈島原詩的情景去判定選用“敲”字的妙處。



詩眼就是一首詩裡面一句切題的點睛之筆,也有可能是一個詞。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個綠字就是詩眼。綠字既是形容詞又是動詞。綠油油的。使綠油油的。把無形的春風化為有形。使春風擬人化,春風把江南岸染綠了。

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個鬧字也把春天寫活了。紅杏在枝頭開得熱鬧。紅杏在吵吵嚷嚷地比美。春花爛漫,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老催寶寶


首先肯定題主答案正確:詩眼就是一首詩裡的點睛之筆。

詩眼是指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是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以一字為工。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鍵性的詩詞句子,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由於有了這個字詞或句子,而使形象鮮活,神情飛動,意味深長,引人深思,富於藝術魅力,稱為一篇詩詞的眼目。

舉兩個例子:

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其中“綠”字就是詩眼。在這句詩裡,“綠”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動詞,這個“動詞”就是詩眼。

再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通過描寫晚春時節海棠花的凋謝,抒發了詞人的感傷情緒。最後一句“應是綠肥紅瘦”是這首詞的詞眼。

在日常寫作中,我們要鍛鍊“詩眼力”,多創作出那些思緒飄飛的佳句。正如臺灣作家蔡淇華在提到《詩眼力》時提到的,只要主、受詞一換,文字將翻出新意,增添情趣,不僅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也鑄就了文章新的意境。如:擦撞。可以舉出:天空擦撞著大地;彩雲擦撞了上弦月;粉筆擦撞著知識等等。

當然,這還不是精彩的,應該試著將人換成物,實得變成虛的。

蔡淇華指導一個小女孩運用《詩眼力》寫出了這樣的文字:我以為青春是我的大舞臺,但我莫名跳入升學的黑森林,那裡長滿高聳的教科書,遮蔽了天空,還長出多刺的考試,每天“擦傷”我的舞姿。老師說,動作不要太大,縮小自己通過,就不會被“擦傷”,但我想跳躍、我想旋轉、我想跳舞啊......但傷口實在太痛了,我慢慢地縮小、縮小。呵呵,我現在不痛了,原來夢一縮小,就不會痛了。

文章寫得非常好,整段都是警言佳句,但讀完卻有點傷感。拋開這些,僅僅從《詩眼力》角度看,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了?這就是我學習《詩眼力》的體會。


十三月有話說


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指的是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以一字為工。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鍵性的詩詞句子,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由於有了這個字詞或句子,而使形象鮮活,神情飛動,意味深長,引人深思,富於藝術魅力,稱為一篇詩詞的眼目。

詩眼的獲得,需要提煉字句,務必要使提煉的字詞和詞句,最能表現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達詩人對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這樣的詞句,要在詩詞的關鍵部位,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

所以,詩眼的錘鍊,要立足於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詩眼"一詞最早見於北宋。蘇軾詩云:"天工忽向背,詩眼巧增損。"范成大也在詩中寫到過"詩眼":"道眼已盡詩眼在,梅花欲動雪花稀"。詩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幾種典型作用:

[1]用以翻出新意。如:"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閒殺老尚書"中的"恨"改為"幸","恨太平"是對天下太平的不滿,"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詩意迥同。

[2]藉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詔,水晶宮裡近題詩"之"中"改為"深","裡"改為"冷",,使得原來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宮",轉眼間顯得雍容華貴,超凡脫俗。

[3]靠它增強形象性。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用"綠"字而不用"到""過""入""滿"等字,是取"綠"字的色彩;秦觀的"山抹微雲,天連衰草"是取"抹""連"的動作勾畫出的線條輪廓。

[4]有的詩眼關乎詩意的精確。如一首詠早梅的詩:"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梅。"若將"數"改為"一","一枝"與"早"絲絲入扣。

詩眼猶如人眼最為生動傳情!


丹小麥


在古代詩歌鑑賞中,如能準確找出“詩眼”,不失為一條鑑賞的捷徑。

  2003年高考語文試題的17題是詩歌鑑賞題,此題要求找出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原題是這樣的: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香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通過閱讀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因為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痛苦地發出幽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煉地顯示出山中幽靜的孤寂的景象。

  要找準“詩眼”,必須明確什麼是“詩眼”。

  所謂詩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詩,工在一個字,謂之詩眼。後來也指全詩最精彩和關鍵性的詩句。也有人把詩眼說成“句中眼”,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以後又發展成為一首詩的眼目,即全詩主旨所在。據此可知,詩眼的含義有二:就一首詩而言是一聯或某一句;就一句話而言是某一個字。

  怎樣才能找準詩眼呢?我們也必須按詩眼的含義有二分別來找。

  第一, 就一首詩而言,指某一聯或某一句,它們一般是:

  1、 全詩的主旨所在;

  2、 含有某種哲理的詩句;

  3、 全詩最精彩和關鍵的詩句,尤其是精煉的動詞,形容詞所在的詩句。

  例①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謁詩,這首詩委婉地表達想入朝為官的願望,希望張丞相引薦。因此詩眼應該是頸聯“欲濟”二句。意思是說:想找到出路卻無人引薦,正如無船渡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想出來做一番事業,出仕求官。與詩的主旨吻合

  例② 山中留客 高適

  山光物態尋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溼衣。

  從詩題看“留客”是主旨,因此詩眼是三四句。詩人採用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去誘導點燃客人心裡那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入雲深處亦溼衣”,即也有小雨,人不留客天留客,扣住了主旨。

  例③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勃勃朝氣。從尾聯中我們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全詩的主旨和詩眼也正是尾聯。此二句既具有象徵意義又蘊含著哲理,也正是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

  例④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末二句含有哲理的詩眼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吸取新知識,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養。這也正是朱熹讀書心得。分析鑑賞時一定要扣住讀書這個主題。

  例⑤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末兩句有其哲理是詩眼所在。它揭示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錮不住的。

  例⑥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頷聯為全詩最精彩和關鍵性詩句,故為詩眼。它以“橫斜”描繪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動”狀寫梅花縷縷襲來的幽香,再以朦朧的月色,清澈的溪水襯托,表現了梅花的高潔、優雅的氣質風韻。

  例⑦ 無題 魯迅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頸聯的“刀叢”尤為傳神。因此該聯為詩眼。同時,此聯的“忍”和“怒”含意甚深:生活充滿著黑暗的磨難,夢裡縈迴著慈母的淚影,眼看著戰友們慘遭屠殺,作者對於反動派的罪孽真是忍無可忍,但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又不得不忍。正如氣球在暴力作用下,產生強大的內壓,它終於爆發,以雷霆萬鈞之力,鑄成一個“怒”字。“忍”“怒”二動詞,如此曲折迴盪,把深深鬱結在作者胸中的悲憤和戰鬥激情表現得非常真切。

  第二、就某一聯或某一句而言,詩眼一般是:

  1、“句中眼”,即精煉生動的一個字,多指運用了一些修辭格的字或詞類活用的一個字。

  2、對後世文學作品影響極大的一個字,尤其是點石成金的動詞。

  例⑧ 詠風 王勃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詩眼應是“有情”表現在兩處:一在“加我林壑清”——秋風輕拂林壑,使林壑幽美清新;一在“為君起松聲”——在日落山靜、夜幕降臨之時,風又奏響大自然的樂曲,給人以寧靜之美,給人以娛樂。同時把風擬人化,構思尤新。

  例⑨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句中第三句的“綠”字為詩眼。形容詞“綠”活用為動詞“吹綠”。它既描繪了江南美麗的春色,寄託了詩人浩蕩的情思,又極富有表現力。據洪邁《容齋續筆》載:開初為“到”改為“過”“入”“滿”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綠”字最為精警。這是因為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首,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視覺形象——春風拂照,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

  例⑩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全詩只是抒寫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但頷聯尤為著稱,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宿”“敲”成為詩眼。對後世詩歌錘鍊詞語影響很大。“推敲”二字有這樣的故事:一天作者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到韓愈面前,賈島便將做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最佳矣。”後來兩人便成為忘年交。這兩句話初看費解,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看到嗎?其實,這正是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因為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宿鳥,或是引起鳥一陣不安譟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若用“推”字,當然就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當然,也並非每首詩都有詩眼,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下燕子,沙暖睡鴛鴦。此詩並無詩眼。四句四景,構成一幅完整和諧的春光畫卷。

  要準確找出詩眼,除了要掌握方法技巧外,還要具有鑑賞詩歌的一般常識,瞭解作者的身世、流派、作品的風格及寫作詩歌的背景,吃透詩中的用典,扣住詩中關鍵性的字、詞、句。做到字不詞,詞不離句,句不離全詩,並要反覆吟誦,讀出味道,讀出感情,認真體味,多讀鑑賞作品,尤其是歷代“詩話”“詞話”。久之,找詩眼也就不困難了,鑑賞也就找到了捷徑。


北潤說風水


一句詩中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字。是解讀古詩的一把鑰匙!

1:所謂詩眼是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和最能表達詩的意境的字。用以表達詩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是一首詩的關鍵所在,是整首詩的精髓,這個字或詞是經過詩人反覆推敲才得出的,也是一種“煉字”,讀者找到了詩眼就等於掌握了詩人的情感。

2:例如:杜甫寫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和落就寫的生動傳神,這首詞通過描寫淒涼的落日和一縷縷孤煙。抒發了詞人的感傷情緒,落和直就是這首詩的詞眼。

3:要想找到詩眼,就需要提煉字句,務必要使提煉的字詞和詞句,最能表現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達詩人對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這樣的詞句,要在詩詞的關鍵部位,具有統攝全篇的。



拉菲莊


論詩歌;

今天借題目解讀“詩歌”,因為老朽的作品受到讀者厚爰。分三部分解讀;詩“姓”概論、舉例論“詩眼”、什麼是詩眼?

有關詩“姓”家族、二十六位學說:詩、文學的一種體裁。詩書、泛指書籍。詩吏、反映某一歷史時期實地情況的詩歌。詩壇、詩會詩歌界。詩聖、造旨很高的詩人。詩仙、才情高起、氣韻飄逸的人。詩式、詩論。詩序、《毛詩序》的簡稱。詩社、詩人定期會集地。詩虎、既“詩謎”。詩學、各界專稱研究詩歌原理著作。詩宗、眾所共仰的詩人。詩話、評論詩歌、詩人、詩派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述。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思、做詩的動機和思維。詩鐘、文字遊戲。詩律、詩文的格律。詩債、自己寫不出來,求人好象負債一樣。詩餘、詞的別名。詩劇、用詩體對話,寫成的劇本。詩教、古代文學理論術語。詩謎、以詩為謎的謎語。詩韻、詩的聲韻。詩歌、文學的一大類別。詩豪、詩人中的英豪。詩魔、酷愛做詩,人象招了魔一樣。

就以我創作的詩歌《三國戰將數趙雲》,為例來解讀“詩眼”。因為古人的詩歌,它時間遠遠流長,有無數的評論家解讀。用現代詩解讀,怕解讀不標準。用我創作的詩歌來解讀,歪正都無所謂。

原文:三國戰將數趙雲,七進七出血染刃。長板坡前稱英豪,救駕幼主護夫人。

要定位詩眼,它有四個字既:“數”、“稱”、“護”、“染”。說“數”吧?它還沒論據。說“稱”吧?趙雲其它戰役有些人不已定清楚。說“護”吧?趙雲捨命護主的實例不多。將“詩眼”定為“染”字比較合適。因為趙雲久經殺場,幾忽場場戰役刀刃見血,也能提起全詩的精神。

最後再解讀“詩眼”:“範大成”的“道眼已空詩眼在”,“詩眼”既指一首詩或一句詩中,最傳神、精煉的“一個字”。


松鶴延年5016


一枝獨秀光桿花?沒有綠葉鋪墊不成。畫龍不點睛,所謂潛龍勿用;點睛不畫龍,所謂亢龍有悔。


小北2014


詩眼是指在詩歌中起關鍵性作用的一個字或一個詞,用以表達詩人全篇的思想感情,是一首詩的關鍵所在,是整首詩的精髓,這個字或詞是經過詩人反覆推敲才得出的,也是一種“煉字”,讀者找到了詩眼就等於領悟了大半,它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詩眼是理解詩歌的一把鑰匙,抓住了詩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幫助解題。

1、詩人的賞鑑能力、觀察力。

2、指的是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以一字為工。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鍵性的詩詞句子,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

擴展資料

詩歌的特點是高度簡潔凝練,因而它的語言更是高度個性化,經常通過比喻、通感、雙關等表達語意,從而使人感到含蓄、朦朧、多義。在詩詞的語味中,要善於尋找最明亮的那顆珍珠,即警句,這是不可忽視的。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之言俗稱詩眼,它是詩中最凝練、最精神、最準確地傳達主旨的字句,最理清詩詞脈絡的盤節,是掌握詩歌各部分相互聯繫的關鍵。



俏花旦


畫龍不點睛,死龍。畫龍點了睛,活龍。所謂“詩眼”,就是詩中最重要的一個字,這個字一定要是動詞。這個動詞用準確形象了,整首詩就象安了眼睛,活了,有意境了,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