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部世界》到嗅覺機器人——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革命


提到阿西莫夫,那便是科幻史上無法繞開的一位巨匠。他又被尊稱為“機器人科幻小說之父”,足可見其在科幻領域的崇高地位。


從《西部世界》到嗅覺機器人——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革命


他對機器人的影響要從他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說起。機器人學robotics這個詞本身便是阿西莫夫最先創造的,這個詞始建於他1942年發表的短篇小說《轉圈圈Runaround》。在這個故事中,阿西莫夫也第一次逐字列出了日後影響了無數科幻作品的三大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三、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沒有讀過原著小說的科幻愛好者往往對這三大法則不夠重視,甚至因為三大法則的表達過於簡單直白,令不少人反而對此不削一顧。

事實上,三大法則之所以被無數的科幻作品引用和延伸,正是因為它簡潔而嚴謹的邏輯背後卻潛藏了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無限可能。與其說阿西莫夫藉助三大法則設立了人類對機器人的統治與霸凌,毋寧說阿西莫夫設立這三大法則便是為了從各個角度嘗試將它們擊破。

2020年3月15日,HBO的年度神劇《西部世界Westworld》第三季開播,這也再度喚起了觀眾對人類與人工智能未來的憧憬與擔憂。

《西部世界》描繪的是在不遠的未來,一個名為“西部世界”主題樂園中,有一群外形足以亂真的人形機器人。他們被稱為“host(招待員)”,被製造出來的目的就是在樂園中扮演不同人物,供真正的人類作為“guest(遊客)”進行身臨其境的消費體驗。

在“西部世界”中,人類可以毫無顧忌地對機器人進行虐殺和欺凌,釋放最原始黑暗的慾望。而死亡的機器人會被工作人員回收、修復並重置記憶,繼續回到日復一日以死亡為結局的故事循環中。

刨除電視劇雜糅的時間線營造的燒腦劇情,《西部世界》涉及的題材和探討的主題都不算新奇。無論是機器人的覺醒還是關於人類自由意志的反思,在以往的科幻作品中都屢見不鮮。比如科幻影迷們奉為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黑客帝國》系列、《銀翼殺手》、《我,機器人》等等,都曾從不同角度討論了類似的話題。

在雨塵看來,《西部世界》真正與眾不同的是,它巧妙地藉由三個不同的機器人個體的覺醒——Dolores、Bernard和Maeve——預言了整個機器人群體的前途命運。而對於群體的覺醒與反抗,又隱喻了人類歷史上無法迴避的種族壓迫與反抗。從這一點來看,《西部世界》不僅是對人類未來的警示,更是對人類歷史的反思。

對於“西部世界”樂園中的機器人而言,樂園的規則實際上仍然是阿西莫夫三大法則的延伸:機器人無法對園區的遊客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第一法則;管理員可以隨時調整參數來改變機器人的行為——第二法則;故事線中的所有機器人都在為生存而努力——第三法則。

正如前文所說,三大法則暗含的即是人類對機器人的認知——工具和奴僕,在“西部世界”樂園中,人類正是這樣將機器人作為發洩暴力和獸慾的工具,令機器人充當服務自己的奴僕。

身為人類我們或許會認為,發明和製造機器人本不就是人類使用工具的一種方式嗎?那麼把機器人視作工具和奴僕又要什麼不對呢?

《西部世界》帶來的一個思考是:當機器人或人工智能與人類無限接近時,區分兩者的界線是什麼?

是物理層面的硬件組合?如果說機器人是以電子原件和化學材料排列組成而成,那麼人類也不過是碳水化合物的集合而已,神經元之間電子傳導的方式與計算機傳輸信息的載體並無二致。《西部世界》第二季中,當機器人第一次被展示在人類面前時,無人能辨真假。而到了第三季,機器人已堂而皇之地混跡在人群之中,扮演者早在第二季便死亡的人類執行著秘密計劃。物理層面人類與機器人又怎能分清高低?

宗教人士會強調,人類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靈魂。在《西部世界》第二季的尾聲,在設定為印第安人的Akecheta帶領下,機器人們穿過虛擬伊甸園的大門,身體卻墜落山谷。這難道不是人類一直渴望的靈魂與肉體的分離與昇華嗎?相比之下人類的靈魂又在哪裡呢?

於是窮途末路的人類只好拿出最後的論據:自由意志Free Will。我們擁有自由意志,所以我們理應成為世界的主宰。然而《西部世界》再次當頭棒喝,在第二季的故事中,Dolores找到的圖書館裡,每一個曾經走入樂園的人類的行為模式都被記載成了一本書,這意味著每一個人類引以為傲的自由意志其實都可以被預測和模仿。第三季的海報更是印上了這樣一句話:free will is not free(自由意志並不自由),那麼人類和機器人又有什麼不同?

2020年3月,英特爾公司和康奈爾大學把這個科幻與現實的距離,又大大的拉近了一步。具有人類真實知覺,甚至具備人類思考和判斷能力的機器人,已經在路上。


從《西部世界》到嗅覺機器人——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革命


AI嗅覺黑科技,橫空出世

3月15日,英特爾公司和康奈爾大學共同宣佈:

他們基於人工智能芯片和傳感器,開發出了具有類似人類嗅覺能力的新方案。

這個類人類嗅覺的方案,能夠從上十種有毒的化學氣味中,準確的分析出來其中的任何一種。

研究成果剛剛發表在了世界頂級的醫學人工智能期刊《自然智能醫學》(Nature Medicine Intelligience)上。

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發表在《自然智能醫學》上的論文

簡單的說,這個人工嗅覺方案用到了英特爾公司一款正在研發中的人工智能芯片(稱為Loihi芯片,發音類似“囉嗨“),同時研究人員給這個Loihi芯片配上了72種不同的化學傳感器(chemical sensors)

Loihi 芯片本身具有神經元細胞的學習能力(又被稱為神經擬態芯片),所以僅僅需要單一的樣本,就可以學會識別每一種氣味,而且也不會破壞它對先前所學氣味的記憶。

只有理解了人的大腦回路如何用計算的方式解決嗅覺這樣的問題,才有助於設計出真正有效的“類腦智能”。

也許,離我們創造出具有完全人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各種感知能力的AI機器人。。。

這一天不遠了。

你,準備好擁抱真正的“西部世界”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