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備種丨姜種出閣下地忙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經過近半年的保種催芽,銅陵白姜迎來了出閣之時。姜農紛紛緊抓農時,將姜種從姜閣中請出下地,掀起種植熱潮,為今秋的豐收孕育希望。

春耕備種丨姜種出閣下地忙

姜農搶抓農時在田間種植銅陵白姜

3月27日上午,雖然天空中飄著淅瀝小雨,可天門鎮五峰村村民盛義武的後院裡卻十分忙碌,十餘名姜農忙著將姜種從姜閣中取出,裝袋運回家中。

春耕備種丨姜種出閣下地忙

經過“燒姜閣”培育的優質姜種姜芽色澤鮮黃、肥壯飽滿

“他家世世代代燒姜閣,用的是百年傳承的傳統技藝,品質有保障,我家的姜種每年都送到他家來。”來自天門鎮雙龍村的姜農盛昌富指著色澤鮮黃、肥壯飽滿的姜芽對記者說道,他去年立冬時將300餘斤姜種送到這裡保種。“2畝多的姜田早就踩好了姜壟,等天氣轉晴後就可以下地種植了。”

盛義武告訴記者,從姜種入閣到出閣歷時近半年,在此期間,需要根據去溼、保溫、催芽的不同階段不斷調節姜閣內的溫度,以保證姜種的存儲和出芽,而出芽的大小將直接影響到銅陵白姜後期的生長和產量。“今年一共是8個姜閣,裝了400多戶姜農的13萬斤姜種,姜芽出得都還不錯,色澤鮮亮,大小也比較均勻。”


春耕備種丨姜種出閣下地忙

春耕備種丨姜種出閣下地忙

姜農整理出閣的姜種

“作為銅陵白姜的主產區之一,天門鎮境內今年共有姜閣近50個,培育姜種約420噸,可種植姜田3500畝左右。”天門鎮農綜站副站長趙友前介紹說,近年來,隨著銅陵白姜行情持續向好,品牌效益越來越大,姜農的種植積極性不斷高漲,每年入閣的姜種數量也在穩步增加。與此同時,為推動銅陵白姜產業發展,政府每年都會給予姜閣一定的財政補貼,這不僅有利於良種妥善保存,也為傳統技藝的傳承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瞭解,銅陵白姜有著兩千多年栽培歷史,系銅陵“八寶”之一,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並獲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銅陵白姜種植系統於2017年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並於2019年成功入選了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而用姜閣保種催芽的工藝方式則是該種植系統中的重要一環,不僅可以保障姜種安全越冬,還可以減少瘟姜病的發生。

來源:銅都晨刊(方盼亮 章麗 楊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