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物資遭國外退貨,我們有啥資格“豪橫”?


在歐美新冠疫情肆虐之際,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3月12日舉行的網上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支持出口企業組織口罩等醫療物資對外供應,為全球防疫作出應有貢獻。目前中國的口罩、藥品供應仍然短缺,中國在克服自身困難的同時,對疫情較重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大國責任擔當。


但是,在這大國擔當實踐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聲音,尤其是在醫療物資出口方面,紛紛遭到西方國家的“退貨”。比如在“荷蘭口罩事件”中,荷蘭官員就表示寄來的口罩不符合質量標準,不能正確地覆蓋臉部,或者捕獲病毒粒子的膜狀物不能夠正確的運作;又比如“西班牙試劑盒事件”,曝出中國生產的試劑盒檢測出來的正確率只有30%左右······


問題出現在哪裡?出口企業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想要出口醫療物資,相關的銷售資質及進出口權資質,缺一不可。不僅要受國內法的約束,而且需要注意所出口的醫療物資是否符合進口國及法律規定的標準


是的,如果我們要出口物資,不僅需要辦很多的證照,而且要符合進口國相關的法律標準,如歐洲的CE認證、美國的FDA認證等,而且,這些進口國要求的准入認證許可必須是進口國指定的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這就是遊戲規則!不要因為你認為你是在援助、在救急,就可以無視遊戲規則,就可以事急從權,這在國外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醫療物資方面。要知道,質量不達標的醫療物資,很可能會誤導疫情研判,對疫情造成二次傷害。


在口罩等醫療物資緊缺之時,國內生產商紛紛加大馬力,不僅僅供應國內,還希望出口國外,獲取更多的利潤,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拜託在生產醫療物資之時,請認真研究下各國的標準,請找個靠譜認證機構或者中介機構,不要為了省時省力,被人忽悠了團團轉轉,結果出口到了國外還遭退貨,滿臉尷尬。


出口或者援助醫療物資遭退貨的消息傳回國內,民間輿論一片冷嘲熱諷,“愛用不用,不用拉倒”之類的言論充斥了各大媒體平臺。更要命的是,國內一些“生產假貨或偽劣產品出口,讓國外疫情更加嚴重”之類的言論或者視頻也傳到了國外,甚至被一些國外政要人士轉載。中國製造,再次在西方世界面臨著信譽危機,而我們卻不以為恥,甚至一副“豪橫”醜態,殊不知,這將進一步嚴重影響著我國已經片體鱗傷的外貿競爭力。


在國內企業遭受退貨、國人嘲笑、譏諷“豪橫”之時,我們看看國外都在做什麼:


法國總統馬克龍3月底在走訪一家中小型口罩製造商Kolmi-Hopen公司時表示,希望到今年年底前,實現法國在口罩生產方面的“完全自主”。他還強調,“我們應重建法國和歐盟主權。”他還證實,一個由四大工業企業組成的聯合企業已經成立。該企業立下的目標是到5月中旬生產1萬個呼吸機,以用於支持境內物資緊缺的醫院和醫護人員。


在英國政府呼籲下,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工程等領域的28家在英國企業組成“呼吸機挑戰聯盟”(VENTILATOR CHALLENGE UK CONSORTIUM),共同開展項目攻關,加快英國國內的呼吸機生產。該聯盟由英國製造業研究中心集團HVM(High Value Manufacturing Catapult)牽頭,集結了美捷特、空客、西門子、羅爾斯羅伊斯、邁凱輪、雷諾等諸多知名企業。該聯盟對呼吸機的設計、製造、組裝、測試組件及成品的相關要求進行了評估,目前已接到來自英國政府的正式訂單,數量超過1萬臺。


在美國,川普總統任命納瓦羅擔任《國防生產

法》政策協調人,下令通用汽車公司、和各大美國企業,生產10萬臺呼吸機等重要醫療物資。3月24日,美國汽車製造商福特宣佈了與GE醫療合作的計劃,並增加了呼吸機的生產以及抗冠狀病毒的其他重要用品,包括呼吸器,口罩和手套。更重要的是,川普政府正擬議一項行政令,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產藥品的依賴,鼓勵美國公司將基本藥品、醫療設備和醫療用品生產轉移回美國


看看俄國人怎麼做:3月31日夜間俄羅斯一架飛機載著醫療設備和防護用品飛往

美國。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普京總統向美國提供援助是基於,美國醫療設備生產商正在擴大生產,如果有必要的話, 美國也會給俄羅斯施以援手”。他還說,俄中兩國也建立了這樣的協作。是的,俄國人在左右逢源,套取好處。


中國是一個大國,是一個脫離不了世界的大國,世界需要我們,但是我們更需要世界。我們三分之一左右的經濟是由外貿貢獻的,我們發生疫情時,海外華人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世界各國政府也伸出了援助之手。現在,需要展示中國的大國擔當時刻,那我們就好好扮演這一角色,為我們國家建立更好的擔當信譽形象。不要把明明是一件好事,辦成壞事了,損害企業利益不說,更要命的是國內相關產業受到損害,外貿雪上加霜,影響國家經濟命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