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導語 :曾經驕傲的民族品牌,在疫情結束前提早落敗。決定命運的並不是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在此前的幾年時間裡,力帆汽車都在成與敗的交界線上竭力掙扎,控股股東幾經易主。2018年以來的市場整體走低,令力帆汽車雪上加霜。2020年本該春暖花開的季節,一場疫情成了壓倒力帆汽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年3月18日,力帆控股退出股東行列,理想智造被賣給了重慶滿旺機械配件銷售有限公司。而在此前,力帆這個汽車外殼已幾經易手。

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2018年12月29日,力帆汽車的股東變更為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名字也變為“理想智造”。新帆的東家是理想汽車,理想汽車的東家是“車和家”,車和家的老闆是李想。車和家自此獲得了造車資質。

2019年12月26日,理想智造的股東變成力帆控股。在獲得了造車資質之後,車和家將“空殼”還給了力帆控股。

不久後,原理想智造再度易主,歸屬重慶滿旺。重慶滿旺原來是做汽車和摩托車銷售的,斬獲理想智造,一步踏進了汽車製造領域。

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搭車新勢力落空,“理想”敗給現實

把汽車製造公司被顛來倒去,反覆轉賣,力帆此舉實屬無奈。這家從摩托車起家的企業,走進汽車行業以來一直不大順利。

在汽車行當混跡近20年,無論是銷量、品牌、研發、品控,都不被市場和消費者所認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涉足較早,但創始人尹明善自己都說:這是起大早趕晚集。在新領源領域,力帆一直默默無聞,別說利潤,名氣都沒有打出去。

其實尹明善的眼光是獨到的。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2014年著手生產新能源汽車,都正值當時的市場風口。本該順勢而進,大有可有。可事實卻是一路波折,讓別人看著都累。一輛車一萬多個零部件、長產業鏈……,造車的複雜程度和資金需求都超出了創始人的想象。

力帆汽車的國內市場表現一向不被看好。新能源方面,力帆的最好成績是在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14874輛。此後,再也沒有超越過這個數字。

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銷量不暢,資金迴流緩慢,債務壓力凸顯。債務危機成了力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為了增加資金流動性,力帆賣掉了產能15萬輛的乘用車生產基地,賣掉了足球隊。也賣掉了力帆汽車,並且價格僅為6.5億。

接手力帆汽車的是理想智造,也就是車和家。

車和家並非沒有作為。理想智造首款量產車型理想ONE於19年10月份正式上市,油電源合動力,售價在30萬左右。到今年1月份,理想ONE交付1180輛,2月份受疫情影響理想ONE僅交付269輛。工信部裝備司發佈的第330批新車申報公告中還顯示,理想汽車申請了4款新產品。

然而,也就僅此而已了。

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2019年歲尾,購車客戶發現,無法在中信銀行申請到理想ONE的購車貸款。之後,老闆李想在其社區留言表示,“對不起車主們了。還是我們自己實力不夠強,害得用戶也跟著被銀行欺負。抱歉、抱歉、抱歉。我們現在還很弱小,也會出很多問題。”

真實原因撲朔迷離,也就難怪大家會把一些事情聯想到一起。2019年,重慶理想智造內三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涉及的訴訟多達138起。理想汽車方面做出回應:所涉訴訟均為力帆集團持有並經營力帆汽車期間發生的債務,均由力帆集團與相關債權人對接並尋求解決方案,後期案件的處理也由力帆集團負責。理想所說的應該是事實,因為買力帆的時候,肯定也做了債務方面的調查。但有些事,是不能講道理的。有這麼多爛事牽扯,理想(力帆)汽車的銷量直接受到影響。理想汽車成了車和家的燙手山芋。

或許力帆也有借“車和家”加速的願望。當時“車和家”需要資質,而力帆急需在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等方面進行產業升級。車和家作為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在車聯網、軟件開發與數據交互與應用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

到底有沒有這個想法已經沒有機會驗證。因為現在的公司主人是滿旺,一切已成過眼雲煙。


一手好牌只剩摩托

尹明善一代豪傑。47歲,要麼是準備退休,要麼正經歷中年危機。尹明善不然,那年他下海經商,用了3年成為重慶最大的民營書商。54歲時改行,成了中國摩托界的大哥。72歲時,他帶領力帆股份上市,一舉登上“重慶首富”的人生巔峰。不到40平方米的車間,是力帆集團最初的辦公室和生產車間。尹明善拿出20萬元,在這裡創辦了重慶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他向9名員工宣佈:“我要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摩托車發動機。”2001 年,尹明善兌現諾言。力帆售出184萬臺摩托車發動機,銷售收入超過 38 億元,位居全球第一。

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61歲,是尹明善的人生巔峰。2003年,他以5.2億元人民幣的個人淨資產,被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列為中國的50名富豪之一。同一年,尹明善當選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位步入省部級高官行列的民營企業家。同年8月,力帆收購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 80% 的股份(後增持到 95% ),並將企業名稱改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產品商標由“北泉牌”改為“力帆牌”。這步棋沒有走好。

造車這事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力帆提出的造車申請遲遲未能通過,樣車也因質量未達標,不得不推遲上市時間。直到2005年,國家明確提出要鼓勵自主創新,力帆轎車取得國家發改委核准的“準生證”,成為吉利、奇瑞、比亞迪之後的自主轎車生產企業。

2006年1月,力帆第一輛轎車520正式上市,此後,又陸續推出320、620、X60、X50、720、330、530、630、邁威、軒朗等多款車型,覆蓋小型車、緊湊型車和小型SUV等多個領域。當時銷量也還不錯。但是輝煌沒有繼續。2018年,汽車市場開始下行,力帆乘用車全年銷量僅31786輛。

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問題可能出在四個方面:

一、研發經費有限

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力帆在產品、技術上一直沒有突出表現,缺乏明星產品。力帆320幾乎就是複製的寶馬mini,620則是寶馬3系,軒朗是福特S-Max的翻版,x80幾乎是山寨的漢蘭達。力帆汽車,因大力出翻版而名揚業內。始終沒能在核心技術上佔優,自然也就後續乏力。勉強在2016年達到銷量高峰之後,力帆漸漸熄火。

二、負債率過高

長期以來,力帆的汽車產業主要通過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從2018年1月起一年多的時間,重慶力帆控股進行了16次股權解押和質押操作。2014-2017年,力帆股份的負債率都在70%以上。力帆一直在和債務做鬥爭,一直被緊張的資金鍊捆著手腳。

三、重視海外市場,國內市場受挫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至今也不能說這個策略是錯的,甚至可以說是可敬的。但對國內市場的支持不足,導致力帆汽車岌岌可危也是事實。

四、失意新能源

2016年,由於力帆新能源出現了騙補事件,被財政部取消了新能源汽車補助資格,該型號的新能源車生產資格也被取消。經查處,2015年力帆汽車共有2395輛汽車不符合新能源汽車申報條件,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14億元。經此事件,力帆新能源車銷量暴跌,數據顯示,2016年力帆新能源車總銷量為4343輛,同比暴跌62.98%。2018年8月31日下午,一輛純電動汽車的力帆650EV在廣州市增城區自燃。車輛完全燒燬。力帆品牌再度遭受沉重打擊。


一騎絕塵,摩托車再戰江湖

馬雲曾經拜訪李嘉誠,李嘉誠談起生意經:“做生意要記住,手頭上永遠要有一件產品,是天塌下來你也掙錢的。”力帆的這件保命產品就是摩托車。

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力帆股份在2019年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準備將業務發展重心進行調整,不再把汽車排在第一位,而將摩托車排在第一位。

力帆股份還表示,力帆是國內唯一一傢俱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大批量上市的摩托車生產企業,公司持有的摩托車電噴核心技術,可滿足目前全球最嚴格的排放標準。顯然,力帆在摩托車領域的積累遠比汽車市場深厚,迴歸摩托車主場,或許是個更有希望的決定。

2020年,所有人都在經歷艱難的開局。然而就是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力帆集團經營團隊在總結復工兩週相關情況時表示:“從2月22日復工到今天(3月7日),我們已累計接到國內外近5億元的訂單,集團上下都在加班加點,保證訂單的及時交付。”5億的訂單,對比僅能賣到6.5億力帆汽車,誰是股肱一目瞭然。


是否還能等到彩虹?

疫情的影響已經波及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行業受到影響,無論是上游供應鏈,還是下游的經銷商,都面臨十分嚴峻的中斷。疫情完全消退還需要時間,而產業鏈的全面恢復時間更為漫長。各行各業都在面臨大考。成績優異的企業似乎預見到了風暴後的彩虹,而本就勉強掙扎的企業,則很可能在風暴結束前退場。

力帆集團面臨的局面,似乎比別人更嚴峻一些。資金儲備捉襟見肘,債務壓力陰雲籠罩。但是,東邊不亮西邊亮,力帆集團也有自己的涅槃種子。或許在今後很長一段一時間,我們都沒法在國內看到力帆汽車的身影。但在海外,卻有雄起的另一番風景。

力帆出局背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彩虹

2019年11月12日,力帆集團與華晨汽車在烏拉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力帆將依託在烏拉圭的工廠優勢,三年內與華晨汽車共享18000臺汽車產能,其中首年產量3000臺,第二年5000臺,第三年10000臺。

海外市場+摩托車,對抗危機的後援部隊已經披掛上陣。眼光放遠,似乎可以看到力帆汽車的王者歸來。


點評

只有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遊。疫情和經濟領域的危機,讓所有的企業都將“抗風險”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足夠的儲備,多元的戰略佈局,都是抵禦風險的辦法。但這也會牽扯衝鋒陷陣的精力,就看企業家如何均衡。儲備雄厚的像華為那樣的“硬核”企業,這兩年不知抗過了多少事,風口浪尖泰然自若。所以企業家最應該關注的,不是策馬奔馳,而是基業常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