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地區旱情明顯偏重滇中和滇西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將維持高危險級別

近期我省乾旱如何發展?哪些地方的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高?可以進行人工增雨改善土壤墒情,減少森林火險嗎?4月1日,省氣象局就近期公眾關心的乾旱、森林火險、人影等問題為公眾解疑釋惑。

全省一半的站點存在氣象乾旱

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地區旱情明顯偏重

根據目前的監測,我省約有一半的站點存在氣象乾旱,其中滇西南地區存在中度以上氣象乾旱,部分地區有重、特旱,主要出現在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州。據衛星遙感監測,3月中旬我省有18.35萬平方公里面積出現乾旱,其中重旱10.64萬平方公里,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地區旱情明顯偏重。

與往年不同,目前乾旱過程影響區域主要集中在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地區,而滇西和滇西北的“老旱區”相對較輕。

氣象專家分析,這次乾旱最直接的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我省部分地區降水量持續異常偏少,乾旱累計效應凸顯,影響向深層次發展。

從大氣環流異常而言,去年至今,孟加拉灣南支槽活動總體偏弱,大部分時段孟加拉灣地區維持一個異常的高壓環流,使得孟加拉灣地區的西南水汽輸送非常少,造成了雲南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雲南的西南部地區的降水持續偏少。

去年2月以來我省降水持續異常偏少,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30日,全省平均累計降水916.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19.2毫米(偏少19.3%),為歷史第3少,其中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大部(主要包括玉溪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臨滄市東部、紅河州西部等地)偏少30%以上,局部地區偏少50%以上,有18個站點列歷史同期第1少。全省平均氣溫17.4℃,較常年同期偏高1.2℃,列歷史同期第1位。2019年汛期出現了一定數量的降水,有效緩解了當時的氣象乾旱,但上述地區雨季降水量仍然偏少20%~50%。雨季結束以後我省大部降水繼續偏少,2019/2020冬季雖然出現了較大範圍的降水,但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州大部仍偏少,部分地區偏少20%以上,乾旱持續發展。

氣象專家介紹,持續的乾旱造成我省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地區庫塘蓄水持續下降、土壤墒情惡化,導致夏收糧經作物、高原特色農業作物產量和品質的下降,影響到春耕春播的進度和出苗率,造成較大面積的城市供水緊張和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影響持續向深層次發展。

氣象專家表示,驚蟄節令後我省氣溫快速回升,降水持續偏少。3月5日以來,全省平均氣溫17.0℃,較常年同期偏高1.8℃,為歷史第3高,較2月中旬快速回升5.5℃。同期降水量僅10.8毫米,較常年偏少56.6%,全省超過50%的站點降水量不足5毫米,引發氣象乾旱快速發展。2月中旬,我省氣象乾旱僅存在於滇中南部和滇西南地區,3月下旬逐步向北發展,目前氣象乾旱已經覆蓋了全省約一半的區域。

受晴熱少雨和大風天氣影響

滇中及滇西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維持高危險級別

據介紹,3月以來全省氣溫快速回升,截至3月30日,全省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1.7℃,同期全省平均降水量17.1毫米,較常年偏少39.4%,滇中以西以南大部降水稀少,較常年同期偏少50%以上。近期,受晴熱少雨和大風天氣影響,滇中、滇西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將維持高危險級別,容易出現森林火災。麗江東部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達到極高危險級別,極易出現森林火災。

氣象專家提醒,清明節即將來臨,祭祀掃墓、進山旅遊人員增多。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管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趨勢和森林火險氣象預警信息,嚴防森林火災發生。同時提醒廣大群眾增強安全意識,理解、支持和遵守有關規定,文明祭掃。

抓住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今年以來12個州市實施地面增雨抗旱作業625次

氣象專家表示,有雨必先有云,但是有云不一定有雨。人工降雨不是人為地製造雨,而是增加自然降水效率。大氣中的成雨過程主要有兩種:凝結過程和碰並過程。

降水形成需要水汽、冷空氣和凝結核三個條件。人工增雨是指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因此人工増雨只要在具備一定水汽和冷空氣的天氣條件下,雲層發展到一定的厚度,才能通過地面的高炮、火箭、煙爐或者飛機在雲中的適當部位播撒乾冰或碘化銀催化劑,增加凝結核使得雲中水滴不斷凝華或碰並增長形成大雨滴,達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近期天乾物燥,大風天氣頻發,森林防火形勢異常嚴峻。省氣象局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會議安排部署,要求全省氣象部門做好一切準備抓住時機實施增雨作業。今年以來,全省投入增雨的地面作業點148個,並陸續增加作業點進點。2020年1月1日至目前,昆明、玉溪、保山、昭通、麗江、普洱、楚雄、紅河、西雙版納、大理、德宏、怒江12個州市實施地面增雨抗旱作業625次。

3月15日我省租用的2架增雨飛機分別到達普洱機場和麗江機場,堅守崗位等待時機實施增雨作業。3月15日至目前,麗江、普洱兩架增雨飛機實施增雨作業4架次,飛行12小時,影響區面積16.22萬平方公里。

雲南網記者 陳雲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