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版“創新券”來了:審批加快,額度增多,陣容擴大

壓力之下,創業者曾為民盼來了一場“及時雨”。剛剛參加完濟南市科技局組織的“‘創新券’解讀培訓會”,這位山東華翼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得到一個重要信息:“創新券”政策大調。快速審批,增加額度,擴大陣容將成為“創新券”的關鍵詞。

疫情衝擊下的市場變局困擾著創業者,也督促著決策者拿出更多實招。以彌補“中小企業經濟實力不足、創新資源缺乏”短板為初衷的“創新券”被率先推到了改革的風口上。

緩解中小企業壓力,“創新券”來了

“我們面臨的壓力很大。”採訪中,曾為民的焦急溢於言表。一方面,他所在的芯片設計企業需要上下游銜接,但“有些上下游企業無法按時復工;部分訂單也已經暫停”;另一方面,在一季度利潤下降30%背景下,企業的正常費用卻還要維持,研發費用還要持續投入……

環顧國內,這不是孤例。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密集的廣東省,有52.3%的企業面臨週轉資金緊張的情況;需要融資的企業佔比高達82.4%。

關鍵時刻,“創新券”站了出來。

日前,科技部面向全國推出《關於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其中重點提出“推動重點區域和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科技創新券跨區域‘通用通兌’,根據‘雙創’服務機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服務績效予以後補助支持”。

以“創新券”之力緩解中小微企業生存壓力,此舉被視為“吹響了全國創新券服務一線的衝鋒號”。此後,各地加強版“創新券”新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在黃浦江畔,上海市科委於2月10日發出《關於全力支持科技企業抗疫情穩發展的通知》,十六條措施中,有三條被統一在“加大科技創新券支持力度”主題下,傳遞出創新券改革的“上海力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審批快了,額度多了,陣容大了

“我們申請了3筆產品設計服務類創新券,合同額65萬元,申請15萬補助,早已完成兌現。”這是浙江省平湖市科技局提供給科技日報的現實案例。對案例的主角嘉興哈雷童車有限公司來說,“嚐到了創新券改革的甜頭”顯然是一件好事,況且“補助佔合同額的近四分之一”,確實讓企業感到“解渴”。

記者從浙江省科技廳拿到的數據顯示,從2月1日至3月30日疫情期間,該省創新券發放額11983萬元、使用額3692萬元、兌付額6675萬元,同比增長81%、168%、265%。

疫情下的現實,讓創新券制度改革有了更多共識,從而按下了改革的“快進鍵”。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以往企業關注的創新券“缺陷”,比如支持項目和服務機構覆蓋面不足;異地使用限制較多;兌付週期過長,資金墊付壓力大;創新券知曉率和應用率不高等問題,在此輪改革中均得到了回應。

2月25日,廣東省科技廳啟動2020年省級創新券實施工作,由此,該省全年省級“創新券”財政專項補助總額將達到1.2億元。

截至目前,青海省創新券管理系統已註冊企業310家,累計發放1300萬元創新券,上架服務產品333項。

在貴州,據不完全統計,“創新券”共引導企業投入研發資金4億元,新增銷售收入近5億元,促進了一批中小微企業成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小小創新券,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院所

小小“創新券”,一頭連著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另一頭連著高校院所的大型儀器、檢測設備。他們都是“創新券”的受益者,都在為復工復產拼盡全力。

2月23日,浙江各類口罩日產量達到1030.15萬隻,達到歷史之最,幕後英雄功不可沒。浙江輕工業品質檢院轉產口罩服務專班連續12天奮戰,直接服務的15家企業快速完成各項流程。

將大量的微電子元器件(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形成的集成電路放在一塊塑基上,做成一塊芯片,晶圓測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就需要專業檢測平臺。在創新券政策支持下,山東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集成電路平臺逐漸忙碌起來。對中小企業來說,與其投入幾千萬建平臺,當然不如在這裡測試拿補貼。

“我們提供免費服務!”當這一消息從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傳出時,大批新材料企業感受到了“好搭檔”的溫暖。他們認為,與企業在特殊時期共渡難關,面向浙江企業提供免費測試服務,這一舉動來得太及時了。(記者 王延斌 江 耘 王 春 張 蘊 何星輝 葉 青)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