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治荊州的中庸方法

東漢學人劉表在190年受朝廷委派擔任荊州刺史,他在州內八郡致力於保境安民的底線追求,近20年間竟然做得並不失敗,使主政之州一時成了周邊士人百姓避亂樂居的一塊安穩福地。劉表對荊州的治理有他不為那些勃勃進取者所認可的目標定位,也有他準繩於聖賢之道的中庸方法。

劉表治荊州的中庸方法

劉表早年跟著同郡人王暢學習,《三國志﹒劉表傳》引注中記述,王暢曾做過南陽太守,他在生活中非常節儉,其時十七歲的劉表對老師王暢說:“奢侈不能僭越更尊貴的人,節儉不能為難更低賤的人,這才合於中庸之道。所以蘧伯玉以獨做君子為恥。您不按照孔聖人明確的告誡去行事,卻效仿伯夷叔齊那樣末流的節操,那會因為太過高潔而不合於世。”王暢回答說:“能約束自己,就少有錯失。我的節儉也是希望矯正世俗。”傳統社會的人們都處在一定的社會等級中,在年輕人劉表看來,老師王暢的生活消費,不能比上面尊貴的人更奢侈,也不能比下面低等級的人更節儉,應該上下有度,在兩者中間取捨選擇,這才合於聖賢所要求的中庸方法;而老師身為郡守,太過節儉的行為顯然是超越了所在等級的下限,有不合中庸的失當處和不容於世的不良結果。王暢聲稱他是為矯正奢靡世風而有意為之,但無論怎樣,劉表對老師的行為提出質疑,則表現著他對中庸理念既有著精準的理解,又有著堅定的內心信仰。後世學人歸結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這一思想理念本來就是聖賢們所推崇的行事方法,所謂“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青年劉表既然對中庸有著執著的信仰,他後來作了荊州刺史,在地方治理上自然會將其貫徹下去並體現出來。

劉表一接受刺史之任,即匹馬進入宜城,徵詢名人們對荊州治理的建議,當兩種方案擺在面前時,他馬上意識到蒯越那種威德相融、文武兼濟的方案是現實可用的,因為這把軍事和教化兩者結合起來,在具體的實施中又兩相權衡,靈活使用。這一方案見效快,同時也更合於中庸的方法。

劉表治荊州的中庸方法

劉表

就職幾年後,曹操把朝廷遷到了許都,劉表繼續派使者向朝廷奉獻貢物,另一方面又與袁紹保持友好交往。他的助理鄧羲為此勸諫他,劉表回答說:“我們在內沒有放棄對君主的貢獻,在外沒有背叛盟主,這是遵循了天下的通達之理,你作助理的人為何就不能理解呢?”鄧羲大概是不希望荊州在兩強相爭中騎牆觀望,腳踩兩隻船;而在劉表看來,在兩強對峙中走一條中和的路線,正合於中庸的要求,你兼理文書案卷的人是讀書人出身,怎能連這個道理也不懂。鄧羲見劉表是這樣的態度,藉口自己患病就辭職離去。

曹操和袁紹兩軍於200年在官渡決戰,戰前袁紹曾派人向劉表求助,劉表一向和袁紹關係較好,大概對方求助時他只好答應,而事實上他並沒有派兵支援,但也沒有幫助曹操,他只想保守自己的地盤,靜觀其變。從事中郎韓嵩和別駕劉先都來勸諫說:“現在兩雄相爭,誰能取勝關鍵在您的態度。如果要有所作為,就要趁此機會;如果不想作為,就應作出選擇給予協助。您現在擁有十萬軍隊,不能靜坐觀望。如果求援的不給幫助,而賢能的又不肯歸附,會惹得雙方都怨恨,最終難以保持中立的。”兩人不贊同劉表的觀望中立態度,並從袁曹爭戰的前景上考慮,建議他歸附曹操。謀臣蒯越也是這個態度。劉表見幾位下屬都是同樣的意見,決定再做些觀察考慮,他派遣韓嵩前往北方去見曹操以觀察動靜。在這裡,劉表內心對中庸的方法是高度信仰並準備牢固堅守的,他對選定的中立態度並未動搖放棄,因為見反對的人較多,才決定再做觀察,但也許這是他對下屬不得已而採取的一種應付拖延的辦法。

劉表治荊州的中庸方法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結束後,劉表仍然沒有參戰和行動的表示。到了207年,曹操為消滅遼東公孫康而率兵北征,軍隊到達了柳城(今遼寧朝陽南)一帶。當時投靠劉表的劉備正在新野駐軍,他建議劉表趁許都空虛之際出大軍襲擊,劉表也沒有聽從。曹操在北方消滅公孫康後迅速回軍許都,劉表這時對劉備說:“沒有采納您的意見,失去了這麼好的機會。”劉備說:“現在天下紛爭,每天都有戰事發生,機會以後還會有的。如果能抓住後面的機會,那這次也沒有什麼悔恨的。”事實上,劉表時年六十五歲,這樣的機會後面實在不多了,寄人籬下的劉備不過是為主人說些開心話而已;而劉表在此做出有所悔恨的表示,也無非是為提出過出兵建議的劉備作出一個臺階,虛假演示一下自己本就沒有的進取心態,不被客人過分譏笑就行。官渡之戰時都沒有出兵協助袁紹,這個時候如何能去以卵擊石。但可以看到,劉表是要始終堅守他在群雄爭鋒中不偏不倚的中立路線,這是由他保境安民的政治目標所決定,也出自他一種固有的思維方式。

劉表治荊州的中庸方法

劉表和劉備在一次閒談時議論人物,其間就顯露了他的思維模式。《三國志﹒陳登傳》中記述,在廣陵郡頗有威名的太守陳登,三十九歲就英年早逝。劉備在投靠劉表時,曾與朋友許汜、劉表三人議論陳登。許汜說:“陳登是湖海名士,他總是那麼驕狂氣盛。”劉備回過頭問劉表:“許先生的評價是對是錯?”劉表回答:“要說評價為錯,但許先生是位善良之人,他不會虛言不實;要說評價為對,但陳登又名滿天下。”陳登的好與不好,許汜評價的對與錯,都被劉表用一種兩相穿梭的交叉思路中和了起來,在他的回答中看不出傾向性的意見,而朋友玩笑中尚有的中庸態度倒是無意間更明顯地展現出來了。

劉表治荊州的中庸方法

劉表和劉備

學者出身的劉表從青年時代起就熟知中庸、信仰中庸,中庸方法是古人應對複雜問題的經驗總結,自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劉表把這一方法應用到對荊州的治理活動中,在一定意義上保障了荊州地方治理的成功,實現了他保境安民的基本目標,這體現了方法的現實應用性和有效性。然而,劉表對該方法的應用是有缺陷的,一是,他在應用中缺乏對問題作具體深入的考量,剔除了這一方法內蘊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傾向於對它做出一種僵化的理解發揮,以至於把一種方法玩成了對付外界各種挑戰的技術,這反而束縛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比如曹軍北征公孫康時,大家擔心劉表趁虛來攻許都,郭嘉說:“劉表是坐而論道的人”,勸曹操不要擔心;曹操也曾預料說:“劉表乃自守之賊”。劉表的固化思維模式,決定了某種的機械化政治行為,往往在軍事活動中被敵人能夠提前把握。自己尚未出招,對手就能料定他如何反應,那再好的方法也就失去了其應有價值。二是,劉表把荊州當作一個封閉、靜止的獨立自存系統,沒有考慮會有外部的能量衝突,也沒有考慮伴隨時間持續內部要素會發生的各種變量。當荊州的自存系統持續運行將近二十年時,外部的能量衝突和自身的要素變量積聚已久,可能引起系統的裂變,而他仍然堅守固有的思維模式,這就把荊州帶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