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生態補償機制助推水環境改善持續有力

本報宿州訊(朱明剛)去年以來,宿州市緊緊圍繞打贏碧水攻堅戰階段性目標,深入落實《宿州市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通過量化指標,嚴格考核,優化獎補,逐步建立完善水環境保護激勵機制,有效推動了轄區內水環境質量改善。

按照“誰超標、誰賠付,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宿州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財政局在全市建立起了以縣區(市管園區)級橫向補償為主、市級縱向補償為輔的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為轄區內水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穩步提升提供持續有力支撐。

統籌管控,分工協作。宿州市生態環境局根據水環境管控和水質目標考核要求,堅持屬地管理和水陸並重的原則,合理調整斷面設置,認真做好補償斷面數據核算技術支撐工作;宿州市財政局履職盡責,積極配合,全力做好財力保障,做到汙染賠付金和生態補償金的月清月算。全市共設置了23個生態補償斷面,基本涵蓋了四縣一區以及市管園區主要河流斷面。設定生態補償(賠付)基準為50萬元/月,月度斷面水質優於年度目標1個類別的,獲得50萬元生態補償金;優於年度目標2個類別以上的,獲得100萬元生態補償金;當斷面水質劣於年度目標時,根據斷面汙染賠付因子超標情況進行核算,斷面汙染賠付金每月最高為900萬元。

強化監測,精準獎補。宿州市生態環境局每月對生態補償斷面監測一次,每月核算各生態補償斷面的汙染賠付和生態補償金額,核算結果徵求各地意見。宿州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每月向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管園區管委會通報斷面生態補償資金情況。2019年1-12月份,宿州市共產生地表水生態補償金2450萬元,汙染賠付金350萬元。其中,泗縣獲得生態補償金1450萬元,蕭縣獲得生態補償金450萬元,埇橋區獲得生態補償金400萬元,宿州市高新區獲得生態補償金150萬元;碭山縣賠補持平;靈璧縣汙染賠付金50萬元,宿州市經開區汙染賠付金100萬元,宿馬園區汙染賠付金200萬元。宿州市財政同步落實補貼專用資金2100萬元,用於補償相關縣區、園區。

放大成效,“以線帶面”。通過實施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強化了流域沿線各級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意識,提高了水環境目標管理強度和管理水平。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管各園區管委會對本行政區域水環境質量的管理職責進一步壓實,河長制、湖長制、巡河制銜接有序,工作機制進一步理順。同時,通過強化生態補償機制這個“抓手”,也加快推動了河道綜合治理、城鄉汙水收集處理、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源頭治理等系統化治理工程的實施,實現了以“水”促“岸”,以線帶面,立體推動的良好工作態勢,使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2019年1至12月份,宿州市5個國家考核斷面中新汴河團結閘、沱河關咀水質均值為Ⅲ類,新濉河大渠、沱河蘆嶺橋和澮河湖溝水質均值為Ⅳ類,均達到或優於國家考核要求,優良水體比例達到40%(考核目標為20%)。蕭縣龍河、泗縣石樑河、靈璧縣嶽洪河,水質由2018年的Ⅴ類提升到Ⅳ類。

為加快改善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近期宿州市印發實施了《宿州市沱湖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實施方案》和《宿州市沱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下一步,宿州市將進一步加大地表水生態補償力度,鞏固延伸工作成果,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