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海峽”奏響“二重奏”福建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article>

中新網福州4月1日電 (記者 龍敏)疫情之下,福建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逆勢上漲”。據福建省商務廳披露,今年前兩個月,福建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總額9.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約6.4倍,其中出口4.73億元,同比增長59倍;進口5.23億元,同比增長3倍。

多位經濟專家對此分析指出,這得益於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政策紅利效應。

繼2018年7月國務院批准廈門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後,2019年12月福建又有福州、泉州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目前,福建已成為全國發展最快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中心之一,賣家數量位列全國第四;福建鞋服箱包、家居傢俱、機電電機、戶外運動等商品已成為國際市場暢銷品類。

近年來,在“海絲”“海峽”兩大特色引領下,福建跨境電商發展邁入“快車道”。

藉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獨特優勢,福建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電子商務合作,發展“絲路電商”,推動“絲路貿易”合作。去年5月,福建省率先從促進主體建設、培育優勢產業、拓展絲路通道、構建生態環境等四個方面,提出11條具體措施,積極推動“絲路電商”發展。

福建也積極利用對臺區位優勢,設立廈門進出境快件監管中心、平潭兩岸快件中心、福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等,藉助臺灣豐富的海空運力資源及低廉的物流成本優勢,拓展閩臺海運、空運快件業務。

其中,平潭國際快件業務快速發展,實現與臺北港、高雄港國際幹線及臺北桃園機場國際航空運力有效對接,吸引天貓、京東、菜鳥、韻達、順豐等大型電商物流企業佈局福建。尤其是,平潭兩岸海外公共倉儲有限公司在臺北揭牌,成為大陸首個對臺“海外倉”。

由於近年來對閩臺海運通道及跨境電商海外倉的持續支持,福建對臺海運快件逆勢快速增長,主要海外倉B2C、B2B2C前期備貨充足,出口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然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在境外卻呈現擴散態勢,對全球市場和經濟衝擊較大。

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認為,受疫情影響,各國跨境電商平臺政策變動、國際物流運力縮減、客戶訂單品類變化等,都對福建省跨境電商產生較大影響。

疫情下,福建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福建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支持福州、平潭儘快落實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推動泉州儘快出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支持福州、廈門、泉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引進綜合服務、集貨、倉儲、物流等重點企業,推廣海關全球質量溯源體系應用,提升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質量,做大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

從福建官方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出臺的發展政策措施可見,福建支持福州在做強對臺海運通路的基礎上,開闢至歐美的貨運包機專線,擴大跨境電商進出口;支持晉江陸地港普通貨物進出口、快件中心、郵件互換局等業務功能納入晉江機場國際貨站範圍,簽署以晉江作為起運點和終點港的全程聯運提單,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