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貢山自然保護 2017-10-23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獨龍江,一條古老而神秘的河流......

清澈如翡翠的獨龍江水,靜靜地流淌在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山之間。

在河谷地帶兩側的闊葉林中活動著一種極為珍稀的灰色精靈,它被當地獨龍族同胞稱之為“當竹”,意為神靈的化身。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戴帽葉猴 攝影:彭建生

這種獨龍族稱之為“當竹”的灰色精靈為戴帽葉猴 Trachypithecus shortridgei,隸屬疣猴亞科、烏葉猴屬,是一種分佈範圍狹窄的靈長類動物,我國境內僅分佈於貢山的獨龍江流域,成為貢山獨有的生物名片。


戴帽葉猴成年個體體長53-71釐米,尾巴的長度超過體長達60-95釐米,體重9-14千克。臉部為黑色,身體除了四肢和尾巴的末端為黑色外,其餘均為銀灰色,頂毛蓬鬆,無旋毛,冠頂色深,猶如頭上戴了一頂“小帽”。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攝影:彭建生

戴帽葉猴在我國被列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將其列為瀕危 (EN) 物種等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 將其列為附錄I物種,生態保護地位絲毫不亞於大熊貓。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戴帽葉猴尤為擅長跳躍 攝影:彭建生

戴帽葉猴主要生活在常綠、半常綠的闊葉林中,是一種典型的樹棲靈長類動物,行動敏捷、善於跳躍,喜歡活動在懸崖峭壁的岩石間。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戴帽葉猴主要以各種鮮嫩樹葉、枝芽、花朵、果實為食,目前已觀察統計的取食植物約66種,食物種類包括喬木、灌木、竹類、藤本、草本、蕨類和苔蘚等。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取食 攝影:彭建生

每個猴群約8至10只之間,一般包括1只成年雄性、2只以上成年雌性以及它們的後代,形成一夫多妻的家庭。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戴帽葉猴種群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戴帽葉猴幼仔

戴帽葉猴交配期為每年的9月至次年1月,次年2 - 4月產仔,妊娠期200天,哺乳期約4個月,每胎一仔。初生幼仔桔黃色,與成年體色反差大,以引起群居其它成員的注意和保護。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調查研究表明,戴帽葉猴主要集中分佈於獨龍江中下游地區的布卡娃至欽郎當一線,大致分佈著19群,各種群之間分佈於相對隔離的生境斑塊,數量約為250-370只。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戴帽葉猴原始生境

貢山獨龍江河谷是戴帽葉猴在我國唯一的分佈區域,是其生存和繁衍不可替代的重要棲息地。由於分佈範圍狹窄、生境喪失和退化、偷獵壓力等,該物種數量少而且種群下降快,1972年來,物種數量至少下降了50%。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草果種植造成的林下植被砍伐

近年來,隨著保護和宣傳力度的加大,偷獵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人為活動、基礎設施建設、草果種植而造成的生境喪失和退化已經取代偷獵,特別是草果種植已成為了威脅戴帽葉猴生存的主要因素。

戴帽葉猴的生存現狀引起了政府層面和各類專家的高度重視,雲南省林業廳已將戴帽葉猴納入到《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 (2010~2020年)》和《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當中,對其進行優先保護。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工作人員進行野外監測

為了開展戴帽葉猴的拯救與保護,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貢山管護分局與西南林業大學、大理大學東喜馬拉雅研究院合作,陸續開展了戴帽葉猴分佈與種群數量調查、食性、生境利用、種群現狀及生境變化調查等4項課題研究,為制定戴帽葉猴保護行動計劃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開展戴帽葉猴生境調查


戴帽葉猴 | 獨龍江畔最美精靈

保護建議

1. 控制獨龍江中下游地區草果種植的無序擴張,轉變粗放管理模式,是戴帽葉猴拯救保護行動的關鍵。

2. 因地制宜,引導和扶持當地村民發展如重樓、山藥、黃精、石斛等具有較好前景的地方特色經濟作物的開發種植,使經濟作物種植結構多元化,減少對草果種植的依賴程度。

3.需要加強和提升公眾特別是獨龍江當地居民對戴帽葉猴保護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讓當地群眾充分認知到保護該物種及其生境棲息地的重要性和意義。

4.獨龍江地區對保護好我國境內的戴帽葉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戴帽葉猴生境區域保護與獨龍江區域產業發展、群眾生存發展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為實現保護與發展的有機協調和統一,建議由政府主導和直接參與劃定戴帽葉猴保護小區,建立長效的生態補償機制,並積極爭取獲得上級和社會力量對這一地區的資金投入。


圖: 彭建生、孫軍、李繼剛、和正軍、李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