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雲金:不要和勸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最煩那些勸我大度的人,你都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這種人你得離他遠點,為什麼?因為他遭雷劈的時候容易連累到你,咣!扎你一刀,血還沒擦乾淨呢,他打那兒:你要勇敢地站起來!”這是曹雲金在綜藝節目《吐槽大會》上對老郭的一段模仿。

看透本質勸人大度者為聖人,不明所以勸人大度者為庸人。庸人之言,自然是一笑了之。

曹雲金:不要和勸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人的眼光和抉擇是有恆常性的。庸人之所以為庸人,是因為一個個愚蠢的決定和平庸的理解不停堆積,導致人生平平無奇,三觀搖擺不定,言談舉止拘俗守常。

這類人,自然要儘量少接觸,避而遠之最好。

勸人大度者,無非以下幾種情況:

嫉妒心極強

這類人往往眼紅別人的成績,嫉妒別人的才華。總是幻想著別人都能和自己一樣平庸,甚至可能認為自己雖然能力不及他人,可是在為人處世方面卻高人一等。

一旦比自己優秀的人有事情發生了,他們會認為這是把人拉下馬的良機。

曹雲金:不要和勸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勸人大度也是和稀泥的態度,其實就是不希望事情得到真正的解決,有時甚至會上升到道德綁架的層面。這種人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內心是極其醜惡的,自己的前進就是用別人的後退來換取。

為什麼自己的權利自己的利益自己不能爭取?

表面上都是為了你著想,其實都是不希望勢態朝好的方向發展。

曹雲金:不要和勸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想拔高自己的人品地位

這樣的人喜歡借他人之手來輸出慷慨,形成一種錯覺,那就是因為自己大度影響了當事人,讓當事人也變得大度。自己是道德的標杆,是人性的光輝。

成年人處理事情,往往通過結果來體現自己的能力。這類人往往藉著處理事情的機會,讓你息事寧人,而達到他自己借勢上位的目的。或者是,你的利益將會觸碰到他的某些利益,但是卻不是眾人皆知。

那麼他自然需要勸你放棄自己的利益,一來保住了自身的利益,二來給人包容大度的印象。

曹雲金:不要和勸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想充當“聖母”

這類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是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來縱觀全局,殊不知,站在山頂往下看時,視野會被白雲遮住,不食人間煙火自然不知道人間疾苦。

說白了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典型的雙標行為。

並且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的處理方式一定是最完美最能保存雙方利益的方式。

曹雲金:不要和勸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可是有些事情的處理,結果並不能讓雙方都得利,比如殺人、強姦。犯罪者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無論何事都勸人大度,可是當別人遭受的事情落到自己頭上了,又是另一番作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馬東在《奇葩說》裡一期說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終會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蔡康永馬上回答到:那不是原諒,那是算了。

是啊,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原諒的,就算是自己都沒辦法做到完全諒解,那麼一個不是自己的人,有什麼資格代替自己來原諒別人呢?

所以不原諒不是罪過,並不違反任何法律法規、也不觸碰任何道德倫理的底線。

曹雲金:不要和勸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懦弱怕事

這樣的人不僅自己天性懦弱,更喜歡輸出懦弱。

他們的處世風格大多借鑑阿Q的精神勝利法,這雖然也是一種很優質的自我保護機制,對於自己是很好的,可是把這種方式傳染給別人,則是有些不講“道理”。

因為本身這種掩耳盜鈴方式,就是對於內心弱小能力也弱小的人的一種保護,別人有更高效的自我利益保護的方式,為何要借鑑這種最低級最低效的行為方式呢?

曹雲金:不要和勸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這些人在面對不公與困難時只會採取這一種處理方式:在別人遇到事情時也會自覺將自己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套用在別人身上。

雖然本意並不壞,但經常和他們在一起,心理會越來越脆弱,最終影響性格,變得懦弱膽小。

所以遇到事情時,要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最後的決定還是應該由自己來做。

只有自己把自己的氣理順了,才能把事情真正地解決掉,事情才能真正的“過去”。

遠離不分青紅皂白就勸人大度的“庸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