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上週週末,我陪小莫玩他最愛的植物大戰殭屍遊戲。

平時都是爺爺奶奶陪著他玩,所以時常讓著他,小莫一直以為自己很厲害。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遊戲開始不久,小莫明顯的落後於我,他開始有點著急,不停的往我這邊張望。

就在比賽快要結束時,小莫僅僅只打了10只殭屍,於是他開始耍賴,大哭大鬧起來。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我安慰他:“玩遊戲有輸贏很正常的,這次輸了下次贏回來就好。”

小莫不肯,大哭大鬧:“我不要,我就要贏,我就要贏。”

然而任我怎麼規勸,小莫就是聽不進去,不願意承認自己輸了。


為什麼孩子這麼在乎輸贏呢?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可以解釋——完美主義敏感期

通常三四歲的孩子,就會開始有勝負心,並出現爭第一的表現。

這是因為他們進入了完美主義敏感期。此時的他們便如同有潔癖的處女座一樣,執拗地追求完美,這是他們人生的初次審美構建。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專家在研究青少年心理特徵時發現,勝負心強的孩子主要是想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多數情況下的好勝都是在同伴面前展現自己的能耐。可以說,在同伴面前的不甘示弱是孩子勝負心的開始。

孩子有勝負欲是好事,但只為了追求結果而忽視過程,往往有點遺憾。

作為媽媽,我更希望孩子,既有爭第一的勇氣,也有接受失敗的豁達,畢竟除了勝負,還有詩和遠方,結果很重要,但也不要錯過沿途的風景。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前段時間吳尊發了一條微博。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女兒neinei從三歲開始學芭蕾,為了她第一次的亞洲比賽,每日每夜的苦練,第一次的個人演出,她一直告訴我真的很想贏。但我知道文萊芭蕾舞的環境還是不能和海外比,她還是比賽中最年輕,也是第一位出場表演的,其實,我只想讓她來見識,來吸取經驗,讓她感受失敗的感覺也不是壞事。

從微博中可以看出,吳尊在比賽前,就已經預料到neinei會輸,儘管如此,他依然鼓勵neinei參加比賽,這是因為他知道挫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一樣重要。

結果很重要,但相比結果,過程同樣重要,如果只為了追求成敗,卻忽視了過程,同樣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能夠接受失敗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快樂。

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有一期,小亮仔和陳雅薷舉行了游泳比賽,一個是奧運冠軍的兒子,一個是國家一級運動員的閨女,兩人的實力不相上下。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比賽前,葉一茜充滿自信地問道“小亮仔,有沒有信心贏?”小亮仔立馬回到“有!”激動的心情真是藏也藏不住!

儘管最後,小亮仔很遺憾的輸了比賽,但葉一茜表示: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間這個過程,他享受了,他展示出自己的實力了,我覺得很好了。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在比賽中,小亮仔明顯的享受過程,得了第三名也很開心,拿著銀牌高興不已。

《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寫道:“孩子要想成功,必須學會接受失敗,感覺痛苦,然後不斷努力,直至成功來臨,每一個過程都不能迴避。失敗和痛苦是構成成功和喜悅最基本的元素。”

成功好比結果,過程好比發芽、開花。沒有發芽和開花,就沒有結果。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刻固然開心,但在發芽和開花的過程之中,同樣也是人生的一種歷練。

成功固然重要,但相比結果來說,每一次的過程也同樣重要。


教會孩子怎樣面對挫折

蒙特利爾大學丹尼爾帕克特教授等人制定含17個項目的學前兒童競爭性問卷量表,調查研究發現:3-6歲是兒童競爭性發展的一個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競爭意識日益強大,他們不斷地和他人參照、不斷地更改“參照體系”,不斷地用比較來評價別人和自己。

所以孩子本身都喜歡在競爭中贏,追求贏的心理本質上是無可厚非的,重要的是家長如何引導,如何讓孩子享受過程和麵對失敗。

前幾天看了一則泰國的公益廣告,感觸挺深的。

廣告中,儘管媽媽沒有讀過什麼書,但她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來自生活的教育。

小女孩不會切菠蘿,總是失敗,媽媽看到後,默默的拿起菠蘿切了起來。小女孩偷偷的模仿著媽媽的樣子,很快就切好了菠蘿。小女孩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來。

有一天,小女孩放學,看到許多小夥伴們去買冰激凌,她也非常想吃,但她卻沒有向媽媽說出口,媽媽默默將這一切看在心裡,晚上,等孩子睡著之後,她做起了菠蘿冰棒,女孩一邊吃著一邊誇獎說好吃,為什麼不拿去賣了。

一句不經意的話,從此讓女孩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小女孩開始賣起了冰棍,第一天,她去菜市場吆喝,一天下來,一隻冰棍也沒有賣出去。

她非常的傷心的問媽媽:“為什麼沒人買她的冰棍。”

聽到小女孩的話,媽媽並沒有因為心疼她,讓她放棄,而是建議她,可以觀察菜市場的人是怎樣賣菜的。

第二天,她在菜市場觀察了一天,發現別人怎麼標價,怎樣吆喝。第二天她在裝冰棍的盒子上寫上了價格,學著賣菜的那樣吆喝,很快吸引了一大群小朋友購買。

後來,只要她出現,小夥伴們都會一擁而上,一下子就賣完了。

面對失敗,父母的引導比責罵更重要,就如視頻中的母親說,就算她以後不在了,但她相信她的孩子也能生活的很好。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我們無法永遠的陪伴孩子成長,總有一天,會與孩子分離,面對挫折,我們能交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勇敢的面對挫折,正確看待失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未來還很長,只有學會輸才能贏

著名的投資大師索羅斯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索羅斯平時很忙,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小兒子,每次有機會見面的時候,他們就在一起下棋。但每次下棋,索羅斯從不對兒子手下留情,為此,小兒子很難受,他對爸爸說:“你能不能讓我贏一次啊!”說著眼淚都流出來了。

但索羅斯卻拒絕了,他說:“不行,你必須學會輸,才有可能一直贏。”

小兒子聽後,從此認真研究棋譜,最終贏過了父親。

輸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輸,只有經歷過輸,才能學會贏。

想起最近在抖音上看到的一個視頻,被裡面的小男孩感動了。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視頻中,學校里正在舉行運動會,幾個小男孩正在起跑線上做著準備,老師一聲槍響,孩子們像箭一樣衝了出去,然而沒跑幾步,其中一個小男孩因為沒注意,不小心摔倒了,整個人在地上滾了一圈才停下來,看著都讓人覺得心疼,本想著小男孩會放棄,因為畢竟再怎麼追趕,結果都是輸。

然而小男孩卻沒有停下來,而是迅速的站起來繼續往前跑去,儘管距離前面的小朋友很遠,儘管得不到冠軍,即便只剩下小男孩一個人,小男孩也忍著傷口跑完了比賽。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看到這個視頻,被小男孩不服輸的勇氣所折服,相比結果的成敗,敢於在跌倒後站起來的姿態才是最重要的。成功很重要,失敗同樣也很重要,只有學會輸才能學會贏。

在競爭的賽道上,輸贏是常態,勝負也不是人生的全部,面對輸贏,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學會輸”本身就是一種“贏”。

《一代大商孟洛川》中說道:一個輸的起的人,才會成為一個贏得起的人。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程,在旅程中我們會遇到風雨也會遇見陽光,有成功也會有阻難,人生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願我們的孩子,能遇勝不驕、遇敗不餒,在成長中收穫樂趣。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風雨之後總會有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